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学应该基于自由灵魂的,应该天马行空想象的

1997年高考结束,我决心洗心革面,重新开始。我住在舅舅家,每天临字帖,脑子里想的是我该怎么办。后来打电话查到…

1997年高考结束,我决心洗心革面,重新开始。我住在舅舅家,每天临字帖,脑子里想的是我该怎么办。后来打电话查到,我已被白城师专录取,那几乎是我应该喜出望外的高考结果了,但我终于决定复读。

于是,将所有喜欢的书置之高阁,成为一个做题家。

我一定是在经由声音的信息的理解力上存在某种缺陷。我听课始终抓不到重点,常常溜号,再“醒”过来时,已经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我喜欢文科,可能也不是我在理科学习上的无能,只是我没有办法抓到有效信息。固然,文科也抓不到老师讲的有效信息,但是回去翻一遍书,自然而然就全印在脑子里了。理科只是印一些公式在脑子里似乎并不见效。久而久之,就厌学了。

我要自己做题。

我去小县城的书店买了很多习题集。做题之前,我很系统地阅读了一遍数学教材,搞清楚每个公式的推演方法。然后开始做题。我从来不请别人给我讲题,更不肯请教老师。别人讲的我听不懂,自己一遍一遍刷题。应对高考的数学考试,基本成为一个做题熟练工就可以了。不像作文需要自己去想。

1998年高考数学分帮我上了重点大学。当时有211,没有985,211就是211出行前的重点大学。除了数学,其他科目都没有我预想的好,因此,我现在回想起来的一点感慨,大概就是小镇做题家不配学文科,可能更不适合学文学。

上了大学之后,有一段时间我还没法从做题模式回到正常的文学模式。好像很猛烈读了半年杂书才改观。

三年后决定考硕士。很多同学抱着指定参考书死记硬背,自是做题家的本领。我则是看了很多作品和研究著作,没有教材的束缚。像政治,我则到了考前十来天,以做题家的模式刷了一遍辅导班发的讲义。后来,不少做题家没考上研究生,看到我这个年级排名只能倒数第几的考上了,都说我“幸运”,却不反思他们做题家的特质不适合学文学、研究文学。

做题模式或许能帮助自己实现某些人生愿望,但不能实现作为“自由人”的愿望。学文学应该基于自由灵魂的,应该天马行空想象的,应该永远有虚无缥缈的梦想的,但做题模式会背道而驰,无法通过刷题刷懂文学。

随便聊聊的图片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