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阳钢铁文明遐辉

人类文明史,可谓工具改进史,钢铁是晶艳标志。人类生存于自然,认识自然而成记忆,固定记忆而成经验,遵循经验而成模…

人类文明史,可谓工具改进史,钢铁是晶艳标志。人类生存于自然,认识自然而成记忆,固定记忆而成经验,遵循经验而成模式,模式定型而为效法成规。为获得更多生存资源,则须借助便利工具,当初随手可得之旧石器,为使锋利再磨砺,而成新石器,后青铜,后钢铁,再到日新月异之科技精器,生产工具是人类生产力标志。而钢铁于历史光程,为划时代界碑;于历史长河,成分水岭峻脊。至今,钢铁无处不是人类社会至重之生存资源。

随便聊聊的图片

 

只知先人炼成铁,不知先人谁发端。先人怎样识得石中有铁,就今日科技概念化学元素表,又当如何还原其路经?我们无法溯踪先人先知先觉之神奇智慧,也无从追寻先人探索发现之传奇冥闻。只是大概知道,早在春秋时期先民已熟练冶铁技术。所谓民不可虑始,可以乐成。天生烝民,总有少数圣智贤哲高思敏察、灵慧泽众。冶铁出现,从农具到军事武器,其坚韧锋利都远胜此前之青铜器。铁制锄、犁、镰、锹,刀、枪、剑、戟,显著勃发农耕生产力及军队战斗力。从而,催化历史进程,光艳历史圭表。

 

靠山吃山,赖依资源。凡有生命之万类,无不因所养而簇聚;凡成佳美之器用,无不便丰饶而随就。无论古今,佳竹之地,多精巧篾编;茂木之区,多奇技巨匠。冶炼钢铁,须有铁矿资源、煤炭资源,具备此先决条件,方可便于熔石化水,留铁去渣。沔阳北、西、南三面有广阔侏罗纪地层,富有煤、铁,自汉以来,常置铁官。《汉书》载:“沔阳有铁官。”《后汉书》记:“沔阳有铁。”《华阳国志》:“沔阳有铁官。”早期文献中跃然“铁官”“有铁”,可知沔阳冶铁技法已然辉耀竹帛,光映千载。自古立国牧民,理繁复而序事功,总纷务而管业荣。先有民众兴业,后须国家规范。从铁官之设,可见当时铁业已盛,专管已明,已成政府主导行业。据《汉书》所纪内容时间(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推算,沔阳于两千年前已然有汉政府“铁官”主导之钢铁产业。

 

自萧何筑城沔阳,总摄东西兵粮,奉济军资,助汉兵与楚军连年鏖战。沔阳长久为远输之城,繁荣之乡。三国时,诸葛亮北伐及后继者依然恒驻此域,绪往昔辉煌,开来日隆光。藉千载熟练技法,便铁、煤近前资源,炼成钢铁,改善农耕器具,锻造精良军械。可谓惠农强军,资益农战。沔阳钢铁基地究竟在何处?史载仅作一言留纸,一语道地,只可远识,不可近辨,很难指踪。今兹遡洄原迹,践复故路,寻访耆老,察往鉴今,以呈其历史文明路径。

 

虽沔阳有铁,而铁、煤尽在方域高山峻谷中。且煤、铁皆为重物,远输不便。古今一理,资源利用当取便捷之所,以利降减成本。故,当时沔阳冶铁不至过远运输煤炭、铁矿。《沔縣新志》载:“特产者,天荡山阴之石碳,火性独刚,锻炼剑戟农器,非此不可。南、褒、城、洋等县俱利赖焉。”此段文字,实为指明煤炭资源之燃料来源。此处距沔阳城不过十六里路。出煤之所,位于青山寨前西南、鹅项颈处、小河子西岸。此处相较于堰河正源为小,故名小河。小河于两河口汇纳长沟河与菜马河,经鹅项颈、陈家山并入沙河(堰河)。因小河西侧山脚,正是天荡山背阴之分际线,壁立千仞,危崖峭崿,加之小河涵汇众溪,经鹅项曲颈直奔西岸浪淘波刷,致使小河西侧水飞石髓、涛襄雪卷、无路可行。小河冲出陈家山、注入沙河,沙河从大河湾东北向西南奔涌怒滕、径抵西山,岩坚不堪猛水日夜不休冲击,又凿出一处石壁峻岸,不堪通行。这就唯有一线路不受波汛滋扰,即登陟西山沿山冈而下沔阳,运输煤炭。解放前,长沟河及以北深山居民南下皆循此道,传语:“鹅项戏水,碧波粼粼,鹅家团聚,人不能惊。”只是新中国成立后“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改道小河流水,于鹅项颈处凿开隧洞导流小河东注堰河,俗称“改河洞”;沿干涸河道开通勉长(勉县—长沟河)公路,炸山开路,修成山脚沿河大道。人事代谢,途径变易,后辈只知河谷今路,岂晓登山古道。鹅项颈公鹅左侧有一沟,名曰老长沟或老厂沟,一说沟太长,上行太累,故名“老长沟”;一说过去有煤场,故名“老厂沟”。我们随父辈更乐于称“老长沟”,因从沟底上到观音崖,实在感到疲惫难耐。我们还是称为老长沟为妙,一者“老长”太远传神,二者“老厂”再老,也不及“沟”老!此路今已荒翠,荆棘绵密,葛藟纵横。立于对山,不能辩迹;循踪故道,滞于丛茂。

