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长在有新天

“茹河泛涟漪,潜山藏佳篇,谁的故事,把远古来呼唤;书画飘墨香,笔锋纸上传,谁把晋魏韵,刻在石头间;酒香漫古窑,…

“茹河泛涟漪,潜山藏佳篇,谁的故事,把远古来呼唤;书画飘墨香,笔锋纸上传,谁把晋魏韵,刻在石头间;酒香漫古窑,金针垄上艳,谁把苦日子,熬成艳阳天”——这段飘逸的文字源自镇原临泾籍词作者折建锋先生代表作《美丽镇原一首歌》中的经典“名句”,他生动地向外界传递了镇原作为山川风物美丽,历史遗存悠久,文化意蕴厚重,特色产业丰富的庆阳县域之一而呈现出的独特魅力。

优秀作品的图片

陇东镇原高天厚土,文化流绵源远,书香代代相传。近年来,该县以“构建和谐社会,共创美好家园”为契机,激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潮,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国庆节前夕,在时隔多年后,笔者有幸回庆阳老家一趟,除了久违后的故地重游,更多地是拂去岁月的尘埃,去见证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当地生态文明的进步与活跃。仲秋时节的陇东大地,层林尽染,落叶缤纷;规则有序的田畴里,一望无垠的冬小麦和油菜叶犹如万顷碧波,沐浴在雨后的阳光里;宽阔的柏油路黝黑发亮,一直延伸到天的尽头;大田作物收拾停当,放眼望去,原野里更显得空旷寥远;成片的果树园里,早些成熟的苹果,被云集的商贾以各种途径发往南北通衢,晚些成熟的“红富士”依然高挂在枝头,百般争宠于秋的恩赐,与对面的红枣和山楂平分秋色;道路两旁,一幢幢结构新颖,布局合理的民居,沉醉在季节的韵味中,抒怀着新农村小康人家的变迁。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文化品位也随之水涨船高:文化广场上,有聚精会神对弈的,也有时尚健身的;刚从外头溜达回来的大叔,手捧图书坐在阅览室前的长椅上——适逢农闲,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聚拢于此,尽情享受着休闲娱乐带来的舒心和惬意;远处有位大妈一边细心地对生活垃圾作分类,一边将其投放到相应的回收桶里。

 

 

“树高千仞,不离根本;水流万里,终有其源”。以潜夫山森林公园为主体特色的历史文化遗存,是镇原县城的标志和象征。据传东汉末年著名思想家,政论家王符曾经在这里隐居,著书立说,针砭时弊;其所著《潜夫论》因内涵丰富,冠绝古今而名扬四海。彼时秋阳杲杲,长天一色;惠风和畅,秋色宜人。潜夫园内,殿堂古雅,境地清幽;那些千年古柏,有矗立着的,有斜欹着的,虽形态各异,却都云拔而起,遮天蔽日,气势如虹,竭力证明着自己身为“主人”而无可争议的历史地位和尊严。初逢假日,园内游人如织,信步徜徉于其中;曲径通幽处,但闻钟磬和鸣,余音袅袅,那些善男信女怀着虔敬之心,祈祥纳福,以求得风调雨顺,春安夏泰。登顶潜夫亭,鸟瞰镇原城全貌,欣见茹河水在太阳下粼波潋滟,浮光跃金,河道左右的绿色植被,得益于丰富的水资源,丰茂异常;茹河沿岸高楼林立,烟柳成行,雕栏玉砌,逶迤延绵;远处层峦翠微,树木丛生,构筑成一道绿色屏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立意高远,志在千秋,功成于民,势必造福于民。手抚斑驳的立柱,脚踏古老的方砖,笔者的思绪弥漫开来,很自然地想起当地组织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大气治理方面取得的骄人业绩。

 

 

