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的工作氛围?

我曾与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聊天,因为他的工作出了问题,面临被辞退的风险。在沟通过程中,他说,在他眼里,工作就…

我曾与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聊天,因为他的工作出了问题,面临被辞退的风险。在沟通过程中,他说,在他眼里,工作就是为了挣点钱,保障自己的生活。显然,他把工作当成了生活的“工具”,而不是生活的一部分,这也正是他的工作出问题的原因。

 

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对工作的态度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也因此,我买过他好几本书,无一不传达出工作在他心中的重要性。在《干法》一书中,他说:

随便聊聊的图片

“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产品,如果不注入如此深沉的关爱之情,事情就很难做得出色。

 

‘工作是工作,自己是自己’,把‘工作’与‘自己’分开,让两者保持距离,这是最近年轻人中流行的观点。然而,要做好工作,就应该消除‘工作’和‘自己’之间的距离,要悟到‘自己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自己’的程度。这两者密不可分。这个经验相当重要。

 

也就是说,连同身心一起,要全部投入工作、热衷于工作,达到与工作‘共生死’的程度。如果对工作缺乏如此深沉的挚爱之情,就无法抓住工作的要领。”

 

 

2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中,把“理解”分为六个侧面,其中一个侧面叫“神入”。

 

神入,即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能力,就是我们从当事人的立场看待事物发展,将自己带入当事人的处境。这种理解能力非常重要,也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交往。

 

大多数时候我们觉得我们具备这种能力,我们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从而采取更好的互动方式。但往往在一些小事上,我们却忽视这一点。比如昨天看大家提交的网课经验总结的文件名,有直接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有“名字+科目”的,有“名字+上课类型”的……一个文件名应该包含哪些信息?为什么要包含这些信息?

 

我们提交的文件,要让接收者一目了然地明确所有关键信息。比如局里要求各校上交11月份线上教学经验材料,如果各校都起名《11月线上教学经验材料》,认为反正从发件人信息能看出是哪个学校,那么接收者就会收到一堆相似的文件名,需要重命名以分辨学校。如果起名《xx学校线上教学经验材料》,接收者可能需要再手动加上月份,因为10月份该校也提交了同名材料。

 

总之,起文件名一事虽然微不足道,但却考验着每一个人是否真正地时时事事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它和发通知一样,也是训练自己全面思考、准确表达的机会。

 

 

3

 

在《原则》一书中,作者达利欧说:“在我看来,人生由三个阶段组成:在第一个阶段,我们依赖其他人,我们学习;在第二个阶段,其他人依赖我们,我们工作;在第三个阶段,当其他人不再依赖我们、我们也不必再工作时,我们就可以自由地体验生活了。”

 

这三个阶段看似简单,却环环相扣。如果没有第一阶段的深入学习和实践,就无法进入第二阶段——成为被他人依赖的工作者。被依赖意味着自己是优秀的,值得他人学习、有指导和帮助他人的能力。如果没有第二阶段的给予,也就无所谓第三阶段“自由地体验生活”,如果年轻时不曾深入地活过,年迈的“自由”也便少了些韵味。

 

 

4

 

昨晚,我们用两个小时的线上分享为11月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前两天,开校长把大家的线上教学经验总结文字稿发给我,读到最后,不知不觉我已红了眼眶,为大家的用心和智慧;昨晚,亲耳聆听几位老师的分享和开校长最后的点评、总结,我想起这句被引用过无数次的话: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它出自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这句话常用来形容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但用在教师与教师之间,依然十分恰切。

 

每一位老师都同时是分享者和被分享者,唤醒者和被唤醒者。智慧相互碰撞,会产生更多智慧;真诚相互感染,会点燃更多真诚。好的工作氛围是什么?有安全感,可以把精力最大限度地投入工作,而不用担心忽然被指责以致于时时刻刻如履薄冰;有向上感,每天都能在工作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快乐和成就,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向前;有团队感,身边每一位同事都诚以待人,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身处其中,既能绽放自己,又能欣赏他人。让我们一起为营造这样的工作氛围而努力!

 

 

5

 

在全人之美课程的小古文课程中,《世说新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一般放在五年级。《世说新语》中有一个重要人物,“竹林七贤”之一——嵇康。

 

昨日阅读《嵇康传》,作者写到嵇康的性格时说:“魏晋时的人物品评理论认为,一种优秀的人才性格必须具备两种互补的对立统一品质。比如慈悲必须勇敢,才可能具备‘仁’的品性;柔顺加上坚毅,才可能具备‘信’的品质。”嵇康就是两种品质兼备的人。

 

这使我想起了我们校歌中的“既质又文,君子堂堂”。“既质又文”取自“文质彬彬”,而“文质彬彬”又来自《论语》——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意思就是,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

 

我们要培养这样的人,就努力先成为这样的人。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