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劳作,诗意栖居

学生的好习惯是老师要求出来的吗?不,是反馈出来的。就像“事事有回音”这句话一样,对学生的每一个行为,教师都有恰…

学生的好习惯是老师要求出来的吗?不,是反馈出来的。就像“事事有回音”这句话一样,对学生的每一个行为,教师都有恰当的回应,好的行为习惯便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

但要让反馈(评价)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我们不断增强意识。举个例子。《童书里的教育学》中有这样一段话:“教师一面要求孩子安静地举手,经过教师同意后才能发言,一面点站着举手大声叫嚷的孩子发言,教师不仅自己首先违反了规则,而且还鼓励了孩子通过违反规则获得教师更多的关注。”这样的场景是不是经常在我们的课堂中上演?

反馈(评价)是一门艺术,仅有意识还不行,还需要高超的技巧。不过如果有了意识,技巧便会在工作中逐步提高。提出要求是“高期待”,无数次“细跟进”(尤其是反馈)才能帮助学生达成我们的期待。务必要重视反馈呀!

早安,朗星20220920

随便聊聊的图片

再说教师语言。

听干老师的三年级单元备课,捕捉到一句话,他说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是应该认真教的,因为对于学生来说,语言表达(尤其是口语表达,包含演讲等)能力是未来重要的能力之一。表达能力也是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对于教师来说,更是如此。

《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中写道:讲授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一定要善待语言,无论是开场白、过渡语,还是小结语、评价语,都体现着教师的基本素养;无论指令性的语言、点拨性的语言还是评价性的语言,都彰显着教师的内涵。站在课堂上,教师就是学生的第二本书,这本书的质地,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反映出来。教师,请善待课堂语言,捍卫语言的尊严,从上课第一句话开始,就要谨慎对待,力争让每一句话都能传达出文人的气息,文化的气息,文明的气息。

深以为然。所有老师都应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语言。

早安,朗星20220921

每位老师经历不同、性格不同,在教室里使用相同的教学技巧是不可能的:有的老师滔滔不绝,有的老师惜字如金;有的老师把一本简单的教材应用自如,有的老师在教材的基础上天马行空,从心所欲不逾矩……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达成好的教学的老师,必然是“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的老师。

这是一种把自我融入工作的状态,在课堂里,能够与学生建立联系,进而引导学生和学科建立联系。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就是“在场”。一个生命不在场的老师,他在课堂上的言语就像卡通书中的气泡框里的话一样,在学生面前漂浮,无法把学生更深入地带到知识面前。

早安,朗星20220922

 

在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中,有两段话我印象深刻:

1.维持课堂纪律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训诫与惩罚;游戏与奖励;知识内在的魅力。毫无疑问,虽然这几种方式都有存在的合理性,但无疑前面的方法是简单粗暴的,是外在的,只有发掘知识内在魅力以吸引学生才是在教育伦理上合法的,在认知科学上合理的。

2.对一个教师而言,其生命最宝贵的时光大都投注于学校教育中,而其中心,就是课堂教学。如果在课堂上,一个教师的生命不能发光,一个教师自身的魅力不能展现,那么他不仅没有给学生追求真理做出应有的榜样,而且更为遗憾的是,他自己的生命也将黯淡地度过。

维持课堂纪律最好的方式是发掘知识内在的魅力。所以,好的课堂教学,不仅能使我们自身的生命闪光,也能点亮学生的生命,同时还能解决较低层次的纪律问题。高效的课堂教学能够为我们以及学生赢得更多课堂外的空间和自由。

研究课堂,上好每一节课,应是每一位老师不懈的追求。

早安,朗星20220923

 

早上出门,一脚踏进秋风里,地上已有落叶飞旋。想起今日是秋分,秋风渐凉。

苏东坡有言:人生大梦一场,世事几度秋凉。“大梦”是人生的宿命,于此意义上来说,生命本是虚无,但人之为人,我们通过劳作赋生命以意义。

每一天,我们辛勤劳作,但也正是因此,我们才得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入世”,是儒家的担当;同时,于世间行走,我们需要常常以旁观者的眼光来审视自我,观照当下的自我所经历的一切,把当下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时间的长河与宇宙的浩渺中去审度,便不会被眼前的困难、琐碎困扰,此谓“出世”,是道家的逍遥。

以出世的精神过入世的生活,愿每位伙伴的生命都能因此而幸福完整。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