镇原是一片古老厚重且人文荟萃的土地,有着悠久和深邃的传统历史文化,早前即被文化部,中书协分别授予“民间剪纸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中国书法之乡”。凡此种种,体现其作为“文化大县”所具备的雄厚实力。“丹青溢彩,翰墨飘香,书文咏志,古道今承”:绘画方面,以任志忠,王鹏,姬文新,谢生海为代表的中青代丹青妙手,创意新颖,功底扎实,作品题材广泛,受到业界普遍赞誉和认可。书法领域,以郭伟峰,张旭,段建华,张博为典型的中青年代表,或用笔沉稳,内敛含蓄,或借势生发,由缓激进,皆形成了其各具独特的气质和风格,博采众长,各有千秋。鉴于镇原被冠以“中国书法之乡”的国字号美誉,笔者对近阶段当地通过推进书法文化普及教育培训,为书画繁荣发展抢占农村文化阵地,重塑精神文明领地构建的魄力,表示由衷地敬佩。“如椽巨笔,蘸尽茹河水一川;调墨妙手,描绘原州好画卷”,文章写作方面,以王佐东,申万仓,秦铭,李辅子,田克荣,赵亚东,王博艺,贾录会,惠维玺等牵头的大批中青代文学创作者,长期以来笔耕砚田,与时俱进,凭借其超于常人的驾驭文字的能力,“八大仙各尽其能渡汪洋,众文人妙语连珠谱华章”,行而不辍地引领镇原文坛航船激流勇进;歌词创作方面,以折建锋,惠维玺为代表的新生代,异军突起,独树一帜,多年来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歌词作品,将具有地域特色的镇原民俗传统文化推向深入,起到了对外宣介的作用,令行业艳羡,世人称奇。正谓:笔歌飞花雨,墨舞起和风;文海撷珍粟,书山滋心灵!

 

“国势之强因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教育领域,进入新时期以来,相继产生了以镇原中学张薇,肖皓,郑博元,屯字中学曹志坚,董昭荣,孟坝中学张芮辉,牛博,平泉中学扬恒,李玉龙等为代表的清华,北大名校学子。“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香扑鼻来”,他们是镇原的骄傲,家乡的荣光!民间艺术底蕴深厚,尤以剪纸、香包、刺绣独具特色:以刘文,惠富君为代表的剪纸能人,以任艳艳,董利红为代表的香包,刺绣能人,她们凭着一双灵巧的手,把生活剪裁得千姿百态,生动活泼,有情有趣且富有诗意。其中,任艳艳创办的庆阳妙丽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达则兼济天下”,自成立以来帮助贫困家庭勤劳致富奔小康,先后被镇原文体广播旅游局,县妇女联合会分别命名为“三区人才示范基地”和“镇原县巾帼特色产业联盟”,成为行业领军人物。“城阙烽烟淡,古道残阳红”,传统文化旅游方面,镇原境内石空寺和玉山寺石窟,石壁峭立,危峰兀立,造像生动,光彩惹目,融石窟,寺院及民俗文化于一体,再现了北宋古驿的历史沧桑和繁华景象,是其时石窟艺术和佛教传统思想的经典代表;太阳池生态旅游景点,群山环抱,景致幽雅,水质澄澈,草木丰沛,空气清新,令人神往。“探寻英烈足迹,播植燎原火种”,红色旅游方面,镇原曾为革命老区,通过根植优势资源,打造地域特色,在大景区建设,乡村旅游开发,特色文化产品输出方面留下了不俗的口碑。红军三岔纪念园,屯字烈士陵园,援西军纪念馆等,独特的人文景观,孕育了多彩的文化产业;灿烂的文明历史,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风雨如磐,青山埋忠骨;岁月如歌,鲜血染战旗——英雄的壮举河岳永固,浩气长存!

