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抗旱

这段时间,澧县包括整个湘西北陷入了有记录以来最干旱的年份,连续三个月没有下雨,即使有,也就是老天爷滴了几滴眼泪…

这段时间,澧县包括整个湘西北陷入了有记录以来最干旱的年份,连续三个月没有下雨,即使有,也就是老天爷滴了几滴眼泪。

特别是立秋后温度一直持续在四十度以上,三伏天过后,还经常听说有人中暑。现在已经过了白露,中午温度还是可以高达35度。

我们车溪老家很多树木已经枯死了,没有干死的很多也是无精打采,可能是在等待老天爷一次酣畅淋漓的恩泽,来一场云卷云舒。

随便聊聊的图片

 

幸亏农田还没有干涸,得益于毛泽东时代修建的王家厂水库,山门水库,还有从洈水水库借水,让我们还可以继续灌溉。因为澧水上面有皂市水库和滟洲电站,也还保证县城自来水没有断供。

如果没有上世纪修建的水库,我们现在应该也要向龙王爷求雨了。

遥想八十年代中期,刚刚分田下户,那时水库灌溉还没有那么及时。 外公家里还有水车,我家农田需要灌溉时,旁边有一个堰塘,现在已经淤塞了。外公和舅舅就会抬着水车,几个人用脚使劲踩,水就哗哗的流在田里面。

还有低一点的农田,只需要把堰塘打开一个小口子,水就直接流到田里面了,如果堰塘水位还低一点,可能就需要我们使用盆子或者桶子手工灌溉啦!90年代初期,我和哥哥两人就经常被安排过此项任务。

90年代中后期,抽水机已经普及,后来抽水机也被电动水泵淘汰,木质水车早就被进入博物馆了。还有沟渠硬化,水库流来的水也很少白白浪费,我家天井也不会因为灌溉导致渗水了,我们也很少用盆子浇水抗旱了,只是需要经常要到田里面去堵口。

2000年之后我也离开了农村,农村抗旱好像与我渐渐远去,但当年的记忆还是留在我的血液里面。

 

每年回老家拜年,发觉当年具有抗旱和饮用功能的堰塘已经成了村民的垃圾场,一到冬天甚至出现塑料袋满天飞舞的场景。

今年是有记录以来罕见的高温伴随干旱,人们应该对农田水利建设引起重视,不要躺在前人的功劳簿上,我们这代人好像应该要做点什么,虽然不能建大型水库了,但是可以深挖洞,广积粮。

譬如说以前冬天挑堰塘淤泥肥田,现在是否可以每个生产队深挖一口大堰塘,能够保证干旱时老百姓生活用水,甚至有一定灌溉作用。

今年的高温干旱也许是老天爷给我们人类提醒,我们应该向碳中和努力,反思一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若长此以往,地球也许让我们挥霍不了多少年了!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