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泥巴

昨天看到一位朋友写童年乐事,玩泥巴,不禁也想起了我小时候玩瓦炮的事情。 时隔三十多年,一朝想起,仍觉得自己还是…

昨天看到一位朋友写童年乐事,玩泥巴,不禁也想起了我小时候玩瓦炮的事情。

时隔三十多年,一朝想起,仍觉得自己还是当年那个孩子。

小时候,玩泥巴,总是乐此不疲。

每当下雨,无事可做的时候,三五个孩子就相约去东岭挖泥巴玩。

我们玩的泥巴可和普通的泥巴不同,这种泥巴在我们村东岭上的大石汪边上,被我们称作“黄泥岗”。

颜色黄,粘性强,比普通的黑泥巴可塑性更好,虽然却不适合庄稼生长,但对孩子来说,这种泥巴却是不可多得的玩泥巴的好资材。

随便聊聊的图片 第1张

一人挖一大块这种黄泥岗泥巴,抗在肩上,找个安静的地方,一般是躲在人家新盖的但还没住的格挡门楼里,便大展身手。

最常见的是用泥巴捏个拖拉机,加上四个轱辘,晾干之后栓上绳,可以拉着跑。

这种泥巴拖拉机,比较考验手上功夫和耐性,看着别人做得很好,可自己做起来,不是耐心不够,就是做着做着走样了。

这时候总是特别羡慕手上功夫很好的孩子,做什么像什么。

不过手拙的孩子也没关系,还有另外一种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的玩法。

随便聊聊的图片 第2张

那就是摔瓦炮。

撕一块泥巴,团成球,压成厚圆饼,两个拇指放在泥巴饼上,其余手指托住泥巴底,拇指按压着泥巴,并配合其他手指一起旋转泥巴饼。

慢慢地泥巴就被旋转出一个小窝窝,像大人做窝窝头一样,瓦炮的形状就初步做好了。

随便聊聊的图片 第3张

做好的瓦炮是要拿来比赛的,人手托着一个瓦泡在手掌上,齐声喊“放”,瓦炮便齐刷刷地被倒扣着摔在地上,而那个摔得既响亮,开口又大的瓦炮的小主人,就算是赢家。

随便聊聊的图片 第4张

这瓦炮要想摔得又响,破口又大的话,就需要把瓦炮底子用手推捻地薄薄的,而要推捻薄,就得加点润滑液——唾液。

但是底皮又不能破,否则摔起来,就会憋下去,因此虽然看似这瓦炮没啥技术含量,实则也考验手上功夫。

谁做的瓦炮摔下去憋掉了的话,就会遭大家嘲笑一阵,当然自己也会自嘲一番说:“哈哈,摔了个瓜瓜积。”

就这样笑着,闹着,比着,直到肚子饿了,才想做起来回家。

除了做瓦炮,女孩子还用黄泥岗做成抓石子玩的“子”,团成圆圆的或者方方的子,拇指和食指上下捏住并转圈,上下底捏得稍微凹陷,拿回家晾干,就可以当石子抓。

这种黄泥岗做的子,优点是大小差不多,非常称手,缺点是容易破碎,但足足也够玩一阵子的。

随便聊聊的图片 第5张

小时候,虽然缺少玩具,但在农村却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天然好玩具,从来不会缠着大人买玩具,小孩子多得是灵感和创意。

孩子的动手能力也无需刻意培养,就这么在玩乐中得到了提高。

童年,总有说不尽的乐趣,而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的童年,乐趣更是说不尽。

虽然现在的孩子们也玩粘土、软陶以及橡皮泥,但总感觉这些东西的人工痕迹太重,而且里面还有各种化学物质。

玩的时候,又被父母框定,不是时间受限,就是被盯得太死,或者被期待太高而不能自由发挥,丧失了很多天然的乐趣。

虽然现在的孩子物质上很富足,穿着也干净整齐,既文明又礼貌,但有时候总觉得他们很可怜,可怜他们缺少了太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乐趣。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