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方法 巧诵读 多法并举趣学古诗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的古诗更是其中的精髓。但小学生的基础知识…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的古诗更是其中的精髓。但小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还比较少,生活经验也不够丰富,古诗词描述的场景离他们比较遥远,对古诗词表达的情感缺乏体验,对于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难以理解,所以,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对于低段语文教学更是难。那么在教学中,就要既注重读的“意境”,又要注重学的“方法”。下面就结合我上过和听过的古诗词教学课,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对低段古诗教学的一些看法:随便聊聊的图片

一、重方法 学习诗文的步骤

古诗词教学,我们经常遵循“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拓赏析”小学古诗词六步教学法的学习。下面我就以樊老师的《元日》为例来谈一谈。

樊老师这节课生动活泼,以多形式诵读为主线。首先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配合手势示范指导读,告诉学生用“声断气相连”的方式,读出了古诗特有的韵味。再采用多形式读,通过划节奏读、互读、小组读等,结合多元性的评价,在多形式、多角度的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美与韵律美。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等方法,抓住一个“暖”字,通过反复品读来理解古诗情感和感受作者用词之妙。通过对习俗的了解,回忆过年的开心心情,配合动作,读出喜庆、欢乐的心境,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背诵,并通过学习方法的迁移自学古诗。

樊老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充分体现读为主线、以读为本的理念。读有目的、有层次形式也多样,教学步骤也很明晰: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懂诗意、背诵古诗 即 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

今天,樊老师上的这节课,因为是低段,只用了三步,在其他年级我们可以尝试用上其他步法,下面我就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来谈谈 知诗人,解诗题和拓赏析:

“知诗人”了解诗人的背景,有助于理解古诗的情感。因此,在课前引入时,就介绍了李白,随着诗文的学习,将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穿插进去,既增强了趣味性,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由于李白性格的原因,和孟浩然这一别少了那些悲悲切切的气息,有的是一份“烟花三月的浪漫”。

“解诗题” 巧抓题眼学古诗  眼即在关键处画龙点睛的字、词。抓住这些关键的字词进行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诗题比较长,可把它读成一个字,哪个字呢?对,“送”字。借助这个字的古体意思来解读:送字原本的意思是两个人打着伞,送新娘出嫁,后来有了送别的意思。左边读“chuò”,意思是走走停停。为什么走走停停呢?让学生知道送别时不舍后,再来读诗题这时的感悟就不同了。有了这初步理解再学诗文就有了情感的初步铺垫。

“拓赏析” 在古诗词教学中,课后的拓展延伸也十分重要,往往会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进行有关送别诗的拓展。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把上学叫作“读书”,学习,首要的就是“读”,我们现在的课堂,也要重视“读”,古人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字,还有灵动的声音。古诗文最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诵读”,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古诗词的诵读。

二、巧诵读 吟咏韵律的诗意

因为古诗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读诗是低年级孩子学习古诗的重要前提,特别是孩子年龄小,对古诗的理解会更难,而低年级学生还有一个学习特点——学得快,忘得也快。因此,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既可加深学生对古诗的记忆,还可以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韵美,从而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读为主线、以读为本的理念。怎样指导学生读呢,下面列举几种诵读形式: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顺应儿童的特点。因此,初读古诗时,可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画出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读顺诗句,不加字减字。教师可在黑板上标画出相应的节奏符号。如《画》一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样一来,学生就更直观了。接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表情朗读,最后采用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比赛读、男女读、配简单的动作表演读等形式,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可谓是“书声琅琅,琅琅书声”。

老师手势配合读很有趣,叠读也很有趣味。叠读:每句读完后接后三个字,在第四句重复两遍,这样变化一下形式,学生读的趣味就更浓了。我们说诗中有歌,诗歌呀读起来就有歌的味道,古诗这样读就更有韵味了。

在指导学生读出停顿和节奏后,就增大一点难度。如张静在教学《池上》时,师生合作读:

(一)师生承接读

师:小娃

生:撑小艇

(二)你问我答读

师:小娃干什么?

生诵:小娃撑小艇。

师:偷采什么回?

生诵:偷采白莲回。

师:不解什么事?

生诵:不解藏踪迹。

师:浮萍怎样开?

