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封遗书

清明节前,所关注的公众号《思想的鸟巢》发布了两期话题讨论《为自己书写一份遗书》,匿名投稿,参与者众,大家勇敢而…

清明节前,所关注的公众号《思想的鸟巢》发布了两期话题讨论《为自己书写一份遗书》,匿名投稿,参与者众,大家勇敢而坦诚地写下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这些想法或许只是此时此刻的记录,但皆是肺腑之言,读之感到生命的单薄,人情的深厚,由此也勾起了我一段段关于遗书的回忆。

随便聊聊的图片

说到遗书,很多年前我就写过。

 

大概十六七岁的时候,奶奶刚刚去世,我回到父母身边。陌生的环境,疏离的亲情,局促与摩擦,加之刚刚踏入青春期的迷茫,那一段日子于我而言是晦暗无光的。

 

记得有一天,似乎是受了委屈,我哭着写了生平第一份遗书。然后在晚饭后悄悄拿了我妈的一瓶安定,塞在枕头底下。

 

临睡前,却发觉枕下的药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封长长的信——我爸的字迹。具体内容已经记不清了,大意是告诉我每个人都活得不容易,鼓励我要坚强努力的活着吧。

 

我不知道他是何时发现我的异样,如何发现了我自以为隐蔽的举动,又是什么时候“偷梁换柱”的。想必他看到了我的“遗书”,所以才有了那一封长信,父女之间第一次关于生死的交流仅止于此,当时和此后谁都没有再提起。如今三十几年过去,依然是父女俩没有说破的秘密。

 

 

千禧年,原单位垮掉后,有一段流离奔波的日子。

 

经常要坐夜行客车,从黄昏到黎明,一路在无尽的黑暗中颠簸。那是一趟人货混装的改装车,站外上车比站内便宜近一半,但没有车票,更不用说任何保险。司机为省高速费也为拐弯拉货送货,大部分选择走国道、县道甚至乡道。

 

六七百公里的路程(应该更长)经常看到各种车祸,触目惊心,每次出门前内心惶惶如踏不归之旅。女儿那时才四岁,一想到自己如遭不测年幼的女儿该如何承受便觉刀绞一般。于是写下两封“遗书”,一封写给女儿,洇满泪痕的信纸上字字句句叮嘱与不舍;一封带在身上,注明自己的姓名身份和住址,和现金一起捆扎在腰间,以防自己一旦曝尸荒野,家人寻找也有个线索。

 

那段日子并不长,不到一年的时间,但在当时觉得像坐在颠簸的车上永远也走不出的暗夜。幸运的是自己磕磕绊绊走了过来,那两封遗书家人也不得窥见,那些殷殷不舍与惶惧成为往事永远埋藏在记忆深处。

 

 

2017年,老张病后康复期间,又是一段难捱的日子。

 

身心俱疲间,深感人生之无常,命运之叵测,悲喜祸福,旦夕之间。思前想后又一次提起笔来给女儿写下遗书,将自己为数不多的财产详细交代,并对老张今后的治疗与生活和父母晚年尽己所能做了安排。

 

这份写了五页A4纸的长信,一直到今天都折叠着放在客厅抽屉里。许多次他们打开抽屉,从里面翻找东西,却从没有发现它的存在。

 

之后两年,又在手机上写过一段给闺女的话,长长的一篇,换过几次手机,一直转存保留。也是对手书的补充,将自己的身后事详细交代安排。

 

这段话也没有发给女儿,我只是在叮嘱她切记各种密码的时候,告诉过她手机上有妈妈留给她的话。

 

我希望她在很远的将来才会读到这些,我希望自己余生能够多些温暖少些痛楚,能够和家人平静安然的互相陪伴一段。

 

 

此生三次写遗书,少年时的书写有对生命的迷惘和对死亡的莽撞;壮年时的字句里有负重的疼痛和对死亡的不甘;而今走过半百,尝遍百味,字里行间依然有泪与遗憾,但对生命和死亡的理解更多了几分悟澈——

 

人一生总想求个圆满,然而拼劲全力也画不了一个圆。

 

知其无奈,顺其自然;向死而生,无愧此生,足矣。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