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碎片化的时间

我们常常感觉时间不再是整块整块的,又或者说,即便给我们整块的时间,也会被我们自己切成碎片。这个锅可以甩给“手机…

我们常常感觉时间不再是整块整块的,又或者说,即便给我们整块的时间,也会被我们自己切成碎片。这个锅可以甩给“手机、电脑、孩子、他人”,最应该背锅的,就是我们自己。

但其实,对于现代人来说,拥抱碎片化时间,成为必选动作。与其被它奴役,还不如主动拥抱它。就在这样的碎片化当中生存、生产、生活呗。

随便聊聊的图片

回想一下,校园里的课时安排,是不是其实也是碎片化的安排,30-45分钟一堂课,然后休息10-15分钟,再继续下一堂。指望所有人整齐划一地沉浸在工作当中8小时,其实,不管是员工还是老板,都知道,这事不可能实现。因此,大家也都能接受,与其考核工作时间,还不如考核工作量。再进一步,就是考核工作效果,完成情况。完成是底线,底线都跨不过,那确实也说不过去嘛。逐渐臻于完美,这是前进当中的目标。至少要让每个人都有奔头嘛。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中,如果能够抛开繁杂的声音,只专注于自己每天列出来的重要事项的话,那一天下来,够完成哪些事情呢?这是一个每个人都会给出自己独特答案的问题。

再说回时间的颗粒度。如果整块整块的时间太过于稀有,那切小一份。比如,一个半小时,可以干哪些事情?对我来说,可以走上3公里;顺路去母婴店购买帕儿的鞋袜;可以畅快地沐浴。在洗衣机洗一大堆衣服的时间里,可以边哼着歌边吹干头发,然后坐在书房思考日更的主题写好初稿。工作日白天的家里,除了洗衣机发出的声音,敲击键盘的声音,就剩下呼吸声。眼和手同时在随着心而动,进行着输入输出。

这是我的时间安排。你也可以再切得更小一些。半小时,如果对喜欢跑步的你来说,也许就是3-5公里;如果孩子选好了书找你讲故事的话,半小时,也够你讲上好几遍了;如果你喜欢阅读的话,半小时也够你心无杂念地读上一个章节,跟上作者的思路,思考;如果你热爱下厨房,那说不定给你半小时,你就烧出来两菜一汤了……

我最近时常会想起来小学阶段学习的一篇《统筹时间》的课文,印象里是教我们怎么样统筹安排时间,哪些事情是可以并行的,哪些事情必须有先后顺序。直到二十年后才明白教材编写者的良苦用心,感知不同颗粒度的时间,目的是让我们更珍惜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更合理地安排事件,而不是不切实际地“大干快上”。
不用在做事之前给自己添加太多的限制,去做就好了。这是我在早上和六弟、Emma聊天过程中得到的启示。六弟感慨“以后有了孩子,想坚持写东西就难度更大了”。Emma说“不一定呀,你看看荃姐”。我也凑过去说,“对呀,看看我。”其实,有了孩子以后,反而表达的欲望更盛,因为面临的冲突和问题更多,更出其不意。尤其,当你有了两个孩子以后。

写作这件事,永远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每个人都有发言权。关于写作,你的目标是什么?你期望达成怎样的状态?曾经我还不知天高地厚地幻想:也许我也可以迅速地成为像辉哥那样的神级人物。可是,辉哥他从来都不是迅速地成为神级人物的呀,他一直都在积累,厚厚地积累,半路杀进去的我们看到时,会有种错觉,会以为他是突然成功的。

自从放弃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之后,那就只剩下脚踏实地行动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从长远目标去考虑,那也就不会急吼吼地逼着自己放大招,而且退一万步说“你都没有什么积累,哪来的大招?给自己挖大坑还差不多”。不管做多小的一件事,都认真对待,而不是敷衍了事,说不定就发现什么不得了的“真理”了。

拥抱碎片化的时间,利用好更小的时间片段去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现在的我,对生活充满着热爱,我眼里的世界,也多了许多不经意就会被忽略的美好。哪怕只是随手拍下的天空和枝枝丫丫,也会让你不由得惊呼:真的好美呀。生活美好,未来可期,这样多好呀!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