生诵:浮萍一道开。

为增加其趣味性,我们在教学古文时,还可让学生变换格式读、去标点符号读、变化字体读、记忆比拼读等多形式读,既让学生了解了古文的特点又增添了趣味性。

在培养低年级学生诵读古诗的时候还可以配上适当的音乐,引学生走进诗中,让学生在读中生趣,在趣中读、趣中学。比如《画》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学生来讲,诗中字或词,甚至诗的意思,并不是他们感兴趣的,那怎样才能让他们在最后能够体会到诗句的意思呢?那就得激发他们读的欲望,唯有让他们喜欢读了,才能在不断的诵读中真正体会诗句的意思,体会的诗的意境。在读的时候我们可以配乐,给予气氛,还可以在屏幕上展示相应的图片,在唯美的环境中读诗,在读中悟情悟境。

在诵读方面,如果学生在初期读的时候不够顺畅或是兴趣不大,还可以唱的形式进行古诗的学习,这样,以唱代读,或许能让孩子们更有兴趣,也更容易记忆诗句,然后在会唱后再配以感情去诵读,从而达到诵读的目的。

谷建芬老师为很多古诗谱曲,成为脍炙人口的古诗新唱,有很多古诗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下。谷建芬老师用准确的音乐语言,使旋律契合古诗词的神韵,又谱写出了当代的特点,采取了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形式。很多歌曲曲风优美,活泼欢快,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春晓》。

每一句诗就是一幅画,每一串音符又是一首诗,诗人用优美的文字,音乐家用一串串音符带我们走进美妙世界。古诗新唱,让我们一起把经典唱给大家听,让孩子们爱上古诗!

设计多种形式的美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最后,可利用小程序,布置学生课外打卡阅读,可以是语音也可以是视频 (展示打卡内容)

我们说诵读,诵顾名思义就是背诵了,学完古诗后鼓励学生背诵。

三、绘讲演 演绎别样的精彩

古诗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不离画,画可赋诗。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画,甚至比画的意蕴更丰富。低年段的孩子想象力丰富,画画,又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可以创设情境,常用绘画,帮助学生体会诗境,让文字融入画面。

学完古诗后,布置学生根据古诗设计配画。指导学生抓住诗中的景物、表达的情感,搭配好色彩开展“诗情画意绘古韵”的活动,带领学生领略“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的唯美意境。(播放学生绘制的作品)一张白纸、几根线条、些许颜料再加上孩子们的精心设计,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画带我们穿越到唐宋时期,走进诗意之中。这些就是孩子们学完古诗后,根据诗词意境和自己的理解绘制的作品。

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次我们颁发电子奖状鼓励学生。“诗配画”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对古诗的热爱之情,感悟到古诗的独特韵味,从诗画中得到美的启蒙,受到美的熏陶。“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配画”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解读古诗的方式!希望通过这一方式,让同学们对古诗不再是枯燥的背诵,更多的融入自己的见解,让古诗词鲜活来!

我们可以画也可以写,将古诗写在纸上,让它变成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不仅可以让学生练好字,还能激发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每首古诗背后都有他的故事,我们只要用心挖掘一下就可以发现它的趣味。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是一首清新自然、耐人寻味的佳作,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关于这首诗,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几个有趣的“诗话”。

相传清代纪晓岚觉得《清明》诗语言提炼不够,便把每句开头两字删去,压成五绝:

时节雨纷纷,

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

遥指杏花村。

也有将它改为六言诗:

清明时节雨纷,

路上行人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

牧童遥指杏村。

还有人将它改成三言诗:

清明节,雨纷纷。

路上行,欲断魂。

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指,杏花村。

把《清明》重新标点,七言诗秒变剧本!将这首诗改编成一个小剧,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较诗更富有直观形象: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不增减一字,而成一剧,足见这文字的魅力了。有传,古时有人请名书法家,在他的白纸扇面题了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题诗者未加断句,持扇者不解其意,把它念成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一念,反倒成了一首绝妙的好词。

像这样改变下标点符号的还有,王之涣的《凉州词》,去掉一个“间”字,就可变成一首词: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我们还可以把唐诗打碎重组,改写成现代诗,引导学生把古诗改编成故事,回家讲给家长听。

诗不仅仅是文字,诗中有画,画亦可为诗,诗还可为曲。诗的美是多形态的,因此亦可多形态的学习诗,方能更好地感知诗韵、品味诗意。丰富的教学手段能有效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还能让他们在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有效地学习古诗,体会诗意,既在学习中感知古诗学习的快乐,又学有所获。我们一直在寻找一种“教师能操作、学生能掌握”的好方法。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来,千个师傅千个法,今天,我只是在这里分享一下我的教学感悟,大家在教学中也可以不断更多的尝试。方法本身不分古今,不分好坏,关键在于“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让方法服务于学生,助力于抵达学习目标。让我们多法并举,让古诗文的学习焕发全新的光彩,让古诗词学习课堂,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堂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