 

鹅项颈处,为石碳采区。由骡马驮运,沿老长沟上至公鹅背脊,因老长沟上端巨石岩岩,不堪直上,只能左折越临鹅背处。此处地势宽缓圆厚,雄陵饱满,曾有冯、谢数户。故有冯家梁和谢家弯地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冬日时光,我常与同伴去此处伐薪,储积来年柴火炊资。公鹅尾部接抵观音崖,此处又一险峻,重石叠岩,突兀欲坠,岩隙避雨处,有观音菩萨画像及供奉祭台,以资过往行人祈求平安。观音崖下数丈,则有一段骡马石道。青石道上,尽是深深骡马蹄痕,十至三十厘米不等。负重骡马,重复前行足迹,历久光阴,在坚石上留下岁月坎坑。成就一段“煤马古道”。骡马环绕观音崖,再沿石径斜路淋汗上登大弯,过大弯,上大梁高爽处,人马皆可舒乏畅吁,呼喊嘶鸣。漫山回响登山“成功”之喜悦,激励后队努力向上之渴望。上大梁后,即到麻紫弯,有簇集村落、袁姓人家,草屋鳞次,炊烟漫飘,鸠鸣林荫,颇秀安恬诗画。自此分两路,东路和西路,一路沿麻紫弯东脉南下,此脉峰顶绵缓宽展,下至蓑草弯、向家平、洪同沟,往菜园渡方向而去。一路往麻紫弯西南“碳场弯”堆放,专事从小河幽谷往山顶转运,不使骡马远途疲劳。此方法俗称“撵老牛”。即先使碳场存积足够远输时,则专由碳场弯向西南经二道梁、水泉弯、柏树梁、九道拐、天灯寺,出内草沟,望菜园渡而去。两路煤炭合集菜园渡后,再运往旧州。听老辈们说,东路多为远客营生,故不中转,人马易劳损;西路多为近贩营运,故常积存,登山不远行,远行不登山,人马不过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东路山顶,骡马昼夜不断,项铃随风飘荡,当地村民夜不能寐、颇感滋扰。夏夜凉风,冬日隆寒,春林花香,秋色烂漫,山上沿路饮食行贩招贴漫卷,成为一时林野繁忙景观。父老乡亲多不知文献,不知此景象始于何时,只道:“早就如此!”

 

沔阳城长久担当方域政治经济中心,重要产业之冶铁作坊当在其中。于2018年考察中,旧州上世纪五零后村民,都曾见到,在沔阳(旧州)东缘朴树下,农业学大寨时,挖出大量铁锈凝团,且有许多打铁重砧,以及大量房屋柱石等,村民不解。乡贤耆老俱言,清末、民国、解放后并未在旧州朴树下炼铁打铁,想必为时已远。杜牧所谓:“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些未消之铁迹,定将铭记往昔之令誉。“南、褒、城、洋等县俱利赖焉”,即汉中核心地域五县:南郑、褒城、城固、洋县与沔县皆依仰天荡山石炭所炼之铁,《汉书》“沔阳有铁官”,两千年前,沔阳即为汉中钢铁基地,故而时值清代《沔縣新志》,五县仍蒙惠于斯。

 

