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硐拾遗

在镇巴县境内的两个坡坡街的自然市埸,如今纳溪自然镇(碾子)由于仍是政府所在地,自然成为政治行政中心,经济镇容建…

在镇巴县境内的两个坡坡街的自然市埸,如今纳溪自然镇(碾子)由于仍是政府所在地,自然成为政治行政中心,经济镇容建设随之维护甚至扩大,但同是坡坡街的响硐就那这么幸运了,其实响硐这个坡坡街也是水打烂木柴,曾经好过來,我慢慢给你写出來。

随便聊聊的图片

其实盐场並不产盐。为什么一个不产盐的地方叫盐场,是由于历史上盐场地皮上有一川陕必经的隘口叫秋坡梁,俗称盐场关,历史上盐铁是官府统治的税源,秋坡梁是川盐入陕重要隘口。明成化年间,川人王刚起义由此入陕。明正德四年,四川仓溪鄢本恕、营山蓝廷瑞、廖惠十余万人起义入境盐场关转战大巴山,川陕鄂三省官兵夾击,鄢、蓝遇难,廖率余部仍转战大巴山八年,后离境。明嘉靖年官府为征盐税在盐场设巡检司(1565年)在盐场射弓台,由于官盐征税,私盐有市在盐场买卖,盐场一度成为集市,由于盐帮改路走渔水河逆上,盐场关和盐场盐市冷落,巡检司移长滩姚家坝(1805年),后由于渔渡坝是渔水河与小巴间道必经之地,巡检司移渔渡坝。清初,盐帮行人改走铁匠垭,秋坡梁无人行走,响硐街复兴,並设市场,盐场市场由于水毁改变成响硐,由于煤铁与交通,响硐日益兴旺,响硐一度也成行政经济中心,盐场随之冷落。

 

其实现盐场镇名称就是原响硐乡,原响硐乡政府驻地就在响硐街上,现在的盐场镇是撤乡並镇后响硐乡和源滩乡两乡合并改名叫盐场镇的。由于陕西省镇巴盐场煤矿停产,並将矿井与煤矿地面建筑移交本县,原煤矿机电队大院成为新设镇盐场镇政府,煤矿大楼移交县煤矿,原煤矿生活区成为盐场街区。从1984年起,盐场市容扩大有初中一所、小学二所的自然市镇。明清时盐场曾设巡检司达二百六十年之久,仅次于本县县治设置时间,在清嘉庆七年拆西乡南廾四地设定远厅(民国初年改镇巴县),盐场属南乡定远里辖,响硐属盐场辖,民国初年全县分四区,盐场南区辖,区公所在渔渡,民国29年盐场为村,乡治改在响硐,盐场无街市。解放初期在现盐场镇面积内又分盐场、响硐两乡属渔渡区辖。1953年在现盐场镇大田坝设黑草河乡,1956年撤,並撤盐场乡并入响硐乡。1958年成立公社,现盐场境内有两个管理区,即响硐和源滩公社,属渔渡区辖。文革时响硐改名赤卫公社,文革后更名响硐公社,公社仍在响硐街。1985年后响硐街仍是盐场镇响硐村所在地,九十年后响响村委迁小毛垭,这响硐街成一村祖地了,这繁华几百年从此一蹶不起,失去经济政治支持,民迁街毁,破落如此了。

 

响硐依煤铁而兴,依煤铁而亡。早在清初期这小街就是以打铁为业,或替厂主加工,或自产自销,前店后厂,这不到一华里的石梯坡坡街最兴旺时有大小一二盘红炉,大人打刀张农具,小孩打钉子顶针,白天錘声不绝,半夜炉火亮壁,这响硐街的铁货从样式、钢火、经用远近有名,最兴旺是六十年代,组织成专业铁业社,响硐的铁货由专业铁业社包銷,后來由于农具机器制造,人工打造的质量和数量、价格等都落后于机器制造产品,响硐铁器也受此冲击,铁业社改行挖煤,由于煤质、量大也赶上了发展时机,铁业社也成了省市县纳税大户和先进企业。

 

上世纪七十年代,响硐方园几里由于产煤,省镇巴煤矿在此有产煤工区,为了堆放煤阡石从上至下拱砌河谷近公里,並建有工人宿舍和生活区,县煤矿从大河囗到大田坝也赶到此处建有煤矿,乡镇企业,个体也不示弱,见缝插針有一巴掌厚煤也设法挖出,为修襄渝铁路的铁道兵为解决生活燃料也到此建煤矿,至今还有遗址。

 

由于挖煤人多,商业也兴旺,供销社有商店、个体户摆摊,一四七赶场,小街人挤人,春节时不下万人热闹非常,为此在老街之上又新建小街里余,饭店、旅社、商店、机关拥立。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响硐街最繁华的时候,也是最富裕有钱的地方。

响硐以煤而兴,也以煤而败。上世纪八十年代盐场煤矿撤办,盐场镇设立,响硐乡撤,县煤矿撤到盐场,响硐失去发展时机,街道逐渐冷落,加之煤灰黑水遍布,老街几个戏楼坍塌,石梯无人整俢,民居有人拆除並坍塌,学校也人少了,集市也取消,加之煤矿取缔,这小街失去往日光彩,盐场镇以现集镇发展为目标,这响硐老镇无人整修,冷落破败到如同坟园了。

 

响硐街本地人称响硐子,古镇形成无籍可考,当地九十老人刘志孝讲:“相传最初只有几家铁匠铺,时因盐场中坝盐市经常为争盐市地盘斗欧伤人,年年如此,厅治老爷以此地凶险撤消盐市,迁往响硐为市”。当时响硐街铁货生意逐渐兴旺,对外产生了不少影响,牵连着四川、湖北和安康多地船工客商,本地富人与铁匠联手共同创造了一条名副其实的打铁街。利用这山势打造这近华里的“梯梯街”、“坡坡街”,街头从塔子滩边起点,其街房也因地势婉转上行,左右两排街房铺面全由木板构造,整个街房或高、或低、或拼排,错落有致,连环不断,直达街坡顶峰炮台梁。街路也随坡势起伏由数百步石梯相构而成,形成一条颇具山地特色的坡梯街。随着商业兴旺,人囗增加,文化渗入,清乾隆、嘉庆年间响硐先辈们先后在响硐坡街上中下处,分别修建四座大庙,有禹王宫、老君庙、观音阁、关帝庙,庙内大小神像造形逼真,威武精神,今人敬畏。还在三座庙内建有三座乐楼(戏楼),给响硐这座川陕境边古镇增添风彩和文化品位。小镇内富人有多,历史文化名人很多,在几百年历史长河中有不少名人故事,待我慢慢写出。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