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师

民办教师是文化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 我清楚地记得,在1949年10月建国初期,我国的人口仅4亿5千万,…

民办教师是文化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

我清楚地记得,在1949年10月建国初期,我国的人口仅4亿5千万,到了上世纪60年代中期,人口已达6亿多。

人口逐年增长的原因很多,主要的是解放以后,广大人民不断提高了物质生活水平,育龄夫妇的生育能力随之增强。也由于医疗事业的发展,婴儿的出生率提高,死亡率相对减少。

随便聊聊的图片

这样,人口的增长,相应的教育事业也应随之发展,学龄儿童5岁入幼儿园,7岁读小学,既要有学校,又要有教书的老师。学校可以马上建,而老师要通过师范培养几年才能走上岗位。

在这种形势下,民办教师便应运而生了。

我的老家在三堂街镇王母村。解放初土改时,这里属赤塘乡。人民公社化后,归红旗山公社的陈家坳大队。原赤塘乡为赤塘片,辖6个大队。

解放前,仅一所赤塘保国民学校,有1年级至4年级1个班,教师1人,学生30多人。

解放时,这所小学收归国有,改为赤塘小学,逐步扩大为1至4年级各一个班,教师5人,学生130多人。

到大跃进时期,赤塘小学改为赤塘完小,在王母村大队的高氏宗祠、陈家坳大队的白屋内、老鸦村大队的刘氏宗祠办起了分校。

到文化大革命时期,赤塘完小除高小五、六年级外,还办起了初中班,赤塘片所辖的6个大队均建了新校舍,办起了小学以及幼儿班,有的还有完小班。

当时,约有学生上千人,开设初中班1个,完小班6个,小学班20个,幼儿班6个,所需教师约40人,工友8人。而公办教师仅10人左右。剩下的教师从何而来?大部分是尚有初中以上文化的在队青年,招收进来当民办教师,也有少数的代课教师。

我家所在的陈家坳大队,文化大革命初期办起了小学,3个小学班,1个完小班,学生160多人,教师6人,其中公办教师1人,其余是民办教师。

 

以后,陈家坳大队小学,撤了完小班,归赤塘完小去办,新办了幼儿班,还有1至4年级各一个班,共5个班。学生近200人,教师6个人,全是民办教师,包括校长,校长叫主任教师。

民办教师的待遇很低,每月国家补助6元的生活费外,抵作生产队向大队的上交劳力,按同等劳力记工分参加生产队的分配。因生产队的生产效益不同,民办教师的待遇也就不同。

然而,民办教师和公办教师除了工资待遇不同以外,学校工作却是相同的。他们中绝大多数同志是教育改革的先锋,也是教学的骨干力量,曾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因有党的英明政策,先后被转为公办教师,充实了教师队伍。

但是,也由于计划生育的开展,出生率下降,学龄儿童减少,教师编制相应缩减,有少数民办教师先后下放回到农业生产第一线。不过,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们,前几年曾进行过一次清查登记,凡是当过民办教师的,包括幼儿教师和代课教师,在年满60岁以后,都将按工作时间长短,每月享受国家一定的补助。这是教育战线的一件大好事,受到了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拥护和赞颂。民办教师是我国在特殊历史时期的新生事物,理应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理应受到人民的尊重!

我为民办教师喝彩!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