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荡山传说

《三国演义》中有两个脍炙人口的桥段,一个是蜀汉八十岁的老将黄忠,在定军山刀劈夏侯渊的故事;一个是“常胜将军”赵…

《三国演义》中有两个脍炙人口的桥段,一个是蜀汉八十岁的老将黄忠,在定军山刀劈夏侯渊的故事;一个是“常胜将军”赵云,单人独骑,出入天荡山曹魏大营,落下了“子龙一身是胆”的美名。在《三国志》中,其历史记载不过几十字,而《三国演义》的罗老先生,在描写这两个亦真亦假的历史故事时,可谓煞费苦心,用了两个章节,好几千字,在七十回及七十一回,用传神生花之笔,把两军的场面和人物、心理都刻画地惟妙惟肖、真实有趣,使每个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坐山观虎的感触,读其文似乎感受到当年两军对垒、战鼓擂动、呐喊嘶鸣的硝烟味,也似乎看到了战马奔跑、旌旗飘荡、矛戈厮杀的血淋淋场面……随着《三国演义》小说的家喻户晓,天荡山、定军山,这两个沔阳城中横跨汉水的小山,就永远的记录在华夏的历史上。故而我们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地不在广,有故事才会源远流长。

随便聊聊的图片 第1张

在汉中呆了几十年,曾经无数次的去勉县游玩,书本中的山川景象和历史遗址,也只是停留在书本的概念里,就连现在新建的诸葛古镇也是真真假假,似是而非。前几日,与汉地诗人张胜利相约,一起去他老家看油菜花海,开车到天荡山主峰金顶,海拔1000米,登高望远,汉水蜿蜒,贯穿东西;定军山上,云卷云舒;旧日的沔阳古镇,已是高楼林立,大地被金灿灿的油菜花和绿色植被,分割成错落交织的阡陌,散落的白墙黛瓦,沉浸在一片宁静中,登高揽胜,县城概貌一览无余,有一点“荡胸生曾云,会当凌绝顶”的感慨,除了阳光和春色依然,丝毫看不出古旧战争的任何遗片。

随便聊聊的图片 第2张

当然,按历史记录,昔时天荡山做为“西控川陕,北扼陈仓,南接蜀地”的重要军事屏障作用,我们现在的人是难以洞察。只有传说还在百姓中口口相传,说是老黄忠在刀劈夏侯渊后,为蜀汉反攻奠定了基础,他志得意满,一日,放马天荡山金顶,忽然想起了汉朝的飞将军李广,便拈弓搭箭,用足臂力,箭如飞星,呼啸而出,穿过了沔阳城南北,箭头深扎在几千米外的定军山主峰的一块岩石上,此后,人们添油加醋,越说越神乎,便有了“天荡射定军”的神话故事。

随便聊聊的图片 第3张

站在金顶之巅,能清楚的看到,不远处有一座九层佛塔,在万绿丛中高高耸立,同行的人介绍说,那便是“天灯寺”。因为天荡山占尽了沔阳的风水,每当夜幕降临,此处上空有光如昼,也不知在哪朝哪代,有何人在此建庙修寺,故名天灯寺。也有人相信,说是东汉末年,有高僧云游于此,初建庙宇为百姓祈福,坐化后身体焚烧凝结成舍利子,夜间光彩熠熠,恰逢天帝巡视至此,逐赐驻天灯一盏,天地呼应,就有了寺院上空天灯普照,佛光闪烁,光亮如昼的奇异现象。后来的信众,为了祈福沔阳风调雨顺、荫福万家,就开始修建了佛塔。佛教从西域传入中土,最虔诚的信徒应该是在华夏大地上,他们相信,有塔的地方就会有极佳的风水,你看各地的庙堂殿宇都在名山大川的风景最秀丽处,而且个个有聚气纳福之势,不管佛、仙的造型多么古怪狰狞,仍然是门前人海济济,像前跪拜成行。修行的人都信奉,佛塔可以聚天地灵气,吸日月精华,因此,中原的各处名山秀水遍布佛塔。天灯寺的佛塔,有九层,近80米高,代代相传,代代修建,虽几经自然或人为的破坏,但佛塔依然时时矗立在老百姓的心中。现在看到的天灯寺和宝塔,都是在明清的基础上,近年重修的建筑。若观瞻者有心,在各庙室拜完佛祖菩萨神仙后,可以登临宝塔,俯瞰勉县县城全景城貌,或感慨,或闲赋,或临风,或观景,美图悲喜自在个人心中。记得有人写过一首词,很有寓意,作为游历天灯寺的观后感: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有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静,红尘不染性空,幽幽古刹三千年,都是痴人说梦!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