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发明的馒头其实是包子

昨天读《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诸葛亮七擒孟获之后准备班师回朝,来到泸水前,结…

随便聊聊的图片 第1张

昨天读《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诸葛亮七擒孟获之后准备班师回朝,来到泸水前,结果“忽然阴云布合,狂风骤起,兵不能渡”。

诸葛亮便问孟获不能渡水的缘由,孟获说这水里有猖神,经常作恶,要过河的人,必须祭奠一下。并说以前有猖神作乱时,有人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以及黑牛白羊祭奠,才得以过河。

诸葛亮说,现在这里已经平定了,再也不能杀人祭奠了。并说马岱率领的千余人,都死在这泸水中,后来因为平叛所杀的南人也都尽弃置于此,这些都是他的罪过,万万不能再杀生了。

于是诸葛亮就想出一个办法,用面粉和剂子,攒成人头的形状,里面用牛羊等肉填充,并命名为馒头。

原文如下:
唤行厨宰杀牛马;和面为剂,塑成人头,内以牛羊等肉代之,名曰馒头。当夜于泸水岸上,设香案,铺祭物,列灯四十九盏,扬幡招魂;将馒头等物,陈设于地。三更时分,孔明金冠鹤氅,亲自临祭,令董厥读祭文。

随便聊聊的图片 第2张

诸葛亮做的这个馒头便代替了“蛮头”,“馒”通“蛮”,也就是蛮人的头。后来人们渐渐把这种填充馅料的馒头做法保留了下来,最终成演变成今天北方人吃的包子。

其实现在南方人还是把包子称作馒头,例如上海人管肉包子叫“肉馒头”,把菜包子叫“菜馒头”,而把没馅的北方人叫的馒头称作“淡馒头”,也就是没有味道的馒头。

至于诸葛亮做的馒头是发面的还是死面的,从现在所能查到的资料上看,二者皆有可能。

随便聊聊的图片 第3张

经考古发现,小麦早在4500年就从西方传入了中国,小麦刚进来时,人们吃的都是麦粒子,直接蒸熟或者煮熟,称为“麦饭”。

后来发明了磨盘(中国考古发现最早的石磨是战国的),可以把小麦磨成面粉,有了面粉,吃法就多起来。

人们广泛吃面食的时代是两汉,早在西汉时期就有吃面饼的说法,那种面饼更像是点,是比较薄的饼,可以蒸了吃,也可以煮着吃,叫汤饼或者蒸饼。

据古文献《事物绀珠》记载“前307年,秦武王死,昭襄王与其弟争位;赵武灵王立昭襄王,作蒸饼”。那时候的蒸饼多用来做祭祀所用。

萧子显在《齐书》中也说,朝廷规定太庙祭祀时用“面起饼”,这里说的“面起饼”,应该就是经过发酵的饼了。

至于诸葛亮做的馒头是发面的还是死面的,书中没提及,因此不得而知,但据文献资料记载来看,那时候已经掌握发面的技巧了。

但诸葛亮发明的馒头是填充牛羊肉的的,也就是现在北方人吃的包子,至于不带馅的馒头,有文献记载,大概是到明清时才出现。例证便是清代《儒林外史》,其第二回中有“厨下捧出汤点来,一大盘实心馒头,一大盘油煎的杠子火烧”。

这么一通捋下来,诸葛亮发明的馒头应该是我们北方人叫的肉包子,南方人叫的肉馒头。

但是“馒头”二字,确实是诸葛亮发明的,《三国志》原文是这样说的:
诸葛亮平蛮回至泸水,风浪横起兵不能渡,回报亮。亮问,孟获曰:‘泸水源猖神为祸,国人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并黑牛白羊祭之,自然浪平静境内丰熟。’亮曰,‘我今班师,安可妄杀?吾自有见。’遂命行厨宰牛马和面为剂,塑成假人头,眉目皆具,内以牛羊肉代之,为言‘馒头’奠泸水,岸上孔明祭之。祭罢,云收雾卷,波浪平息,军获渡焉。
后来明代郎瑛《七修类稿》记:“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

看来,诸葛亮不仅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还是一枚美食家。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