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船《北上》,看时光中的大运河

用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茅盾文学奖最年轻得主徐则臣的2019年奖获奖作品《北上》。一本书拖拖拉拉读这么久…

用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茅盾文学奖最年轻得主徐则臣的2019年奖获奖作品《北上》。一本书拖拖拉拉读这么久并不常有,说明这本书还未达到精彩到令人欲罢不能的地步 。相反地,它有时节奏舒缓得让人很闷,闷到随时可以中断阅读。

随便聊聊的图片

这种感觉就和它书写的京杭大运河一样,细水长流,不急不躁 ,读者仿佛摇了一只橹跟着它在运河上回旋往复:从2014年开篇的考古报告说起,后面铺陈的三个部分,让人阅读时会有时空不断穿越的眩晕感:从1901年写到2012年、 2014年,然后又回到1901年,中间穿插了1934年 ,最后又回到2014年 ,其间,历经的时光隧道中留着无数的空白。

 

但无论怎样地摇曳多姿,都不难看到书写的主角是运河,人物则是各种关联的阐发,由两个意大利人,到和他们相关联的人,再到这些关联人物的后代,这些人物关系若没有细加梳理,极易产生混乱 。不同的年代带出不同的故事 ,这些年代下的故事甚至都可以分别独立成为多个中短篇小说。不难发现作者徐则臣在小说结构上的构置上是下了功夫的。

 

如果把小说的结构理清楚了 ,故事脉络也就清晰了 :它讲了两个对中国文化心驰神往的意大利人 ,哥哥因为喜欢马可波罗而改名为小波罗 ,是一个旅游冒险家,以到中国考察文化为名,寻找他玩失踪的弟弟。陪着他沿运河北上的人物中,有翻译官、厨子 、船夫和保镖等,后来弟弟没找着,小波罗因为意外死掉了。爱玩失踪的弟弟被友人取了个典型中国名字–马福德,他加入了八国联军对中国的侵略队伍,尽管极端厌恶这场不义战争,却又不得不以此为借口来到中国 ,就为了看一看马可波罗笔下的大运河和中国文化 。后来他爱上了一个中国姑娘, 当了逃兵,和姑娘结婚, 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农民 ,最后为了为爱人报仇手撕日本鬼子,长眠在了中国的土地上。

 

马福德的后代留下来了,和那些翻译、厨子、船夫和保镖的后代们一起来到了新世纪。因为大运河的考古他们从不同的地方走到一起,回顾了祖辈们走过的道路,由此揭示了大运河的前世今生。书在最后说:”一条河活起来,一段历史就有了逆流而上的可能,穿梭在水上的那些我们的先祖,面目也便有了愈加清晰的希望 。″这,正如题记所言:”过去的时光仍持续在今日的时光内部滴答作响。”为何我们要回顾历史?因为我们要了解来时的路, 才可能知道未来的方向 ,才能对我们脚下的土地充满热爱 ,才能让土地上的人们生生不息。

 

这是一本深沉厚重的大书,它给我们展示了历史,也昭示了未来, 描写了中国千年流转的亘久历史,也刻画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接 。它写出了小人物在历史风云际会中的各种选择 ,写出了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在世界目光中的位置 ,写出了运河儿女们对这条古老河道的深沉情感。它犹如一条小船,载着我们沿河北上,悠悠荡荡, 一路看风景,思考人生人性,这风景中有美丑,有良善,有忠贞的爱情,也有叵测的人心。

 

与别的小说不同,它在文风中有种旅行文学中的散文手法,笔调虽清淡,但人物形象鲜明,同时埋下了许多伏笔,比如文章以出土的一封信开头就非常惊艳,这封写于1900年7月的意大利语信件,写信人是个被派往中国的意大利小兵马福德, 信中满是对战争的厌倦、对生命的眷恋以及小人物的无奈 。这封信是贯穿整部小说的一个重要物件和线索, 不得不惊叹作者构思的精妙 。而在1901年故事结束处 ,老夏和徒弟三人的突然离去, 又让情节有了合理的喘息机会。 让时空自然过渡到了新时代。

 

这种精妙结构的安排文中有很多,会让想学写小说的人们受到一点启示。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