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

据某“砖家”预言,这几年冬季将进入极寒模式,打开小冰河时代。一惊一乍的,挺吓人,意思是我们要皮裤套棉裤了。这话…

据某“砖家”预言,这几年冬季将进入极寒模式,打开小冰河时代。一惊一乍的,挺吓人,意思是我们要皮裤套棉裤了。这话都絮叨两年了,反倒加速了温室效应,事实证明“砖家”也有满嘴跑火车的时候。

北方人都知道霜后暖,雪后寒。七几年之前的之前,一场名副其实的大雪差不多够化整个冬天,楼下遮阴部分人行道上永远是融不化的积雪,地上长出来的冰,结结实实。骑车上下班咯楞咯楞凹凸不平,像在搓衣板上舞蹈,车轱辘一跳一跳的,紧张的心都快提到嗓子眼,舌头根冒汗。因为温度低,只是中午那一会温度会到零度左右,朝阳的一面,刚开始化一点,正午过后两三点钟温度迅速的下降,刚化的雪水马上又结成了冰,稍不注意就是一个滑跐溜,仰面朝天,磕着后脑勺后果是“记忆力减退”。我有时记性不大忘性大,拿着钥匙找钥匙,可能就和这事有关。

我上班路过中桥就曾经摔过一跤,小腿骨差点骨折,疼了一个月痊愈。前面倒一个,后面连锁效应,稀里哗啦倒了一片,人仰马翻,像在玻璃上行走。橡胶与地面的摩擦,只听见一色(shǎi)的轮胎碾压声,喇叭声,前仆后继。大型钢铁企业清晨上班队伍绝对气势恢宏,像古战场。你想啊,几万人在同一时间哄哄攘攘地在晨雾中奔扑在挣钱的路上。错过时间就迟到了,考勤表上迟到一栏划个勾,工资就少了。某月勾多了,扣奖金,扣绩效随之而来,制度是死的,人心也是死的。

上班族,简直就是拼命。有人说“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隔三差五的来个沙尘暴天气,入鼻欲塞,但闻车马喧,不见行人面,说的是风季特别大时候,能见度很低。顶风逆行,骑不动推着走。中桥缓冲带是乌拉山风口,体弱一点的能被风刮的连自行车带人一起冲出马路牙子,草地上见。有经验的侧头推着,避重就轻,能灌进半耳朵眼沙子,但从来没一回从另一个耳朵眼跑出去过,这充分证明俩耳朵眼不是通的。知道为什么叫包头了吧,这是外省人的戏谑话。

一方水土一方人,这话是对的。包头人绝不因为风暴而耽搁出行,“泰山崩于前而心不惊,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心态最重要,闻风而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守四方”。这是以前。荜路蓝缕,经过多年的治理,包头已经是西北门户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蓝天白云,就像有一首老歌怎么唱来着,“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

话说今年,初雪之后,一直不太冷,到了大雪节气,基本还是秋装,偶尔加一件棉衣以御早晚的风寒。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一个最明显的例证是现在的冬天一年不如一年冷了。头两年几乎没下雪,毛衣,羊绒衫之类衣服几乎没有穿的机会。脱下棉服就开始穿单衣,体恤衫。那些年,妻子早年给织的各种颜色毛衣毛裤一直压在箱底,偶尔穿一回感觉浑身透风,编织的东西也显着不密实了。现在都兴加绒,摇粒绒,德绒,冲锋装,抗风贴身保暖。我甚至怀疑以前穿毛衣毛裤的日子都是怎么过来的。

终于预报近期有中雪到大雪。阴霾蕴雪,天空像隔了一层薄膜,没有云,看上去很脆弱,朦朦胧胧,分泌着“铅灰色的宁静”。一切似乎都在酝酿着关于寒冷的更大的阴谋,而天气预报一次次印证这种阴谋。这天雪真就在夜里降临,推开门已经千树万树梨花开了。很短暂,第二天就开始融化,结冰,再融化。

北方人有冬储的习惯,很多人猫在家里几天不用出门采购,吃的喝的都够用。扒着窗户看着路上慢慢移动的行人,爬行的汽车,放学的孩子从门前经过。平时行人渐少。但这两年挤公交的人多了起来,特别是早晨,突然不知搁哪冒出这么多的老头老太太。感觉世界都老了,把原来坚持步行锻炼散步的人娇惯起来,集中到公交车上,每到一个站点,鱼贯而入的人,一顺溜的免费乘车“敬老证”!语音不间断的提示刷卡成功,然后分批把他们拉到各个超市,公园门口。

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了两年,其实我也在列,怎么好意思说别人呢?第一次刷敬老卡,手一抖刷了几次机器才反应过来,原来是扫描位置没放对。司机瞪着小眼睛吃惊地看了我一眼,我预感到同车的人都在看着我,后脑勺有犀利的目光触及,像做了贼一样,赶紧找个最后面旮旯坐下来,把卡揣进兜里。幸好是无人售票,否则会被抓住验明正身。