有了炼铁之烈火,当有可烧之铁矿。老城北五里路为铁山,宋抗金将领姚仲曾“置寨其内,以拒金人”,刘子羽曰:“川口有铁山栈道之险。”即今方家坝西抗家山。山上原有铁义寺。据方家坝方倜(1941年生)说,1958年大炼钢铁时也曾建七一铁厂,矿石铁锰混生,尚有窑沟五一煤矿提供燃料。将台村原支书吴明春(1938年生)讲,听祖辈传诸葛亮于此炼过铁,不远处有铁鸽洞,据说是采矿之所。前人废弃矿洞常成野鸽栖息乐园,后人形象雅称铁鸽洞。铁义寺,散逸残碎瓦砾,忆昔往日殿宇风姿神韵。将台寺中,尚有关羽,张包关兴塑像。余家湾,又有将军石山。这又多与三国文化相关。据耆老们讲,古时,挖采铁山矿石,沿白马河畔运抵龙冈渡,再由船运顺流旧州,或由骡马陆路东去。铁山至沔阳不过三十余里,道途平坦,且水运便利。

 

煤铁齐备,冶炼可成。天荡山阴出刚猛石碳,铁山富产含铁之石,加之沔阳朴树位处沙河近岸,有用水之便,煤、铁、水、官诸事俱备,冶炼何难!故而,沔阳竟成铁官督办之冶炼基地,成为辉炳史策之文明光焰。正相堪可李白笔下:“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之冶炼热烈盛况场面。

 

矿藏有限,取之有尽。民国时期,张钫开办民生煤矿,扩大生产,开采渐多,年产不过1500吨。解放后,收归国有为汉中地区煤矿,技术革新,扩大规模,迅速使产能逾越100000吨。我少年时期,常居煤矿西山岭峦,耳听煤矿换班时警报声响,惊荡群峰,震盈山谷;目睹自卸车爬坡状,呻吟喘息,浓尘弥烟。难忘井口一幅楹联,“深在井下三千米,胸怀世界三十亿”,可谓激励工人努力奋斗之豪情壮志。今日想来,地球周长不过40076千米,直径也就12725千米,三十亿米,则为三百万(3000000)千米。真那么干,地球将被不幸穿刺二百三十六次。上世纪八十年代,开采量逐年下降,于2007年彻底倒闭。尚有隔堰河不远处曙光煤矿也因资源枯竭而破产。至今,孤立公鹅右翅的风洞,依然回味着当年瓦斯的毒烟。

 

1958年,筹建汉中地区钢铁厂,2005年8月因亏损破产。陕西汉江钢铁厂,1969年筹建,几经波折,1991年点火投产,主要依赖杨家坝铁矿资源和宁夏、平凉域外远煤。二十年建成,从不盈利。1995年,据原经营主管介绍,但见“白云腾卷,红云横天,重雾弥漫”、铁水奔流,每天亏损19万。投产十年,负责累累,于2001年停产。在当时“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所有,但求其活”理念指导下,让渡所有权,转换经营体制,先由唐山宝业集团整体接手,成立陕西汉中钢铁有限公司。后于2015年变更法人主题。2008年后,陕钢集团比邻汉中钢铁有限公司又落户勉县。从市场经济角度而论,当今市场发育互联互通,货畅其流,已无地域稀缺之货,但有地方重复之争。汉中铁矿资源相对不足;煤炭已趋枯竭;全国产能过剩;位处内陆,无海外市场消纳之便,汉中钢铁产业必将不可持续。从生态角度而论,处南水北调发源地,难以保障清水常清芳泽北京,应予搬迁或关闭。从工业布局而论,已远离资源能源产地,脱离地利依托之优越;不近发达经济区,也无市场迫切之旺需,显然为地方性重复项目,不合钢铁工业布局惯例。

 

江河波澜,流经有源。察往知今,文明眷恋。耀映于竹帛之炉花,遗响于峰峦之马铃;深嵌于青石之蹄坑,传颂于今日之地名;承载着石碳刚烈,起舞着翩翩火焰。荡漾于龙冈之舟帆,弘应于铁山之松声;沸腾于锅中之铁浆,精铸于军民之器成;凝萃着钢铁意志,谱写着春秋昌明。记忆着沔阳千古往事,标注着沔阳钢铁路径。大路通途,古道已成荒径;移民搬迁,旧家零落无音。只有观音崖青石上的骡马蹄痕,如历史的玉玺盖下不朽的大印;那洋溢在历史深宵的蹄痕残雨,映射着沔阳钢铁隽永的精神。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