过客No.1

和Z相识于一个同城的电影群,那时候大二,正是时间多得无处浪费的时候,所以经常和朋友到处跑。 那天约了两个朋友一…

和Z相识于一个同城的电影群,那时候大二,正是时间多得无处浪费的时候,所以经常和朋友到处跑。

那天约了两个朋友一起去看点映,放映的电影院离学校要跨两个区,我们一路逛到了那里。

随便聊聊的图片

至于Z,是电影结束以后的交流会认识的,那是部纪录片,叫《自行车与旧电钢》。最后要结束的时候,主持人问有没有人想起来说下感想,我举了手。我那时候什么都没有,但勇气和热情是花不完的。记不清我具体说了什么,只记得我说得颇为慷慨激昂,说完大家都为我鼓掌。

交流会结束以后时间已经快11点,学校肯定是回不去了,我们几个就出发去附近的民宿。到那以后才发现那家并没有开门,又往回走,最后在一家小旅馆落了脚。玩了一天,走了一天,又困又累,洗漱完就直接睡觉了,并没有听到手机叮的一声。

第二天早上醒来发现收到了一条短信,巨长,光解释怎么知道我号码就写了七行(点映发起人那里有每个人的电话,他去要的),后面则是说如果可以的话想要加微信交流一下。“交流个鬼哦”,这确实是我看到那条短信后的第一反应。尽管如此,鬼使神差地,我还是加了他的微信。他上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劝我不要过于理想化,指出我在交流会上那番话太过天真。我当时觉得这人真是好为人师,多管闲事。但我这人最不擅长和别人冲突,所以还是礼貌地顺着他的话头接了下去。后来熟悉以后说起来,他说那也是他第一次管闲事,他其实很害怕和陌生人交流,但实在是怕我这么天真以后吃亏,我回了他一记重拳,我俩就彻底冰释前嫌了。

相处的过程里,我发现了他很多优点。比如他看书很多,知识丰富得出奇,但从不故意显露,只会体现在他嘴里蹦出的奇妙故事里。而且如他所说,他确实比我多吃了几年盐,什么事情跟他一聊,总会有些新的体悟。但由于这些都建立在他比我大了7岁的基础上,所以我把这归于年龄大而不是他本身的魅力。他实实在在吸引我的地方应该是他身上的孤独感。看live是他带我入的坑,我俩大大小小跑了有十几场live,现在最喜欢的乐队也是他安利给我的。我总是兴奋地跟着挥手和大喊,而他总是很安静,即使再兴奋也只是轻轻用脚打下节拍。我问他看live怎么还这么端着,他只是对我笑笑,没有回答。有一次我出去接了个电话,再进来的时候正好是中场休息,现场气氛非常热烈,一堆人开着火车,不时有人加入。我看到他静静地站在边上,就像站在热闹的边界,可是那种画面不知怎么竟非常和谐。

那次以后我们就没有再聚,时间也来到了大三下,我要准备考研,所以就很少联系了。最后一次聊天停在我们讨论余秀华的纪录片,约好了如果有上映到时候一起去看。

 

那时到现在已经过了好几年,纪录片一直没有上映,我们也一直没有联系。前几天看到他更新了动态说要离开青岛了,我给他留了言,希望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他说会的。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