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推理。

今天想聊聊东野圭吾的白夜行、虚无的十字架,松本清张的点与线,和阿加莎的无人生还。 读的第一部推理小说是东野圭吾…

今天想聊聊东野圭吾的白夜行、虚无的十字架,松本清张的点与线,和阿加莎的无人生还。随便聊聊《点与线》的图片 第1张

读的第一部推理小说是东野圭吾的白夜行,最近看了东野15年作品虚无的十字架以及松本清张的点与线和阿加莎的无人生还。选的大都是作家代表作,时代不同。

 

阿加莎是英国侦探小说代表作家,从侦探推理小说派别来说,个人认为无人生还偏向于本格推理,但不是严格的本格推理。资料有言本格推理是对日本推理系列而言,说法不一。在此为了便于理解,我把它归为本格推理一类。而把虚无的十字架和点与线归为社会派推理,与本格推理相对。

 

先说说松本清张,最初认识这位作家,是上课时文学老师说松本是她本人最喜欢的作家没有之一。松本清张第一部作品发表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日本,是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的开创者。此前有本格推理小说家江户川乱步、森村诚一。江户川乱步应该都有所耳闻,东野圭吾1985年凭借《放学后》获的奖,就叫江户川乱步奖。 

《点与线》是松本清张的成名作,开创了以揭示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的社会派小说先河。而《点与线》里,也有明显的政界与财界的勾结和营私舞弊。故事的格局放在大社会的背景下,有着鲜明的政治倾向。披露了日本的时代弊病。

 

读的时候结合一定的社会背景理解起来会更容易些,个人感觉如果单纯当成一个推理故事来读并不难读,难的是理解影射在故事中的各种政治现象和官商勾结。

随便聊聊《点与线》的图片 第2张
东野圭吾许多作品融合了传统社会派推理小说和本身新特性,有学者把其定义为“写实本格派”。这里只讨论东野具有社会派推理小说特点的作品。 

社会派推理小说有两大特点,一是对人性的描绘与剖析。在这点上在《白夜行》体现的淋漓尽致。白夜行对爱情的描写一带而过,其内核却贯穿始终。然而在爱的躯壳下,是两具灵魂的相互纠缠与挣扎。

 

结局亮司死去,雪穗只是冷酷地转过身离开。不是不爱,只是在那一刻她的灵魂已死去,只剩下行尸走肉的躯体。在白夜行里,有一种更内在的人性纠结和灵魂羁绊。“最绝望的念想、最悲恸的守望。

 

第二点是描写写值得思考的社会问题。这点在白夜行也有体现,但为避免重复这里从虚无的十字架分析。虚无的十字架中反复出现的一个词是“死刑”,书中对死刑的废存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与描写。

随便聊聊《点与线》的图片 第3张
促成本书的形成是当年震惊日本的福田孝行少年入市抢劫杀人案。被害人家属进行了长达九年的诉讼才让凶手被判处了死刑,一时间在日本掀起死刑废存与否的问题。 

东野圭吾以此为灵感构思了虚无的十字架,书中男女主人公史也和纱织在中学时因为沉溺于性爱缺乏正确引导最后被迫杀死自己刚出生的婴儿,从而一生背负起”赎罪“之名活在这个世界上。通过故事的叙述,对日本现行的法律提出无情的质疑与抨击,又一次将未成年犯罪问题抛出。

 

印象深刻的是后来仁科岳父为了隐瞒过去而将知情人滨冈小夜子杀害后,仁科一家也因此背上犯人家庭的名号而遭受周围人的闲言碎语,儿子在幼儿园也因此受到孤立。一家人不得不搬离从前的家。这里反映出的社会问题则是犯罪者受到的社会歧视。

 

重视家庭整体而忽视个体的社会文化,每个家庭成员都被贴上了各自所属家族的标签。亲属的犯罪将会波及到这个家庭。而东野圭吾则是抓住了这点社会陋习抨击日本社会严苛无情的伦理观。

 

与松本清张关注官商勾结和民族矛盾不一样的是,东野圭吾关注的大都是关乎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

到书的最后,也没有对“死刑”的存废问题给出答案。也许正如他本人在解忧杂货店里说的一样“无论在哪本书中都找不到答案。东野又再一次把问题抛回给了读者,引发读者的思考。 

死刑到底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刑罚的一部分意义是为了避免私人的力量对罪犯进行报复而采取的一种公众处罚方式。”

 

“废除死刑论中最强烈的意见,就是可能会因为冤假错案造成枉死。”

 

而实际上即使罪犯最终被判处死刑,有的罪犯也从来没有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并没有真正反省,从这一点看,“死刑很无力”。但,正如书封面所言“要求杀人凶手自我惩戒,本就是虚无的十字架。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比较接近本格推理,欧美管这叫古典推理。大体意思就是主要以逻辑推理开展情节,和社会派相对,注重的是公平和理性逻辑。无人生还在本格推理的严格意义上还缺少侦探和推理过程,但并不影响推理的阅读体验。对我来说,还是太过惊悚悬疑了,因此失眠了好几天。 

书中的十个人物各自都背负上了曾经犯下的罪,却未曾受到法律的惩戒,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阿加莎用不同的人物揭示了人性的贪婪、自私与罪恶。以及提出了“正义难以伸张”的社会问题,表达应重新审视伦理与法律的融合统一的现实诉求。

 

综上,从文章描写和故事性来说,个人感觉还是比较喜欢融合人性描绘剖析和表现社会问题的社会派推理小说。但无论哪种推理流派,作品都逃不开背负着“文学反映生活”、“文学即人学”的文学使命。

End.


