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个孩子一样地爱

此刻, 我在次卧的一个角落。 客厅里,N先生像大风车的主持人一样,和心璞互动: “哇,小鸭鸭和小熊在一起玩呢!…

此刻, 我在次卧的一个角落。

客厅里,N先生像大风车的主持人一样,和心璞互动:

“哇,小鸭鸭和小熊在一起玩呢!你要不要和它们一起玩呀?” (我猜两只玩具都坐在沙发上。)

“哇,心璞,你好棒呀! 这个灯一亮,好漂亮呀!” (我猜心璞在按这个相框灯。)

“哦,你想要爸爸读哪本书呀?” (我猜心璞抱着书来找他。)随便聊聊的图片

“心璞,我们要不要喝奶呀?”

“嗯嗯” 心璞总是心满意足地,爽快地答应N先生。

热情洋溢,全神贯注的, N先生和他女儿开启了每晚的睡前仪式。

对于急性子的我来说,哄睡是从月子里,我就最不擅长的事。 而,似乎,N先生拥有着无限地耐心,热情,和爱, 让心璞慢慢安静下来,然后,在他的”英文歌” ”中文流行歌””古文背诵” 中,沉沉睡去。

之前我晚上都要上课,最近春节晚上才得以享受他们的睡前互动。

父女俩,总是,一个哇啦哇啦地说,另一个,“嗯,啊,好!” 心璞的声音里带着欢呼,带着快乐。我偷偷坐在小屋里,也感受到彼此关注的浓。
图片

这几晚,当心璞睡了,我总是万分好奇地问N先生,“是如何获得这样的耐心和爱的能力的?”

N先生总是故作深沉, 把自己狂夸一遍,就没有给出个答案。

昨天读了简单心理一篇文章,题目,很击中我心: 爱是慕强的反义词。

文章的核心在于,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很可能会形成了一个思维: 只有我优秀(强),才会被爱。于是,很多人总是在追求更好的我,却逐渐地发现,这并不能带来,爱与被爱。

这也是我曾经获得的“信条”,越努力,越有成就,才会有更多的爱和幸福。 一旦自己爱的人不喜欢自己,就会想是因为自己不够好。

而,爱与不爱,并不因此。

我们爱做一件事,爱一个人,都与这件事和这个人本身有关。 只是,在我们成长中,愈来愈多的“附加条件” 限制了我们对爱的感受。

在《小王子》中,作者就尖锐地说,“成年人只在乎matters of Consequence( 有结果的事) ,只能从数字中理解一个世界” 。 作者还说,如果一个孩子跟父母说,我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成年人不会去问这个新朋友的相貌,性格,爱好。而问,“ta几岁了?多高?他爸爸赚多少钱?” 似乎只有通过数字,才能了解一个人。

从这点看,N先生还保持了一个孩子的视角: 他对家人(比如我)朋友的友谊,都来自他的感受,而不是因为那个人有钱(有用)。 他喜欢在大自然里行走,感叹,大自然的造化。 却从未跟我讨论过,如何赚钱,如何去“有用的社交”。

这正是《小王子》所说的,成年人,大多只关注“有用的事”。但是,会忽略真正“essential重要的”事情。

但是,什么是生活里essential的事情?我们是否有时间去不断的思考,提醒自己?
比如,小王子关注的一只羊会不会吃掉他心爱的玫瑰花。比如,一个宝宝认真地去观察一颗小草。比如,心璞去拿着小勺一勺一勺慢慢地喂猫。
在这些可以“更迅速”完成的事情里,一个人所花的心思和时间,都代表着爱。
不管是对一个人,还是对一件事,都是如此。

我想,这也是为何在处处强调“效率”的时候,真正的热情,兴趣,和爱,都会越来越缺乏。

其实,《小王子》的作者在本书也说过:“

“It is the time you have wasted for your rose that makes your rose so important.”

(正是你浪费在你玫瑰身上的时间,让你的玫瑰如此重要。)

那为何“爱是慕强的反义词” 会击中我呢?

在一个能够全然地爱他人,“浪费”时间的人心里,不会总有“比较”。

比较:“自己孩子的成绩不如同班A的好” , “自己皮肤不如xx的白”,“自己再努力一些,会比xx更幸福”

如此等等的比较,会让一个人内心不平静,无法全身心地投注到一件事,一个人身上。更无法,全身心地和一个慢悠悠地,注意力漫天飞舞地孩子一起。

这样,全然地爱,很难发生。
这么想来,N先生 不慕强的状态,来源于他对生命中“重要的”人和事的判断:他喜欢的大自然,他爱的人,他都会全身心地投注。
这些投注,带给他丰富的爱意。
这又让他在爱意满满中,持续滋养他的女儿和家人。
这些,和金钱,都无关。

此刻,我听到N先生的诗歌朗诵,逐渐地放慢放低。心璞已经不“嗯”,不“自言自语”了。
我该写完这些字,准备好,拥抱来,来跟我吹牛的哄睡小能手N先生了。

 

想来全英文深度阅读,讨论《小王子》关于生活中,重要的事吗?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