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忽略的死亡

无意中看到一句话,一下子愣住了: 我们错误地认为死亡存在于未来,其实大部分的死亡已经从我们身边经过,但没有被我…

无意中看到一句话,一下子愣住了:

我们错误地认为死亡存在于未来,其实大部分的死亡已经从我们身边经过,但没有被我们注意到。我们度过的任何一年都已掌握在死神手中。

这句话出自《与塞涅卡共进早餐》,作者是美国人大卫·菲德勒。书我没有看过,我只是被这句话击中了。

也许,我以前没有关注过死亡的消息,也可以说,当大部分的死亡从我身边经过时,我没有注意到它,但最近,我没法不注意到死亡。

网上的消息毕竟离我比较远,就说说这两天身边出现的死亡消息吧。随便聊聊的图片

从一个退休同事的微信里,看到了另一个退休同事的离去,她们是同龄人。她们前一天还通过电话,约定一起去玩;第二天那同事还出门一趟,结果晚上很突然就离世了。太突然的离世总是让生者猝不及防,无法接受。

今天得知另一个退休同事去世了。一个朋友的父亲在今天也去世了。

这些人不是远在天边,他们都近在眼前。是的,他们不算太年轻,但频繁有人辞世的消息还是让人怵然而惊。

最近对死亡的关注可能还跟重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有关。

在地坛,史铁生思考过生与死这样重大的问题:

是否该去死?

为什么来到这世上?

怎样活?

他思考的结果是这样的: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天交给他的一个事实……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从此,他摆脱了自杀的念头,走出了死亡的阴影。

地坛是他的精神家园。

地坛向史铁生展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世界,让他意识到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生命主体都有它自身的价值,都有属于它的欢乐、悲伤及情趣,这是任何其他生命都无法替代的。生命的自得其乐使他认识到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的喜悦。

史铁生去世后,捐献了角膜和肝脏。他的肝脏救了人。他外甥在告别仪式上念了舅舅的诗:不要悲伤,他已经说过很多次,这是他的节日。

苦难的史铁生认真地活过,也就能坦然地离开。

智慧的生命对生死常有普通人难以理解的感悟。

罗素在五岁时,感到寂寞而凄凉,他就想:假如我能活到七十岁,那么我这不幸的一生才度过了十四分之一!但是等他稍大一点,接触到智者思想的火花,就改变了想法。

对生的留恋,对死的恐惧,也算人之常情,尤其是普通人的常情。

死亡的消息看多了,容易让人抑郁。

还是回到我喜欢的史铁生吧。

一个人的出生自己做不了主,死亡一般也是一件被动的事。如何对待生,我想还是史铁生和他的朋友们的做法让我喜欢。

余华、莫言、刘震云把史铁生扛上火车,去了沈阳,见到了马原。这全是当代文学响当当的人物啊。

他们带着史铁生完成了认识以后的第一次长途跋涉。然后找了个篮球场,和一批沈阳的大学生一块儿踢足球,还让史铁生亲自参与进来,当守门员。

图片

史铁生喜欢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他第一爱田径,第二爱足球,第三才是爱写作。

史铁生的家人连“跑”和“跳”这样的字眼都不敢提,但余华他们让史铁生当守门员。

他们才是真正理解史铁生的人。

既然死亡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尤其是在这样的多事之秋,所有生者,好好过好每一天,也算对得起生命了。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