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记】布鲁诺·巴贝《在路上》

去的融源美术馆,馆里人不多,展出的照片也不算多,不细看半小时就能走完,除了照片还有三幅油画和雕塑。有个造型奇特…

去的融源美术馆,馆里人不多,展出的照片也不算多,不细看半小时就能走完,除了照片还有三幅油画和雕塑。有个造型奇特的雕塑居然是个喷泉,还研究了半天它能喷水的原理。

 

后面和馆员讨论了下那几幅油画,第一幅是《白色方块》,忘记拍了,回来也没有搜到那幅画,所以只能口述一下。画上一共四个主体,三只猴子(一只在画画,一只在看画,一只躲在画架后),一个骷髅,拿着手电筒给画画的猴子打光。画上还有两处光源,一是门缝透进来的光,而是圣经燃烧的火光,三种光的辉映很妙。猴子拿着一面镜子,侧着脸但镜子里照出来的却是正脸,调色板上是黑白混合落在画板上却是一片空白。馆员说这幅画是受马列维奇《白上白》的影响,回来查了一下这幅画是至上主义系列的代表作。

随便聊聊的图片

至上主义是1915年前后由马列维奇​创造的俄罗斯前卫艺术​流派,活跃于1915年到20世纪30年代之间。至上主义的形式特点是抽象的,作品以直线、几何形体和平涂色块组合而成。

 

马列维奇是这样解释至上主义的:

“客观世界的视觉现象本身是无意义的;重要的是感情,是与唤起这种感情的环境无关的感情本身。”
“模仿性的艺术必须被摧毁,就如同消灭帝国主义军队一样。”

也就是说,马列维奇认为绘画当中,感情>形象,“至上”指感情至上,形象则被完全抛弃。

 

然后我看到了这幅画的价格,1.2亿rmb,瞬间“至上”的含义就又丰富了一些。

 

 

 

 

 

看完以后又翻完了馆里的两本摄影集,《中国的颜色》和《在路上》,感触最深的就是当时中国不同地域人们的风貌。虽然是同个时代,但能明显看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们所呈现出的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时代在每个人身上烙下了印记不假,而经济条件却能决定这印记的深浅和图样。

 

后记:

出门看展那天很犹豫,因为是和自己的约定,我这种时候总是不够守信。但最后还是出门了,真庆幸我去了,遇到兴趣一致的人真的很开心。一定要认真对待自己,有了这样的醒悟。

 

假期快乐,大家!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