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里汤圆情

我今年80岁了,过了80个元宵节,也就吃了80次元宵节汤圆了。然而,在我的记忆深处,最使我受感动,最受教育的,…

我今年80岁了,过了80个元宵节,也就吃了80次元宵节汤圆了。然而,在我的记忆深处,最使我受感动,最受教育的,要数家乡解放后的第一个元宵节,也就是1950年的元宵节吃汤圆。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传统佳节,按照习俗,这一天是少不了要吃汤圆的。
那时,没有磨粉机,不少农家却有石磨。这种石磨是用漫山遍野的花岗岩或青石岩请岩匠做成的。
等不到正月十五,初十左右,人们便忙碌起来了。
男人们气力足,负责用碓臼把米舂熟,以后的功夫大多靠女人们做了。
随便聊聊的图片

女人们在糯米中掺进少许粘米,或用开水泡,或用冷水浸,不超过2个小时,捞起米来晾干。这样,米就容易磨成粉了。
磨粉了,一般是各家的姑娘嫂子们,也有男人帮忙的。要是劳力不强的,或是老弱病残的,左邻右舍的男人嫂子们会主动替你磨粉的。
这时的村里热闹起来了,只听见吱吱呀呀的磨子声,夹杂着哈哈掀天的笑声,此起彼伏,一片沸腾。
做汤圆了,那就是另一番热闹。
男人们或是有气力的女人们,使劲把粉子揉好,只要揉到能捏成团就行了。
女人们是做汤圆的里手,勒起袖子,洗干净手,把揉好的粉子搓成一个个小圆坨,有的还包进红糖或剁碎的腊肉,下到油锅里。只要等汤圆浮出水面,就证明煮熟了,可以吃了。
特别有趣的是我们一班小伢子小妹子,围着灶台转来转去,有的早就拿起碗筷,一股般香味和热气,把他们的口水都馋得流了出来。
不多一会,小孩叫,大人笑,汤圆开锅了,屋里也闹炸锅了!

村里有个好的风俗,左邻右含,和睦相处,挨家挨户,轮流着做汤圆,吃汤圆,图的是一份吉祥,一分热闹。
这时的老祖母颤巍巍的,端起一碗汤圆也笑开了,说:”汤圆,意味着团团圆圆,大家敞开肚子吃,过一个喜庆团圆的元宵节,让我们的日子越来越甜!″
听着祖母的话,我真佩服她,不愧是读过四书五经的人,肚子里真有点墨水,讲出来的话就是与众不同。

父亲是个教书的先生,元宵节放假回了家,正赶上了这趟热闹,在一旁沉默了许久之后,有些忍不住了,说:”我们都是一些老实巴交的做工人,盼了一代又一代,搭帮共产党、毛主席,为我们打下了江山,翻身得解放,分到了田地,用汗水种出来的粮食,今天第一次归自己做汤圆享用了,应该高兴,应该热闹!″说到这里,父亲举起盛满汤圆的碗,接着说:”我们尽情地笑,放肆地闹,敞开肚子吃,庆祝第一个翻身解放元宵节,喜庆团圆元宵节!″
父亲刚说完,大男细女哄了起来。一片掌声,一片笑声,一片欢呼,吃得津津有味,喜气洋洋,格外香甜,迟迟不肯离去。
那时,我还不到8岁,不谙世事,直到我上初中后,我才悟出了其中的道理。这才是翻身解放后的农民,出自他们内心的喜悦,一种幸福感驱使他们吃得香,笑得甜,一种淳朴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