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笋记之一

清明之后,一直到五一假期,四月份的课余时间,多用去打竹笋了,打完笋子回来,削了皮,吃晚饭,都收拾好就该睡觉了。…

清明之后,一直到五一假期,四月份的课余时间,多用去打竹笋了,打完笋子回来,削了皮,吃晚饭,都收拾好就该睡觉了。身体上的疲乏,终究抵过了一切。

学校后面一带,当地人叫“罗汉坡”,学生放学后一般就是在罗汉坡打笋子。两个小时,厉害的小朋友能打到20多斤,少则也有七八斤。打起笋子来,这群小朋友倒是一点儿也不觉得累,几乎每天放学后都要去后山打笋子。接连晴了一个星期,罗汉坡的笋子长势慢,若是能下一场大雨,竹笋必定“忽忽地”窜高一大截。以我的眼力,拔出来的都是矮胖矮胖的“小笋孙”,不过,自己吃,这样的小笋子最鲜嫩了!

随便聊聊的图片 第1张

(3月20日,摄于罗汉坡《夕阳》)

4月20日,星期六,今天我们决定去仓上打笋子。仓上的笋子比罗汉坡的普遍要大,去年我们也去过一次。从学校走到仓上,大概要四十多分钟,再走到竹林,大概也要半个多小时。

同一个家在仓上的四年级学生小浪约好,早上八点等我们来,一起去打笋子。出门时,望见远处山头似有飘雾,我把雨衣准备着。问小浪借了两个围兜,一幅手套,换好雨衣,我们就上山了。

这次走的路与去年又不同,绕到山间小路,又遇到几个小朋友,真是一到周末,都跑到山上打笋子来了!来了之后,才发现这边真的是一片森林呀,难怪竹笋长得大很多!与小朋友聊起,这片林子少说也有百来年的历史了,相比起来,学校那边的竹林就年轻许多。进林子的山头处,立了一块“自然保护区”的牌子,牌子上写了两个守林人的名字。过了这个山头,那边就是镇雄了。

虽然没有下大雨,树叶上都是露水,小路上湿漉漉的,泥巴浆浆呀,空气中也弥漫着一股湿哒哒的粘人气息。失策,应该穿水鞋来的!

“你带雨衣了吗?”我问一同来的另一个男孩子小波。

“我的雨衣就放在前面的山里。”

起初,我还奇怪:他的雨衣一直就放在山里,难道第二天来还找得到放衣服的地方吗?不会被别人拿走吗?原来,这里有个小房子,就是我们去年在山的对面看过来——这里有座小房子。原以为是哪位老人或者守林人住的,结果是一座废弃的旧房子,来打笋子的人,中途都会在这里休息停歇。

有几个小朋友一早六点就来了,带着干粮和水,做好了准备,不把口袋打满决不回去。在我们前面一点到的,有四个孩子,两个三年级的哥哥姐姐,带着二年级的弟弟和一年级的小妹妹。

随便聊聊的图片 第2张

(看到山对面的老房子了吗?)

进林开始打笋子,大概十点了。从小屋出来,进林,开始是一段下坡路。老林里的土比较松软,好几次,往林子里走,差一点直接滑下去,都是拉着竹子,才减缓了滑行的速度,不至于一屁股坐在湿巴巴的泥土上。

看到第一根笋子的刹那,我才真的明白小朋友说的,“笋子冒出地面才一丁点儿,但是刨一下土,里面可深了,扳出来,有这么大一根!”想起上次小婷和我说起这话时的神情,手里拿着一根又粗又长的笋子,嘟着小嘴,满脸的自豪和喜悦!