 

 

发展未有穷尽,奋斗不言休止。以甄海清,祁天平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家,巧抓机遇,先声夺人,二十多年来,不但为广大农村青年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还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被誉为“人类居住活化石”的土窑洞,具有明显的黄土高原自然风貌特征,是中国农耕文化发展轨迹中独具特色的传统手工技艺。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全面振兴,世代把土窑洞视为栖息之地的庄稼人,如今普遍住进了红砖瓦房——土窑洞作为历史遗存而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济特产方面,以红杏、苹果、金针菜为支柱产业的农特产,以草畜、林果、瓜菜为支撑的三大主导产业,以中药材、万寿菊、文冠果、小杂粮为特色的四大优势产业,是广大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镇原自然生态,也紧跟时代步伐,向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靠拢:退耕还林,封山禁牧,植树绿化,节能减排,低碳出行等多种举措的付诸实施,使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活方式明显转变;大气治理方面,则借鉴省城兰州治污经验,“不靠大风靠作风”,关停了几家“问题”企业,空气质量得到进一步优化,让数十万老百姓享受到了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古人摹画的“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之佳境,与现实深度融合。

 

 

乡风文明作为社会生态的一部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标;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健康良好的民风民俗是农村和谐稳定的基础。进入新时期以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镇原县注重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民众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举措,正在赢得老百姓的普遍认可。而此前,伴随着当地农村社会经济步伐的加快,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如宴席档次讲攀比,操办规模拼阔气,婚嫁彩礼近功利等陈规陋习开始乘虚而入,肆意蔓延——由此导致的不稳定,不和谐因素日渐增多,饕餮盛宴下的浪费现象日益突出,给村民带来沉重的人力物力负担和精神焦虑。好在该县审时度势,积极开展的移风易俗主题活动,提倡参与健康的传统民俗文化和娱乐活动,营造健康文明的社会主义新风气,用制度化的形式引导村民从思想上转变落后观念的策略,让当地群众感受到了文明熏陶,从而摒弃盲目攀比心理。这对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提高当地人民的幸福指数,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新思想的形成,为下一阶段将多余收益用于发展家庭事业和培养未来子女教育不一而足地铺平了道路。“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尽管如此,农村移风易俗的改变仍然是一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过程,决不能一蹴而就。相信在该县的统筹协调下,在民众的共同努力下,每个人都必将在文明进步,科学合理的乡风民俗中得到实惠,实现“家”的守望与繁荣。

 

 

夕阳的余晖把天边的白云渲染成了红色和橙色,镇原城瞬间被披上了一袭金色的外衣,笔者因此沉醉其中而久久不肯释怀……游人散尽,潜夫园于千年翠柏中悄然沉寂了下来,恢复了原有的古雅和清幽。回首当年王符站在高处,仰视星辰流转,俯察历史迭易,看惯了茹水归流江海,后波推前粼的淼淼,“夫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将自己的哲思异想融入于煌煌巨著《潜夫论》中,成为教垂后世,震古烁今的不朽篇章。文化传承国脉,时代召唤未来,新形势下,作为新生代的年轻人,应该把握历史大势,顺应时代潮流,从发展镇原的全局上整合文化资源,把红色镇原,王符故里,书法之乡,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四大特色生态文明不断推向纵深,使之继续积极投身文化建设的热潮,为增强文化自信,彰显文学力量,加快书香建设作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以青春之我,建我青春之家园。

 

 

苦心人,天不负。就在笔者采风创作结束的时候,意外得到了读者出版集团“三家读者乡村文化驿站在镇原正式运营”的捷报。诚如该集团党委书记刘永升所言,“书香社会建设,农村是一个重点;我们创建读者乡村文化驿站,将全民阅读理念延伸到农村,力图打通书香社会建设的最后一公里”——言之凿凿,振聋发聩。不寻常的一份大礼,提前送给了金秋国庆。

 

“盛世家园众志坚,彩云长在有新天”。涓涓茹河水,不舍昼夜,沉吟着新时期镇原儿女不畏险阻,勇于进取的斗志昂扬。有和谐社会的浩荡东风作动力源,笔者相信: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镇原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必将收获更多的丰盈和感动……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