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随想

儿子从市里回老家。我之前刚和姐姐一起去给父亲和叔叔以及先人上了坟。对儿子说:“你二爷去年刚去世,他在世时非常关…

儿子从市里回老家。我之前刚和姐姐一起去给父亲和叔叔以及先人上了坟。对儿子说:“你二爷去年刚去世,他在世时非常关心你考研的事,还仔细看了你报考的学校。他如果知道了你考上研,一定非常高兴。”

随便聊聊的图片

为什么要祭奠先人?在一年的时间内,有清明节、中元节(我们老家不过)、十月一、春节还有个人的祭日这几个时间点,让后人祭奠。为什么我们的祖先要设立这样的节日来提醒后人?

 

个人感觉,祭奠先人的过程,就是回味自己人生成长的过程,就是从祖先那里得到加持能量的过程,尤其是克服人生路上艰难险阻的过程,就是受福和得到祖先庇护后人的过程。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曾经的欢歌笑语,他们对后代无限的爱和奉献,会历历在目,进而让我们重拾前进的勇气,获得更多的澎湃于内心的前行力量。

 

《周易》六十四卦有凶有吉,但有个很有意思的情况就是,如果处在困境逆境或者磨难艰险时,祭祀就会得福,祭祀就能度过难关,重见柳暗花明。比如,《涣卦》处于人心涣散之时,要“王假有庙”,才能亨通。也就是提醒君王要亲临宗庙祭祀以凝聚人心,方能扭转涣散局势。而在《萃卦》时,也就是凝聚众人前行的力量之时,依然是“王假有庙”,才能亨通。在处于无限艰难的《坎卦》,鼻子给割掉脚被砍掉的无比艰险时,“利用祭祀”后,方能慢慢脱险。孔子作的象辞说:“利用祭祀,就是祭祀使人蒙福”。《升卦》六四爻辞说:“王用亨于西山,吉,无咎。”也就是获释后的周文王在西山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大吉大利!不亦怪哉!不也能说明点问题吗?

 

说白了,祭祀的过程,就是和先人进行灵魂沟通的过程,就是蒙受先人福祉的过程,就是提醒我们时刻不要忘了终将归于尘土而不要太忙碌的过程,就是提醒我们更加珍惜照顾好在世的老人的过程,就是警示我们要珍惜当下做好自己不要愧对祖先的过程。

 

《论语》里有个故事:季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说:“勿违。”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把这个回答告诉了学生。樊迟问:“勿违,是什么意思呀?”孔子回答说:“生,事之以礼;死,丧之以礼,祭之以礼。”也就是,老人活着时候,要用心孝顺好,去世或者祭祀时要按照应该的礼节。孔子很少谈及如何祭祀,他更多的指导学生要做好的就是孝顺、孝悌,如何尊敬孝顺老人。孔子曾对学生谆谆告诫说,不要以为有酒让老人喝有好饭菜让老人吃就是孝顺;一以贯之地对老人保持恭敬的神色非常难呀,如果老人说的不对、做的不对的时候要指出,如果老人不能改正,还要依然保持对老人的尊敬。孔子强调的是:孝,全在于一颗心。孝,与财富无关,与官职大小无关,不应该有丝毫的外在附加条件,只与你有没有一颗尊敬、孝顺、感恩老人的心有关。他们毕竟是我们的老人,不管父母多么贫穷多么没有知识多么地被别人看不起。

 

子贡有一次问孔子,人死后到底有没有感知。孔子说:“如果我说有感觉有知觉,担心活着的人把更多的经历用于照顾老人,而分散自己做事业的精力;如果我说没有感觉,如人死,如灯灭,又担心后代不会更好的孝敬老人。死后的人到底有没有感觉,子贡你死后也就知道了。”也就是对于活着的人而言,要尽己所能做好自己的事情,要把活着该做的事情做好。就像孔子说过的那句话:活着的人还不能侍奉好照顾好,还怎么谈得上侍奉鬼神?

 

春暖花开又一春,又是一年清明时。生命的个体能感知这个世界的喜怒哀乐,得益于父母和我们的先人,不管怎样,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本,不要忘记了先人,然后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当下做好当下,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活着的老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身边的亲人朋友。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