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到底几岁

青春到底几岁呢?我小的时候看过一本叫《青春万岁》的小说,再早看过电影,开头的诗朗诵“所有的日子都来吧”,不懂。…

青春到底几岁呢?我小的时候看过一本叫《青春万岁》的小说,再早看过电影,开头的诗朗诵“所有的日子都来吧”,不懂。所有的日子怎么能都来呢?来了就得“编织”。后来,我也编织起来了,当起了演员,扮演自己,当起了织工,织的是自己的人生。
小说写的是1952年北京七中一群女中学生的生活。她们年轻、漂亮、热情、积极,也有彷徨和苦闷,但一切都是随着生活的洪流作正方向前进。只有消极的苏宁才沉浸在消极的小说里,嘴里哼着《赵匡胤千里送京娘》,但后来不也开始借印刷机油印抗美援朝的歌曲了吗?书中有学生干部郑波和杨蔷云,有全力学习的学霸李春,有看似胖和蠢的“傻大姐”吴长福——那位演员后来真的去演《红楼梦》里的傻大姐了。有北海,有女七中,有宿舍里的贪睡,有五一、十一的游行,有新年联欢,也有含蓄的情书。作者王蒙要歌颂新中国,歌颂新中国的青年,歌颂那个时代美好的一切。
当然,正直向上的“专政对象”的子女不会爱看这类书,他们没机会,甚至没权利去北京的好中学读书。这类书也不可能引起所有人的共鸣。王蒙是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年轻作家,他用自己的笔展现了那个时代年轻学生的精神风貌,每个人物都有血有肉,呼之欲出。这部书的影响力,你还别不信。90年代以后拍摄的电视剧《十六岁的花季》、《万岁!高三二班》,都超不过王蒙的作品,这些主旋律之下的偶像剧很少描绘出人物内心的纠结,写男女之情也有点扭捏和矫情。不像郑波和田林,杨蔷云和张世群,含蓄之中有大胆,爱恋中有奋进。好多综艺节目包括《朗读者》,还有诗朗诵“所有的日子都来吧”,不能总是“让世界充满爱”吧。
1952年,王蒙和许许多多的知识分子、普通公民一样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充满期待。王蒙也是最早用文学的形式挑战官僚主义的新中国作家,著名的作品是《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王蒙在中国文学史上功不可没。要研究50年代初的思想史,小说《青春万岁》是不可缺少的参考资料。
小说有很多可贵之处,作者从不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概念化。
苏宁是杨蔷云的朋友,也是基督徒呼玛丽的朋友。苏宁是资本家的子女,呼玛丽在育婴堂长大。呼玛丽对宗教的虔诚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苏宁转告给杨蔷云的。杨蔷云是政治积极的先锋,她当然有点生气,但书中写她怒气中有着几分沉静,她说:
我怎么会生气呢?怎么能干涉呢?Zong jiao信仰自由,再干涉就犯法了。
这部完成于1954年的小说,体现出作者作为知识分子的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中学生里的信教者不是用简单的说教就能争取到新中国的建设者队伍中来的。要知道,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刚刚颁布。
高中毕业了,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女七中的学生们去郊游,遇到了地质学院的男同学。
我自己去了北京一所大学。
青春到底几岁呢?杨蔷云、郑波、李春她们不用考研、考博,现在的而立之年的硕博们真的不如书中的人物积极呢,网络上消磨太多,不疼不痒的东西太多,学的真功夫太少。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中的一半已经来过了。我也编织了,编得不巧。
生活是要靠自己去趟路的。感谢这部《青春万岁》,是这部小说给了我高尔基或者屠格涅夫都不曾给过我的一些精神食粮。

随便聊聊的图片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