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里的人生记忆

世界上食物的味道林林总总,千奇百怪,但是过尽千帆之后,最让人惦念的,一定是记忆中最初始的那一些。 譬如父亲亲手…

世界上食物的味道林林总总,千奇百怪,但是过尽千帆之后,最让人惦念的,一定是记忆中最初始的那一些。

譬如父亲亲手做的垮炖河鱼的鲜美,譬如母亲烙的糯米糍粑的香脆,譬如家乡菜无为板鸭的鲜嫩爽口。

随便聊聊的图片

都说人的胃是有记忆的,深以为然。往往小时候吃的特别上瘾的东西,可能一生都会喜欢这个食物,这就是胃的记忆。比如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吃一道家乡菜——无为板鸭,但因那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受限,想吃这口儿,多数是在家里招待客人的时候,母亲才会去“斩板鸭”。

说起无为板鸭,就多说几句关于它的来历吧。

相传,出生于安徽凤阳的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穷,他给人家放牛,但是东家不给他吃饱肚子,所以一群放牛童聚在一起的时候,便捉野鸭子。他们不敢带回家去吃,就在野外割些茅草,架起火来熏烤。有时烤不熟,便埋在火灰里,等第二天扒出来,鸭肉又香又烂,好吃极了。后来,朱元璋登基后,始终念念不忘儿时熏鸭的那种味道。后来熏板鸭就在民间开始悄悄走热。

这事儿真假不得而知,就让传说的归传说吧。

但有一点,有“起源”就有发展,无为板鸭也不例外。据记载,光绪年间(公元1875年—1908年),由新疆等地迁去无为县定居的五十余户回民,逐步对熏板鸭技艺进行了创新发展,增加了调料种类等配料加以改良,使熏板鸭的味道更加鲜美。

今天,无为板鸭在徽菜谱上榜上有名,不仅因为其历史悠久,还因其制作考究,味美色香而闻名。

说起无为板鸭的制作,其做法是相当考究的。在我小时候,亲戚邻居,有不少都是靠卤板鸭来谋生的,包括我的父母,也曾有一段时间,在苏州做过卤板鸭买卖,我也算是耳语目染了一些吧。

正宗的无为板鸭皆以麻鸭为原料,配以八角、花椒、桂皮、丁香、草果、川骨香、香叶、大茴香、小茴香等30种中药和调料,工序繁杂,先熏后卤,制作成的成品鸭金黄油亮,肉质鲜嫩,醇香味美。

不过,今天也有不少小商户,为了迎合更多大众口味,用鹅来替代鸭子作为原料。

在无为,板鸭可以说是每家每户饭桌上最常见的菜之一。但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即便无为人的胃里都有关于它的记忆,但无为板鸭并没有成规模的品牌,甚至开店经营的都极少,最常见的,或是散落于古街老巷,或是走村串户的那一个个推着推车摆摊的小商贩。据不完全统计,这样作坊式的小商户,在无为就有几千家。

其实,对“嘴刁”的无为人来说,说怪也不怪,相比手工制作,“流水线鸭”在无为当地,一定是没有市场的。

就是这样一种味道,迄今已伴我30余年,早已在我的胃里烙下了记忆。即便少年离家,这许多年过去了,也还是总会在某一个困顿时刻,又或是某一个饿地饥肠辘辘的时候,想起板鸭,口水充盈。那些带有家乡符号的食物味道,通过岁月的沉淀与发酵,早已经幻化为乡愁的一部分。

一个月前,我的小姨和小姨父从老家给我捎来了一只无为板鸭,当这口熟悉的味道,触碰到舌尖的一瞬间,许多旧时光立刻重回到脑海。

或许,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总有一种味道是不同寻常的,可能是父亲的一道拿手菜,可能是母亲做的小点心;可能是北方人包的饺子,也可能是南方人裹的粽子……

人们常说一个词:刻骨铭心,然而有些记忆,是藏在胃里的。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