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读书出来的农村孩子在城市站稳脚跟到底要付出多少(一)

(一) 过年的时候无意间看到学者黄灯写的一篇文章《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深有感触,她所看到一切,也正是…

随便聊聊的图片

(一)

过年的时候无意间看到学者黄灯写的一篇文章《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深有感触,她所看到一切,也正是作为既是农村女儿又是农村儿媳的我所经历的一切。

曾经以为恋爱婚姻只是两个人的事情,曾经也以为仅凭自己的能力就可以生活得很好,无需在意配偶的薪资,也无需在意配偶的家庭条件,一个身体健康且上进的女性,在没生孩子之前,确实可以这样独立,但是从生了孩子那一刻起,你不得不为曾经的自以为是付出代价,并且吞下自以为是的苦果。

本来我想把这篇文章的题目定作《跳出农门的孩子和留守农村的空巢老人》,但是面对这么大的题目,显然我目前的笔力还不足以驾驭,于是我改成了《一个农村孩子在城市站稳脚跟到底要付出多少》,只写自己的经历。

一个农村孩子在城市站稳脚跟到底要付出多少?

对我来说,差点付出了生命。

这并非夸张。

辞职之后和老公,带着孩子折腾,最终貌似生活又回到了原点,并不是我们没有折腾对,而是我们在折腾的过程中,受到来自两方家庭所赐予的很多难以承受的东西,但这些东西又是我们作为农村家庭的孩子所必须要承受的。

虽然貌似回到原点,但如果问我后悔辞职吗,我的答案仍然是三个字:不后悔。

从2013年辞职到现在的这些经历,对我来说,也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而且很庆幸,我没有被这些经历打到。

我始终相信,那些没有打到你的东西,总有一天会让你变得更强大。

现在,我终于有勇气把这一切都记录下来。

一是疏解内心的困惑;

二是提供一个作为典型的农村娃在城市打拼的案例,让给更多有共鸣的人看到,也为当下的城乡结构改革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

怎么让农村的孩子也和城市的孩子一样,有公平的起点,或者说城乡差距能否再缩小一些,除了在精神上知足常乐之外,能不能有些实质性的进展,譬如能不能把农村的养老体系也健全起来,让农村孩子在这一块也像城市孩子一样,无后顾之忧。

我作为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始终不敢消费,每次花钱的时候,总会想起自己的父母还在家受累,觉得自己不配消费。十多年前,和上海姑妈家的表姐一起逛街,看她大把花钱,买衣服一次上千块的时候,我始终感觉自己囊中羞涩,即使当时我的工资比她还高。

这种花钱的底气是没法比的,她从小衣食无忧,以后也不用担心父母养老问题,更不用自己掏钱买房子,而我们这些来自农村在大城市打拼的孩子,只能望尘莫及。

我从生病后所有的关于故乡味道系列的写作,其实是都是为了治愈这两年的自己。

即使写了那么多关于故乡味道的文章,自己心中的那个结却始终还是一个结,这个结便是我从结婚到现关于婆家和娘家那些事与非。

我想通过书写,慢慢地把这个结给打开。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而且每家的经都不同。我的经肯定不是最难念的那个,但它却极有代表性。

(二)

先从我家讲起。

我出生在山东沂蒙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父母一共生了我们四个孩子,三个女孩,一个男孩,我排行老二。

在我小时候,曾经不止一次地听父亲和别人谈论,如果我是男孩的话,他就只要我和姐姐俩孩子就行了,但是一直生到第三胎,还是个女孩,就又生了第四个是儿子才罢休。

当时在我们村,像我们家这样的家庭,还有好几家,他们也都是为了盼个儿子。

农村人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父母这一代人,如果没有儿子,始终会感觉在村里抬不起头来。

母亲曾跟我们说,在还没有儿子的时候,看到人家手里抱着的胖小子,馋得眼泪哗哗的。

父母那一代人的人生,所有的生活都是为了孩子,当然更是为了儿子,让儿子继承他们所谓的香火,再苦再累,只要自己有儿子,儿子再生孙子,这生活便有意义,否则他们即使过得再好,也觉得没有意义。

这种思想不仅毁了很多盼孙子而不得的老人的身体健康,还造就了很多家庭公婆和儿媳不可调和的矛盾。

(三)

再说老公的家庭。

老公父母生了一儿一女,老公是老大,还一个妹妹。

公公脾气暴躁,年轻时在外当兵,复员后在县民政局谋了个小差,算是吃公家粮的,但由于女儿超生,就被开除了公职。其实当年很多超生的人,并没有被开除公职,也没有解甲归田,这只能说明公公在单位没站住脚,没人保护。

当时能吃国库粮是多好的差事啊,公公就这么不甘心地回家务了农,人生自是无限伤感,有种怀才不遇之感。

婆婆是善良朴实的农村人,性子很慢,一辈子唯唯诺诺,没有主见。

公婆孩子少,负担小,但是在农村,能够把儿子和女儿都供到读大学,也得倾其所有。

(四)

生在孩子众多的农村家庭,又是老二的我,从小就得帮父母干各种活,小时候懵懵懂懂,不知道学习,突然有一天开悟,知道要想脱离这看不到尽头的苦海,唯一的一条路就是学习。

十年寒窗,终于考上大学。

毕业后投靠姑妈,来到这繁华大上海,一路摸爬滚打,跌跌撞撞,勤俭节约,终于在三十岁上自己买了房子(前面写过)。

正所谓“赌场得意,情场失意”。

只是自己打拼,从没想到要把自己嫁掉,老觉得自己的缘分还没到,我内心有自己喜欢的标准,只凭感觉,对自己不喜欢的人连试着交往的冲动都没有,于是始终在“你喜欢的不喜欢你,喜欢你的你又不喜欢”中空耗时日。

不过在上海,大家都是这样,周围很多大龄未婚女,也并感觉不到什么。

只有过年回家时,姐姐弟弟妹妹都已结婚成家,就我形只影单,父母也催,才觉是也到了考虑结婚的时候了。

正是那时候,和多年不见的老公在同学的牵线下,才走到一起。

未完待续……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