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规矩

冯小刚在《老炮儿》里说过,中国人讲究的就是个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时代变迁,老规矩不能丢。老规矩经历了时间的…

随便聊聊的图片 第1张

冯小刚在《老炮儿》里说过,中国人讲究的就是个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时代变迁,老规矩不能丢。老规矩经历了时间的检验,经过了文化的整合,很大程度它又孕育了文化,浸润了文化,需要社会的重视和有效的传承。

2014年,北京高考作文题就是“老规矩”,这个题目很有现实意义,现在的半大孩子,尤其是95后、00后的“熊孩子”,基本成了没有规矩的一代,有些人甚至以不守规矩为荣,在这个过于追求个性,追求独立的年代,重提老规矩,很有必要。

随便聊聊的图片 第2张

一本对我影响最深的书

小时候看《四世同堂》,里面的大赤包喝汤使劲吸溜,父亲说,这就是没规矩。我也常因为不守规矩挨长辈的斥责,见人不叫被大人认为是最没规矩的表现,记忆里总是被母亲拉着叔叔阿姨大爷大妈爷爷奶奶地一通叫,稍有迟疑就要挨训。到了初中,不爱遵循这套繁文缛节,甚至连爸妈都懒得再叫,父亲郑重地告诉我,人活一世要守规矩,孩子在街上走,穿着打扮看娘的手艺,说话办事显出爹的教导,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

小时候,有次顺手把筷子插到一碗米饭上,被父亲结结实实地拍了一下,他消气之后跟我说,按老规矩讲,盛满米饭的碗如果插上筷子,像香炉一样,这在旧社会是犯人临刑前的辞阳饭,这样做是对家中老人的大不敬,这看似有些迷信,却体现了对生死的敬畏和讲究。

随便聊聊的图片 第3张

只要留心,这样的老规矩还有很多,吃饭时不能用筷子敲碗边,因为拿筷子敲碗的人一般都是要饭的;上桌吃饭,大人不动筷孩子不能先吃,要贴着自己这边搛菜;喝汤不许吸溜,吃饭不许吧嗒嘴,要闭上嘴嚼;吃烙饼不许从中间吃,咬一洞像纸钱,老人不开心;吃饭时,手要扶碗,决不许一只手在桌下;家有客人,要谨记茶七、饭八、酒满;客人添饭时一定不能说,还要饭吗?必须问,给您再添点?倒完水,壶嘴不能对着别人,壶嘴对人相当于用手指戳人;上人家串门,敲门时先敲一下,再连敲两下,急促的拍门属于报丧,本家必不悦;递剪子时要手攥剪子尖儿,把剪刀柄让给对方。

随便聊聊的图片 第4张

在乳山还有些本地特有的规矩,过年煮饺子的时候,不能说饺子破了,饺子在民间象征着元宝,说饺子破了,有破财之意,要说“饺子挣了”。吃鱼的时候规矩尤其多,吃酒席的时候,鱼是压轴菜,端鱼上桌时,鱼头必须朝前,放在桌子上鱼肚必须朝向一席,主副陪敬酒之后,一席领着吃鱼,别人才能动筷,吃鱼讲究头三尾四,好多人吃不上鱼就醉了,鱼吃了一面后,千万不能说把鱼翻过来,应该说把鱼划过来,因为乳山老百姓尤其是渔民最忌讳“翻”字,“规矩多”体现了乳山人热情好客的性格。

随便聊聊的图片 第5张
乳山曾经流行过的“木头鱼”

大人教育孩子还有许多琐碎事。不许叉腿待着,不许嘬牙花子,不许斜着眼看人,老话说眼斜心不正;不许抖腿,所谓男抖贱女抖浪。这些老规矩对于我们为人处世,工作和学习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社会发展太快,许多老规矩逐渐被人们淡忘,古人说,积善似垒土,纵恶如弯弓。这些留存到现在的老规矩,依然有现实的意义,这“老”是时间的检验,这“老”是文化的磨合,这“老”是自然法则淘汰留下的结果,是祖宗留给我们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去继承,去发展。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