菜市场偶遇一个高个子老头儿,腰板倍直,硬朗,穿的很单薄讲究,扛了两颗大白菜,足有十几斤。我问他高寿,他说九十三了。艾玛!我刚入厂那会,即将退休的师傅们刚到六十岁都白发苍苍,弯腰驼背,真干不动了,而街坊偶有上了年岁的都大约六十几岁,退休金没拿几年,殁。真正高寿的没几个。

现在可好,七十多,八十多满街筒子溜达,真实的老人社会。山上造林多了,高楼湿地减缓气流,空气好了,风沙少了,天不冷了,蓝天都不稀罕了,吃的好了,穿的薄了,脂肪是个好东西,活跃的细胞催促年轻态,人都成妖了。我在赛罕塔拉湿地公园台阶上练蛤蟆背手跳跃,赛道上骑行,有人惊诧地打量我,嘀咕些什么。其实我不是为了将来长寿,而是活着少遭罪。你知道现在看病有多贵,一年上的医保不够一次医院的例行检查费用。连感冒都心生畏惧,小病小灾的自己到药店买几板速效,阿莫西林,喝水、伸直脖子、闭眼、痉挛,喘息不已,眼泪汪汪劫后余生般地扛过去。

九二年住院一个月,结算大概两万多元,除了自掏一块钱的挂号费,职工公费医疗全免。如今纳入医保福利,倒看不起病了。大病医保,小病超限自费,一旦大病降临就人财两空。大数据时代医生几乎是仪器的操盘手,一摞单子就可以让你满楼狂奔,各项检查打印出来,透过衣衫,甚至能看清你身上有多少块骨头脊柱排列是否垂直。只要你卡里还有钱或者还能付得起钱,使劲折腾,没病都能气出病来。现状是一人大病,全家返贫,眼见亲人走向深渊,谁能不挺身而出?救不了起码能做到同归于尽吧。所以,我们把自己身体弄好,少看病甚至不看病,也是给医疗体系留个好声誉,我们用省下银子来拯救医生的灵魂。尽管生不由己,活不起,死不起,欣慰的是,总体来说人却因厄尔尼诺现象长寿了,学术方面如何诠释,还需要“砖家”们继续鸡谋狗论。

都说江南好,但没人说江南的冬天好。我对季节气温的感受总是很平庸,异想天开地期望有一天我这里的气候也像教科书里的四季如春。群里的昆明老表发个短视频,室内穿着大棉袄,比我们冬天室外穿的还厚。浙江观景“冻人”,雾霭重重。记得一位南京微友在朋友圈上说,冷死了,招谁惹谁了?谁再说江南如画我跟他急眼,四季如春决对是南蛮骗子的阴谋论。

我去苏州出差,数日阴雨连绵,不见天日,整个世界都是水做的,湿漉漉,潮湿的冷,冷到透心,我不顾形象把包里所有的衣服都套在身上来抵御湿冷。公交车上几乎每个人都用发现骗子的眼神瞪着你,很可疑,有这么冷吗?

有,这个可以有!

对江南季节的错觉不知从何面来,正如南方人来到北方都担心否经受北方的严寒,结果发现连宾馆厕所的暖气片都在滋滋作响,凡是触觉可以摸到的地方都是热的,顿时对严寒的恐惧烟消云散。

暖冬没什么不好,冬天的太阳虽然日照短暂,屋搪上的冰凌总是不慌不忙地向地面上滴着水,遇着阳光照耀地方的残雪渐渐融化,使柏油路黑白分明,满地污水在负隅顽抗最后还是悄悄地流向道路预留窨井。

随便聊聊的图片

数九越来越不像数九,像初冬或春始一个回笑,笑的很轻,似乎风一吹就能散了。吹到年后就到春天了,天气越来越暖乎,让你来不及换上秋衣就挨到了夏天的肩膀,那时暖暖的阳光劲射每条大街,苏醒的树木会在熏风中摇曳。年轻人在干什么?有嗓子的当歌星,腿脚利索的找个人多的地方跳鬼步舞,会编瞎话的当作家,临街房子捅开窗户都在开店。三步一饭馆,五步一药店。这满世界闲逛的“年轻”老头老太太们,在嫩绿色丛影中又开始转战公交,转战超市抢鸡蛋,远近景观晒一游,或坐在羊肉稍麦馆里,靠近窗户,一杯奶茶,二两稍麦,沾着香醋蒜泥,一盘花生豆,滋溜几盅小酒,一口一口,喝到上听(tìng),出门溜墙根,一边剔牙,一边嘬啰牙花子,看汽车都重影,管他什么厄尔尼诺,活着就好!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