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秋散记

三,登上薄刀峰   从重庆出发,我们也算是千里跃进大别山。从来没有深究过大别山的名字有什么含义,来到…

三,登上薄刀峰

 

随便聊聊的图片

从重庆出发,我们也算是千里跃进大别山。从来没有深究过大别山的名字有什么含义,来到隶属大别山脉的薄刀峰,不禁对它动了点心思。

 

“别”,区分、区别的意思。横亘中原的大别山,从地理位置上讲,是区分地质地貌民俗风情和气候变异的标志。

 

它是长江和淮河的分水岭,号称一山分二水;它又是古代楚、吴的分界线,所谓一山分二国;由此又带来民俗民情的区分和气候景别的差异,于是又有了一山分二情、一山分二景之说。有此四大区别作用,山名也就自然大别了。

 

这其实只是聊备一说,未必得到学界的公认。游山玩水的人,当然愿意附会旧说,谁会认真去考证?

 

还好,景区正常开放,担心是多余的。领队得意了:放心,都是提前联系好了的,不然,敢带你们过来?

 

摆渡车开了十几分钟,拉我们到步行线路入口。一行人穿进高大茂密的森林。小路一直延伸至森林的深处。所有的树都拼命向上伸展,树干笔溜溜直,树冠如伞盖把天空遮挡得严严实实,远处缝隙里透过秋日阳光,把金黄紫红各种色彩搅和得像油画般绚丽。

 

从高大茂密的森林穿过,逐渐上坡,这坡路段,无甚景色可观,还不如刚才穿越的森林。刚才穿进林子,众人就迫不及待地举起拍摄器材,有人更是高歌“再见了大别山——再见了大别山”,才来,就再见?

 

几经曲折,登上了此行的最高山峰——鹤皋峰。此时,身旁少了高大的乔木,多了松树和灌木林,刚才经过的森林己绵延在脚下。

 

山峰上有一亭子,名叫鹤皋亭,看介绍说是建于清朝末年。我的天,看它矮胖的造型,怎么也不像那个年代的东西,倒像个砲楼。

 

 

其实,薄刀峰原名鹤皋峰,因为山峰高耸入云,常有白鹤栖息,古人根据《诗经》“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而给它命名。

 

据说民国18年,吴佩孚的残部李振威(又名李老木)率部四万余人啸聚于此,烧杀抢掠招致民愤,被冯玉祥的尖刀团与当地老百姓合力全歼,才改名为薄刀峰。

 

这个说法的跨度有点大,我还没有从中找到改名的内在联系。

 

于是又一个故事接着说下去。说是这天,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山中积雪深达数尺。李老木害怕被趁雪围歼,便下山布置防守。他来到罗汉现肚山下,见一老者。李老木近前,翼望对方指点迷津。老者略知来意后,哈哈大笑说:“鹤皋峰正脊形如薄刀,东面山曰‘锯儿齿’,木怎敌刀锯?乃汝囹圄之地也”。不几天,李老木果然兵败这里。山民们遂间转为薄刀峰。

 

这个说法源自山峰的形状,比较靠谱。山峰陡峭,壁立万仞,路只开在山脊上。山上怪石巨石横亘侧卧,常常从巨石中间剖出仅可侧身而过的石径,形成万夫莫开的关隘。从鹤皋亭前行数百米,便是鹤皋峰海拔最高标志点,过此,我们就一直行走在刀峰上。

 

不过我有个更简单的想法,名字的改变没得那么复杂。鹤皋峰文雅,但叫起拗口,口口相传,发生音变,鹤皋就变成了薄刀。正如重庆九龙坡的鹅公岩,还有好多人晓得它其实本名“鹤皋岩”呢?

 

且不管它怎样变化,今天你走在这里就只觉得爽快。极目楚天舒,从山脊望出去,无遮无碍,视通千里;群山奔踊至眼前,那气势,仿佛万马奔腾,浩大壮阔,只有这无边无际的天地才能包容。“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写不出这画面的气概。更兼近处远处,镶嵌着彩叶缤纷,奇松怪石触目皆是,又在宏大壮阔中见出精巧了。

 

薄刀峰的怪石,处处堆砌,浑然天成,但以卧龙岗景点为甚。此处怪石嶙峋,千姿百态,似屏风,似几台。螃蚌石含珠吐玉,蟆蛙石仰天长笑,犀牛石望月思乡……

 

 

在黄山,迎客松是国宝,在这里好像松树都长那样。峭壁崖,石缝中,凌风绝顶;虬枝铜干,傲然而立。身形收缩,枝臂舒展,冠盖如云。又因形状各异而有北斗松、孔雀松、美人松、凤冠松、卧龙松……目不暇接。

 

顺山脊而下,两边水泥护拦,下面是万丈深崖,道路更加险峻。狭窄处仅容一人通行,宽阔处却突现一弯一坪,自然形成一个个小景点。

 

一路经过三关,曰天子关、英雄关、美人关。都是石缝中挤身而过。但英雄关是夹缝中攀爬陡峭的石梯,果然英雄难过。美人关却是狭窄弯转的夹缝,非侧身不能通行,是考验英雄之处?天子关左右两块巨大圆石,相对而立,留出一线通道,所谓天无绝人之路。但体型稍胖者,小心擦伤甚至卡住。

 

还好,我们是反向上山,下三关;不然,要硬上,怕还真经不起考验。

 

天子关下还有天子弯腰处。两块约几十平米见方的大石板拱成一个“人”字形状,人字的撇捺之间是一个约半人高的通道。任你贵为天子,到此也必得折腰,可见此路的无可奈何。

 

 

英雄关前,手抚三个大字,竟油然而生出一股气概,觉得应该吼上两句。一开腔:“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把正在拍照的三妹笑得乐不可支。

 

难得这样的蓝天艳阳,碧空如洗。太阳暖暖的,不热不燥。整个景区就我们一行20人,迤迤逦逦,一路走至卧龙岗景区,才遇到武汉的七八位驴友,着登山服,拄登山杖,从另一条山道上来。这么雄奇幽美的地方,由于疫情影响,竟少有游客,连我们不过三十来人吧,惜哉!

 

迎着秋阳,从栈道缓步下山,也算乘兴而来,兴尽而归了。遗憾的是索道停运(差不多是废弃了),临近出山这一两公里,路陡不说,台阶又窄,只好背身双手紧抱护栏步步倒退,走得脚肚鼓胀,后来酸痛了两三天。

 

薄刀峰,不虚此行。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