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弛,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最近终于把《巨人的陨落》全部看完了,这套书已经在书架上呆了太久太久,久到我已经记不起是什么时候买的,为此我特意…

最近终于把《巨人的陨落》全部看完了,这套书已经在书架上呆了太久太久,久到我已经记不起是什么时候买的,为此我特意去查询了订单记录,哈哈哈,查完我就笑了,这套书居然是2017年买的,在书架上束之高阁了整整五年,五年,我总会想起张家辉的那一句:五年,五年,你知道我这五年是怎么过的吗?回顾我这五年,过的还是很丰富,很有收获,可能成长的不快,但总归是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言归正传,不说这五年,就说说这套书,就说说最近吧。

随便聊聊的图片

图片 《巨人的陨落》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从开始到结束过程中不同国度,不同人物的经历与命运,三本书我不是一气呵成看完的,所以小纪问我看完后的感受的时候,我有种不知从何说起的感觉。我想了想,总结了两点最先涌上脑海的想法,一是有幸生在和平年代,感恩惜福,虽说近几年的疫情让全人类也都陷入了困局,但总归是好过战争的。又是何其有幸生于泱泱中华,被保护,被顾及。二是书中提到的几位令人敬佩的女性。威尔士的艾瑟尔,出身于普通矿工家庭,但她却独立、有主见,不畏权势,不贪富贵,敢爱敢恨。她最终成为了工党议员,当看到她带着劳埃德走在威斯敏斯特宫遇到迎面走来的菲茨伯爵那一段时,我心里暗暗说:爽,解气!跟艾瑟尔志同道合的茉黛女勋爵,出身高贵,但没有被贵族的繁文缛节束缚,积极参与政治,为女性权利奔走呼号,为了爱情勇往直前,好在沃尔特没有辜负这么勇敢的姑娘。还有自由的记者罗莎,残疾的眼睛没有让她因此而自卑,她依然自由的绽放,自由的追逐生命中珍贵的那些部分。以及乐观真实的米尔德里德,终于和比利有情人终成眷属。当我在描述这几位令人敬佩的女性时,我发现她们不同出身,不同经历,不同个性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点,她们都拥有独立勇敢的人格特质,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为此努力去争取,幸运的是在书里面她们都争取到了自己想要的。而在现实中,也许不是每个独立勇敢、努力争取的姑娘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但至少可以活得尽兴吧,当垂垂老矣的时候,回首往事,为恣意的人生倍感欣慰。

七七八八说了一堆,源于我松弛的大脑吧,回到今天想表达的主题:松弛,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从去年开始找到匹配的咨询师进行自我体验,这个过程其实还是蛮辛苦的,毕竟要直面已经使用了那么多年的模式,去觉察,去领悟,去修通……走到如今,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比从前松弛了许多。能够更从容的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大部分问题,能够遵从自己的内心,减少情绪的内耗。举个例子吧,我今年年年初报了Glenn老师的一个课程,每周五晚上9点到10点30,最初几节课上的很好,但后来遇到一些挑战,状态变得很差,每周五下班都感觉很累很疲惫,即使如此,但我依然强迫自己上课,因为我觉得不上课岂不太浪费了额,浪费了Glenn老师给予的这么好的精神食粮,也浪费了我报课程的钱啊,毕竟这是没有回放的课程,因此我连续几周上课都是半睡半醒的状态。那种状态里面我并未吸收到课程的精华,但又没有完全的休息,实际上一直处于不想上课和应该上课的冲突内耗里面。这种状态持续了几周,我意识到这是很有问题的,虽说我没有与我的咨询师就这个问题讨论过,但其实很多事情都是相通的,当我们能够觉察的时候,就会发现我在很多事情上都重复了这种冲突内耗的模式,导致总是感觉很累很疲惫。领悟到这一点后我就开始有意识的放弃抵抗,不想上课就不上了吧,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让冲突阻碍了情绪的流动,情绪流动起来,整个人才是有活力的,做事情才是真正有效的。我也不强迫自己非要去看心理学的专业书籍,就集中所有碎片时间读《巨人的陨落》,不知不觉间我第二本很快就看完了,这让我信心大增,趁热打铁,读完了第三本。

图片

松弛带给我的好处不止读完一套书,6月底在武汉有一场曾奇峰老师的地面课,我在去上课之前就放弃了脑海中关于“应该”的抵抗,我没有复习曾老师的视频课,也没有恶补精神分析的专业知识,就是闲下来的时间想做什么做什么……这种松弛的状态让我的武汉之旅收获满满,两天的培训我高度专注,培训之外的时间我尽情的放松,去逛街,去吃小龙虾,吃小吃,发呆聊天……那两天的我或许是我迄今为止的人生中最尽兴的两天,我不是谁的女儿,不是谁的妻子,也不是谁的妈妈,更不是谁的员工,我就是我,单纯的为自己做喜欢的事情。还有曾老师的人格深深的感染了我,他身上的那种松弛让人十分的舒服,他松弛的面对同学的问题,总能对一些看似复杂的问题给出智慧的解释。那些精妙的解释时常会让人有恍然大悟,醍醐灌顶的感觉。

图片

松弛让我今天晚上没有因为Glenn老师的课程放弃陪伴女儿,很早就答应她陪她看一部电影,一直未能做到。原本说好今晚下班回家就陪她看,到九点差不多可以看完,无奈总是事与愿违,今天莫名其妙的被加班了,回到家做好饭,时间已经不早了。所以我们没有在九点钟看完电影,而是看到了十点。或许因为我没有在看电影和上课之间内耗冲突,所以我在十点进入Glenn老师的课程后依然受益匪浅。并且在结束课程后,还有精力写下这“长篇大论”。

联系一下心理学的内容,其实我脑海中总是浮现出的那些“应该,必须”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超我”,也是我们日常说的道德感,这些往往是我们很小的时候从父母或者长辈那里习得的,而内心的那些蠢蠢欲动就是“本我”,介于“超我”和“本我”之间的就是现实的自我功能,当“超我”与“本我”不一致打架的时候,自我最难受,所以我们现实中的自我功能会被抑制,容易做不好现实中的事情。解决这个问题的比较好的办法就是一方面松弛一下紧绷的“超我”,没有那么多“应该,必须”,比如我不上课,不读专业书籍,都不会有什么天大的影响,只是我们从小被灌输了太多道德感的东西而已。另一方面克制一下随性的自我,也就是让“超我”和“自我”都双向的做一些退让,那“自我”就会舒服很多,自我功能就能够好很多,用曾老师的话说,我们就可以用智力解决问题,而不是用情绪。

当然,松弛下来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慢慢来,有时候会比较快。晚安啦!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