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社的事

有一天,我梦见巴金的《海行杂记》被改编成话剧了,导演是我们国际政治系的92级师姐w。又过了一会儿,我才明白,是…

有一天,我梦见巴金的《海行杂记》被改编成话剧了,导演是我们国际政治系的92级师姐w。又过了一会儿,我才明白,是自己想做这件事。w师姐在北京一所非常有名的理工科大学搞剧社呢,二十多年前,她来我们班“选”演员,排练迎新年的舞台剧。

二十五年过去了,w实现了她的话剧梦。我实现了我的文学梦。我们在短暂的人生中追寻着真正的自己。巴金在1927年从上海去巴黎,一艘大船,典型环境,虽然没有冰心式的遐想,没有林徽因那样的浪漫,一个多月的长途旅行,途径香港、新加坡、斯里兰卡、红海、苏伊士运河,还有地中海,足以演绎出很多故事了。侄儿的小学课本里的《海上日出》就是选自巴金的这部散文。再说,道具似乎也不复杂。

随便聊聊的图片

这个梦还是挺奇怪的。

最初听到“剧社的事”这四个字,是从电视连续剧《上海滩》里。剧中的感情纠葛就不再回顾了——女主角冯程程参与剧社的爱国活动,惹起了男人们的不满和牵挂。我是教政治学的,经常讲“表达自由”,“表达自由”的重要内容就是演剧自由。

近代史上话剧源自日本,最初称为“文明戏”,1910年前后“春柳社”的李叔同(1880—1942),百年前南开校园里的周总理,都是风流潇洒、演技高超,能演好话剧,甚至能组织大家演好话剧的人,都是动员能力和领悟能力超强,在其他领域也可大有作为。向在北大隔壁组织话剧社的师姐表示敬意,92级原本就是我们的榜样。

剧社的事,还有什么事呢?写作、招募、练功、排演、场地、音响,恋爱也可以谈,台上台下,好多看点,不少痛点。1995年12月28日大学某食堂的那场表演,有旧照片为证,可惜,只剩下模模糊糊的一张了。不堪看。表演中有句台词——“夺过鞭子、夺过鞭子打敌人”,那一年,我大学二年级,装模作样地在大学校园里忙碌着。身上穿着的东北棉袄比舞台上用的那件棉袄好不了多少。

东师,我们东北师范大学虽然没有话剧社,但有曲艺社,入社练功应该很苦。这团体有点神秘色彩,不过,每次表演都很出色。

最后,还得看看脚下。我不过就是钟某的扮演者而已,有时候,导演在哪儿都不清楚,只能自己好好演。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