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上海20年,爱姐眼中的上海是什么样的,热闹的上海还会回来吗

提起上海,很多人,特别是没在上海居住过的人,可能会想到“高大上”、“高冷”、“精致”、“小资”等等这些名词;在…

提起上海,很多人,特别是没在上海居住过的人,可能会想到“高大上”、“高冷”、“精致”、“小资”等等这些名词;在很多人眼里,上海人也可能比较小家子气,容易斤斤计较,外人在上海很难融入。

表面上看貌似不无道理,但是如果你深入地在这个城市生活居住过,你的想法可能会发生改变。

就拿我来说,2002年毕业之后就在上海工作居住,到现在已经超过20年了。生活了那么久,对上海也有一些自己的理解了,特别是从拍视频开始,对上海的了解,可以说更深入一些了。

上海从外观上看,她年轻有活力,从她开埠以来,各种风格的西洋建筑在市区随处可见,随之也出现了各种大马路小马路,路边的梧桐在这个季节,别有一番风味,这些建筑和马路现在也已经被永久地保护下来,有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保护之名,这是近代上海的印记,也是上海的内在底蕴。随便聊聊的图片

和这些西洋建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随着改革开放后上海经济的发展,一座座高耸入云的标志性摩天大厦也拔地而起,形式风格各异,这是上海现代化、国际化的体现,也是上海经济实力的体现,也是其给人高大上感觉的原因。

但高楼之下,上海更多的是一些具有烟火气的闹忙的弄堂,各种小吃店,衣服店等应有尽有,学校菜场,每天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很多外来人口也掩藏在这烟火气中。

在上海,你可以看到拥有名车豪宅的有钱大老板,可以看到朝九晚五打扮入时的高级白领,可以看到商店服务员、菜场小贩,也可以看到各类建筑工人、环卫工人……

 

总之,上海就是一座多元、包容、且开放的城市,不同层次各种人群都有在上海生活下去的理由和方式,因此也形成了其独特的海派文化,一如古人所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不过,如果忽略上海高冷的外表,转换一下仰视的视角,你就会发现上海更多的还是普通的老百姓,随着老城厢旧房改造,越来越多的人搬离市区,居住到郊区,为了方便人们出行,上海公交地铁也越建越多,如今已经像蜘蛛网一样,贯穿整个上海。

上海正由以前集中闹忙的老城厢生活模式,渐渐分散成集群的大都市模式,未来的市区,高楼大厦将会更加林立,曾经的烟火气将在外围聚集。

这几年由于老城厢改造人口动迁,再加上三年疫情,上海的人气也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为了聚揽人气,方便老百姓的生活,上海政府决定从12月1日重启摆摊集市,相信那个有温度又热闹而且有序的上海一定会回来的。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