我们沿着林边的松树找竹笋,小浪凭着自己当地人的经验,对我们说:“松树边的笋子最好了,松枝给了笋子充足的养分,沿着松林走,肯定会找到大笋子的!”罗汉坡的竹林是少有松树的。

小浪说的果然不错,我在松林边打到了不少大笋子,特别是一些松枝倒下来的地方,拔开松枝,底下多会有笋子,往林子里再走深一点,笋子倒是少了!在林子里窜了半个多小时,围兜也装了大半,走起路来,满兜的笋子在前面晃荡。林子里的水比外面还要多,往回走,我才注意到自己的裤子早已被弄得脏兮兮湿巴巴了(真应该把雨裤也穿上)。我们返回到小屋,把笋子拿出来,围兜清空,休息片刻,又往林子里出发了。

竹林很大,尽管天天都有人来打笋子,却是怎么也打不完的。山里人靠这一季的辛劳来挣钱,大自然生生不息,默默地支持着。

“打笋子要横着走,不能一直往下走。”小浪又告诉我一条实用的经验。不能一股脑地往林子里面走,横着走,你走到的地方才更广,才更有可能是别人没有来过的。

两手拉着两边的竹子,两脚尽可能地以竹竿作支撑,蹬着竹竿,斜着往上爬。眼睛一扫,在一棵松树旁,我看到了一根好大的笋子啊!真的是我今年打笋子来,自己发现的最大的一根笋子了!哈哈,有点小激动!我小心地扒开竹笋根部的松枝,泥土里还有一大截呢,能把“鸡脑壳”拔出来就最好了!小浪在前面叫我,因为怕我迷路,小浪每走远一点,都会时不时叫我一声,不能把老师落下了呀!

山谷里,有一个小池塘,我们几个在池塘边休息了一会儿,小浪小波都打到了不少笋子。很快,围兜又几乎打满了!十一点半了,我们往回走。

 

再回到小屋,已经有一群小朋友打完笋子,来这里休息了。看到几个孩子在屋前生火,说是要烤土豆。这群孩子还想得挺周到啊,连土豆都带来了,山间野炊!远山微微明亮起来,太阳还是有些害羞,躲着不出来。我们的衣服都湿了部分,正好烧火烤一烤,暖和暖和身子。

山间湿气大,小朋友捡来的柴还有些湿润,烧了几次,都未见火苗起来。亮亮老师又去屋后寻了些较干的松枝和枯柴,接下了生火的活。几个男孩子去爬松树了。我们把柴一块一块地搭好,找来废弃的零食袋子、起火的小柴、较干的松枝。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火势渐渐大了起来,直接把湿的松枝放在柴上,都能燃起来,发出“劈里啪啦”的响声。美不过这人间烟火!

一群小朋友围过来,原先听哪个小朋友说要烤土豆,竟不是真的!他们竟开始烤起了笋子!烤笋子——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大概是这些孩子好奇,试着烤烤笋子,不知道味道如何!

我们在这边烧火,另一群孩子在那边的松林里玩耍,大自然给了他们一个最好的游乐园。他们在树上爬呀跳呀晃呀,一片欢声笑语。一个孩子叫道,“老师,过来玩呀!这里好好玩!”

我扭头望向他们,笑了笑,拿出手机,定格这美好的画面。

 

十二点多钟,我们准备回去了。小浪还要打到傍晚,我们就没有同路了。从小屋往回走,有一段路两旁依然是竹林,来的时候没有注意,没想到这小路旁竟也有不少笋子。什么地方有笋子呢?必须得靠近水源,打了几次笋子,我好像也有了自己的经验。我们沿着回去的路,在一条小溪附近,又打了许多笋子。来的时候,走在我们前面的那四个小朋友,跟上我们,也准备回去了。

二年级的小男孩拔了一棵小枇杷树,大大的叶子可以用来遮阳。见他走到了最后面,我说要帮他背笋子,小男孩坚决地拒绝了,背着自己的笋子,慢慢地跟上来,手里拿着一株枇杷树,那样子真是说不出的可爱。

打笋子,这一天下来,我发觉自己这才算真正适应了山里的生活,和山里的这些孩子一样,和这些朴实的村民一样,一早出发,傍晚归家。虽然我打到的笋子并不多,但也过了充实的一天,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喜滋滋的。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