| Something I want to share |
                            虚无的十字架

  • 现在的法律只照顾罪犯的权益。要求杀人凶手自我惩戒,根本就是虚无的十字架。然而,即使是这种虚无的十字架,也必须让凶手在监狱中背负着。在散步道上走了一会儿,当时的记忆苏醒,一切就像是昨天才发生的。所有的记忆就好像都保存在大脑特别的地方,似乎就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
  • 真诚面对人生是作为一个人最起码的标准,根本不值得夸耀。因为曾经幼稚所犯下的错误,让他在接下来的人生道路上不断的用自己的行动去弥补。作为一名医生,他拯救了许多罹患罕见疾病的儿童,他不辞辛劳地拯救一个又一个小生命,即使这样能说他没有付出任何代价,没有做出任何弥补吗?有多少被关进监狱的人根本没有反省,这种人背负的十字架或许很虚无,但他所背负的十字架绝对不一样,那是很沉重、很沉重,如山一般的十字架。无论凶手事后如何反省,多么后悔,死去的生命都无法复活。
  • 无论你怎么挣扎,你的人生都不可能有光明——他觉得掌握命运的伟大力量似乎对他这么说。那时候正是幸福的颠峰,然而,那个时候并没有意识到深处巅峰,而是深信这份幸福会永久持续,甚至期待会更加幸福。
  • 对律师来说,这才是辩护的起点。被告站在悬崖绝壁的最前端,前面没有任何路。身为律师,只能为被告探索是否有后退的路。只要有可以后退一步的空间,就会想方设法让被告退后那一步。这就是律师为被告辩护的职责。
  • 废除死刑论中最强烈的意见,就是可能会因为冤假错案造成枉死,但我的主张稍微不同。我质疑死刑,是因为我认为死刑无法解决任何问题。假设有一起a事件,凶手被判处死刑。另外有一起b事件,凶手也被判处了死刑。虽然是两起完全不同的事件,遗族也不一样,但结论都一样,都是简单一句死刑。我认为,不同的事件,应该有各种不同的、更符合煤气时间的结局。要求杀人凶手自我惩戒,根本是虚无的十字架。然而,即使是这样虚无的十字架,也必须让凶手在监狱中背负着。
  • 可能这辈子都无法摆脱这种痛苦,但即使原地踏步或者是向后看也无济于事,所以只能向前走。
  • 也许你觉得,这是你的生命,无论要死要活都是你的自由,但这种想法不对。因为你的生命不属于你一个人,也属于你已经过世的父母,还有认识你的所有人,即使他们并不是你的好朋友也一样。不,现在也属于我,因为如果你死了,我一定会难过。
  • 这个工作很不错,和这里一样,和人类的葬仪社差不多。在宁静、安心的气氛中,静静地做自己该做的事,而且和人类的葬礼不同,完全没有利害得失或是怨恨,丧主单纯地为心爱的宠物死去感到悲伤。每次看到这一幕,心情就会很平静。
  • 原本期待死刑确定,审判结束后,自己的心情会发生变化,以为会大快人心,或是可以放下这件事,说得更夸张一点,以为自己可以获得重生。然而,事实却是没有任何变化,反而更增加了失落感。在此之前,人生的目标就是为了等待死刑判决,一旦完成了这个目标,生活就失去了重心。死刑很无力。
  • “我想也是,”平井吐了一口气,“蛭川并没有把死刑视为刑罚,而是认为那是自己的命运。通过审判,他只看到自己命运的发展,所以根本不在意别人。死刑确定后,我仍然继续去和他会面,并和他通信,因为我希望他面对自己犯下的罪,但对他来说,事件已经过去,他只关心自己的命运。
  • “你知道已经执行死刑了吗?” “知道,报社打电话给我了。” 那是在做出死刑判决的两年后,报社打电话来,希望中原发表意见,他拒绝了。法院等政府机构并没有通知他执行死刑的事,如果不是报社记者打电话来,他可能至今仍然不知道。“得知死刑执行后,有没有什么改变?” “没有,”中原立刻回答,“完全没有……没有任何改变,只觉得‘这样哦’而已。” “我想也是。蛭川到死也没有真正反省,死刑的判决让他无法再有任何改变。”平井用略微斜视的眼睛注视着中原,“死刑很无力。”
  • 检方和辩方的攻防持续到最后一刻,中原发现被告蛭川身上出现了变化。他的眼神涣散,面无表情。虽然他是审判的主角,却好像临时演员一般,完全感受不到他的存在,让人觉得是否因为审理过程拖得太长,他渐渐失去了真实感,忘了是在审判自己。

点与线

  • 人的先入之见常在无意中发挥作用,使人容易对约定俗成之事熟视无睹,这是很可怕的。司空见惯的常识会产生盲点,是常有之事。
  • 看到互不相干的两个点紧挨着,我们便错误地牵了线,把二者串在一起。

无人生还

  • 监狱的铁栅已经关闭,你们这些罪人还有什么要替自己辩解的吗?
  • 罪恶终将受到惩罚
  • 接下去的动作有些像喜剧中的镜头,四个人一齐站着把手放在自己寝室的门把上。然后,仿佛有一声号令,每个人都踏进房间把门闭上。一阵插门栓、上锁和移动家具的声音。四个吓得丧魂失魄的人把自己锁在里面等待明天。
  • 但是我现在才明白,没有哪个艺术家能够满足于单纯创造艺术。他渴望自己的艺术得到世人的承认,这种天性是无法克服的。
  • 黑夜,你无所摄于恐怖;白昼,你无所畏于流矢。
  • 这就是一场谋杀——一场简单的谋杀。但你从此再也无法忘记。罪恶和惩罚永远吸引着我。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