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岗

九里岗,一个极其普通的地方。 名字虽带“岗”,却地处丘陵坡地。洋铁公路像条银灰色腰带,从坡梁上飘过。离县城近十…

九里岗,一个极其普通的地方。

名字虽带“岗”,却地处丘陵坡地。洋铁公路像条银灰色腰带,从坡梁上飘过。离县城近十里的路程,每天有多趟公交车来回往返。只需掏四元钱,就可以去城里打个来回。比起儿时骑自行车进城,真是方便了不少。

随便聊聊的图片

曾经的九里岗,在未撤乡合镇前,属于八龙乡下赵村管辖。九里岗梁上,有一座火神庙。在少雨缺水的年代,是附近各村老百姓祈祷求雨的地方。解放后,就改成了学校。听父辈们说,在刚解放那会就已建校。等我们上学时,学校已有40多年的历史。也有不少同学,在这里考上县一中,后来都去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学校的礼堂,就是昔日火神庙的大殿。透过涂着红漆的雕花门窗,和地上刻有花纹的青砖,依稀可辩过往的繁盛。
儿时农村,电视还是稀罕物。可学校里,却有台14寸的电视机。每到晚上,附近村民会赶来看电视。老师们拿出高脚凳,把电视机放上去。尽管是黑白电视,人们却看得津津有味。电视剧《霍元甲》和《射雕英雄传》,就是在这里看完的。个子瘦小的我,站在黑压压的人群后,常看不到屏幕。

撤乡合镇后,八龙乡合并到戚氏镇,九里岗初中也一同被撤去。原先的下赵小学搬进去后,把附近几所村办小学合在一起,取名九里岗完小。校舍也由原来的瓦房,改建为白墙红瓦的楼房。从幼儿园到六年级,学生却不多。大部分人家,把孩子都转去县城上学了。

学校门口,那几个“培育英才,振兴中华”的红色大字,早就没了踪影。院墙拐角处的几棵老柏树,也已不知去向。柏树旁高高的土台,早已被夷为平地,种满了庄稼。当年学校开运动会,一个大喇叭,几张桌椅,就是我们的主席台。

宽大的操场上,有两个篮球架。每到体育课,便是男生们打篮球的好去处。操场边上,有一个沙坑,是我们体育课跳远的地方。整个操场,都是泥巴地。一到雨天,就无法上体育课。

学校老师,多是刚从师范毕业的年轻人。那时还没通公交车,周末他们骑着自行车往家赶。待到周日下午,再赶回学校。那些老师,有龙亭的,有竹园的,还有草坝的。来时路,要上屈家湾那面大坡。那时洋铁路没硬化,还是晴天一身尘,雨天两脚泥。我们毕业后,又过了两届,学校就合并到了戚氏初中。

我们的村子,就在学校对面的坡地上。六十多户人家,整体地排列着。村里人,张王二姓者居多。小时候,村里多是土坯房,低矮而狭小。后来,条件好的人家,建起了一砖到顶的新瓦房。那时的村庄,喧腾而热闹,连鸡鸭猫狗都昂首挺胸。田间地头,所有旮旯缝里,都被勤劳的人们种满庄稼。乡亲们你追我赶,庄稼一家比一家务的壮实。走在田坎上,看着绿油油的禾苗,心里好像就有了盼头。

九十年代初,打工的浪潮突然涌起。村里的小伙姑娘们,相继去了南方。渐渐地,也有不少小媳妇,一跺脚狠心扔下刚断奶的孩子,去了远方。出去的人多了,村前屋后,开始有了荒芜的土地。昔日梯田里绿油油的秧苗,被稀稀拉拉的黄豆,玉米,芝麻等农作物替代。没人疏通的池塘,已无水灌溉梯田。

村里的路,大部分已硬化。去县城的路上,很少有人骑自行车。除了电动车和摩托车,多了不少私家车。有了钱的人们,在村里建起小洋楼。只是大部分新房,都是铁将军锁门。学校搬迁后,大部分人把孩子送去县城读书。家里的大人,就在外租房陪读。只有逢年过节或寒暑假,才会回村住几天。平时的村庄,是空荡荡。

小小村落,是祖辈们曾繁衍生息的地方。可从记事起,村里的水渠,房屋及道路,就有了下沉、开裂迹象。开始只是细小的裂纹,后来严重到房屋倾斜,水渠断裂。经县上相关部门检测,被认定为自然灾害频发地。村里人家建房,都挪到洋铁公路两侧。虽和旧址相差不远,但不再有泥土松动,山体滑坡。如今,六十多户人家的旧村庄,仅还剩下一户人家。村里的旧房子,也是能倒的倒,该垮的垮。只有村道旁,地质灾害字样的蓝色标示牌是崭新的。

村庄迁移后,白墙红瓦的楼房,硬化后的村道,和昔日有了天壤之别。走在洁净的村道上,那些黄土路和泥坯房,仿佛还在身边。人们的生活,也已不同往日。冰箱,洗衣机,彩电,家家不缺。还有不少人家,都安装了空调。清冽甘甜的自来水,也通到了家门口。只是,村道上,除了年近花甲的老人和稚气未脱的孩童,很少看到年轻人。地里的庄稼,也冷不丁会荒出几块,长满野草,有蜂蝶在乱舞。
没了房屋的遮挡,树木们使着劲儿疯长。枝丫茂盛,树叶稠密。若有荷锄的人从树下经过,常会惊起不知名的鸟雀。那白色的、灰色的、褐色的敏捷身影,在葱茏枝叶间轻盈展翅。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身着洁白羽毛的朱鹮,三三两两从树梢掠过。每次看到“东方宝石”的优雅身影,我都激动不已。身旁的母亲却不以为然:只要来的是时候,天天都看得到。

听母亲说,今年县上对洋铁公路在进行了修整。破损坑洼处,将重新硬化。不少路段,已安上造型别致的路灯。等下次回家,就能看到洋铁路容光焕发的模样了。

小侄女去外婆家,一不高兴就嚷嚷:我要回九里岗。在她幼小心灵里,九里岗成了她的避风港。

而九里岗对我来说,早已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