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读过的世界名著(1)——托尔斯泰《复活》

刚入高中时,班里有几个文科高手。所谓高手,无非是爱讲敢说,书读得多。一学期过后,大家也心知肚明:文科在高中没什…

刚入高中时,班里有几个文科高手。所谓高手,无非是爱讲敢说,书读得多。一学期过后,大家也心知肚明:文科在高中没什么市场,做好数学期末考试那几道大题最现实。

 

高一寒假,我向同学借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从那时起,好几年没认真读过外国小说,借是借了,没看,高中是一个要不断吃学科食粮的阶段,腻腻的,不吃不行,饱饱的,时间满满的,天空也是苍白的。偶尔从学年排名那里得到一点安慰,那就是生活的所谓色彩。当然,我说的是自己,高中的高手,打球、学习、谈恋爱,一切都不耽误。

懒懒的,借了所谓的名著《复活》,看不懂,我也知道,初中时代的自由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初中还可以写随笔,随便看书,跳动植物园的高墙,高中就都不行了。借阅借阅,借而不阅,文科生的毛病,附庸风雅。文科不能发财致富,可是,您想想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可能消耗的国家经费,纳税人的钱啊!是不是该给文科一点公允的评价。借阅借阅,借而不阅,我就木木地等着书的主人来讨。

那时候的《复活》才4元,价钱是鲁迅小说《呐喊》的两倍。

读不懂,不懂书里的男女关系,不懂俄罗斯的贵族,不懂东正教,甚至不懂什么是人文关怀,当然,这一切不妨碍我在大学的时候读《安娜卡列尼娜》,看电影《战争与和平》,也没妨碍我在45岁的时候读懂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只是,回头看三十年前,那懵懂的青春时光真的充满说不清的危险——彻底堕落为孔乙己或者范进的危险,永久性成为废材的危险。

我们识字的时候,已经是改革开放以后了。但说实话,找不到太好的文科先生了。

别说什么横扫**大学图书馆,总要有所读,有所不读。那时候,别说聂赫留道夫对玛丝洛娃的感情我们不懂,就是《雷雨》里的周朴园和鲁侍萍我们也不明白。其实,所有的弱者,不管你有多少知识,都很可能像玛丝洛娃一样,沿着社会的阶梯不断地滚下去。复活,宗教意义以外的复活,实在太难了。

书有所读,有所不读。人生到了下半场寻求什么样的《复活》呢?时光短暂,争取少些遗憾。随便聊聊的图片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