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民师的那些日子(一)

1992年暑假我拿到了新乐民师的录取通知书,九月份开学。虽然不是什么高等学府名牌大学,可这已经很令我激动了。在…

1992年暑假我拿到了新乐民师的录取通知书,九月份开学。虽然不是什么高等学府名牌大学,可这已经很令我激动了。在那个商品粮还是香饽饽的年代,这意味着什么呢?农转非呀!泥饭碗变成铁饭碗,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啊!简直就是鲤鱼跃龙门了!
我是热爱教学这份工作的。能够考入师范进修,不仅能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教学技能,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在教师队伍里站稳脚跟儿,就能够长期的在教育阵地上挥洒自己的热情,贡献自己的力量了!

我家住在无极县最南部,要到新乐师范需南北穿过整个无极县,然后途径藁城一段,进入新乐后再有几里路的样子才能到达,单程算下来在一百华里以上吧。那个时候谁家都没有电车,更甭说汽车了。摩托车倒是有,可不会骑。我们去学校可以骑自行车;也可以先走二十五里路到县城,再乘坐去新乐的长途汽车;也可以先乘车到石家庄,然后倒车去新乐。
我们学区这一年考上的有四位老师,加上上一届共有七八个人吧。本来可以跟他们一块骑自行车直抵新乐的,可我从小没吃过苦,有点担心自己跟不上别人走,或者坚持不下来,前几次就没敢跟他们一块骑自行车,都是先坐车到石家庄,再倒车去的。

我们这些读民师的女的居多,绝大多数结了婚有了孩子,家里有牵挂,尽管路途遥远,来往不便,虽不能每天往家跑,一周回家一次是必不可少的。那时还是单休,我们周六下午回家,周日下午返校。第一个月,一周六天觉得很难熬,上课还好,一闲下来就想孩子,晚上梦里都是孩子。是啊,做母亲的一下子远离了孩子,而且一别就是好几天,能不牵肠挂肚吗?所以一到周六上午我们便归心似箭,草草吃过午饭,撒腿就往回奔。
过了几个星期,我想:人家能骑车去我为什么不能,本事不是锻炼出来的吗?我也就开始骑自行车了。我们结伴同行的有四五个人,吃过午饭就得赶路,一百里地呢。夏天还好,天长,黑的晚,路上不必太着急。冬天可就不行了,紧骑慢骑,天就黑下来了,不过我们结伴儿同行,熬点黑,互相照应着,也不怕。

每次骑车上路,开始的时候我们还一边骑车一边大话小话嘻嘻哈哈地聊着天,腿上也特别有劲儿,车子蹬得飞快。可架不住路远啊,老也到不了目的地。骑着骑着力气就小了,腰开始发酸,腿也灌了铅似的,速度就慢了下来。这时也顾不上聊天了,前面的带着后面的,后面的生怕被落下,铆足了劲追赶前面的。
天热的时候,一蹬车子就是一身汗,一路下来身体里的水分怕是都变作汗出了。冬天多风,回家时多为西北风,骑车省些力气。如果运气好的话,有时会被风一路吹到家里。我们最怕返校的时候刮风了,十冬腊月本来就冷,手指头冻得生疼,西北风一吹,打透了我们的棉衣不算还刀子一样割着我们的脸。风的阻力使我们蹬车十分艰难,就得十二分地用力。身上出了汗,被风一打,衣服变得冰凉,鼻子、嘴里的哈气成了霜挂在头帘和眉毛上,白眉大侠似的。到校了,我们互相指着哈哈大笑。

记得有一次回家,有雾,看不清路,出新乐县城的时候,过一个三叉路口,别的同学前面过去了,我在后面紧跟,这时一辆不知道是什么车“嗖”的从我身旁疾驰而过,吓得我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咚、咚”跳个不停,感觉腿都软了。之前还怀疑心怎么会提到嗓子眼呢,这回可真是体会到了,让我后怕了好长时间。
说起来好笑,有一次,天不作美,吃过午饭,就下起了小雨,只能坐车回家了。我和同伴赶到新乐汽车站时,发往无极的长途汽车上已经满座,就连过道里都挤满了人,可司机还不肯发车,来了乘客就硬往上塞。车上挤得水泄不通了,实在塞不进去了,卖票的才上车关门。有个人跟她开玩笑说:“卖票的,你就别上来了,多卖一张票得了。”那时私人跑车,也不像现在不准超员,按那天的车载量不是一般的超负荷,人贴着人,一点儿都不能晃动,简直要把人挤成照片儿了。

我本来好晕车,阴着天,车内昏暗,人员密度大,空气流通不好,闷得人头晕脑胀,胃里难受。根本就不知道车到哪儿了,拐没有拐弯,感觉车就像蜗牛爬行一样。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车总算晃晃悠悠到了无极县城。一下车我们就扑到路边的一个树坑处“哇、哇”地吐开了。憋了一路呀,吐净了胃里好受点了,头还是晕,赶紧在路边等车吧,等路过我们那里的去石家庄的车。
说来也巧,正在我们焦急地张望车的时候,一个小伙子骑个自行车停在我们跟前,冲我叫了声嫂子,问我们在这蹲着干嘛呢。我一看是老公单位的司机小王,赶紧站起来,告诉他等车呢。听说我们等车,小王往对面一指说:“去那边等吧!”原来我俩都转向了,等错边了,被熟人看到了,真丢人啊!不过还真得庆幸遇到了熟人。

来往的途中,我们最怕坏车子了。小毛病我们同往的男同学就解决了,车子扎了胎或断了链子,可就麻烦了。人生地不熟,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得推着车子,四处寻找修车的。那个难啊,急啊!所幸的是无论是谁的车子坏了,都会得到同伴的安慰、陪伴和帮助的。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温暖呢!
我们曾戏谑说每周来回二百里路,两年下来不得二万五千里啊,赶上长征了,这要以后从家里骑车再去县城的话,二三十里路那还在话下吗?

随便聊聊的图片

人啊!没有受不了的罪,没有吃不了的苦,也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好的条件和舒适的环境反倒成了惰性的温床。
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越来越好了,电车普及了,家家户户都有了汽车,骑自行车走远路的少了,我们当年“再骑自行车去无极不在话下了”的豪言也一直没有得到践行。不过,每每想起当年半天一百多里地的骑行我们还是挺佩服自己的!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