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那座老屋

唐代诗人王建在《水夫谣》中写道:“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意思是说并不是我舍不得那间茅屋,其实那间破…

唐代诗人王建在《水夫谣》中写道:“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意思是说并不是我舍不得那间茅屋,其实那间破茅屋又能值多少钱呢? 只因为这里是父母生我养我的家乡,也是世代祖先居住的地方,我怎能离开它呢?回想起来,我人生第一次真正面对死亡是2010年8月18日婆婆妈的离世,第二次就是三个月后公公的离世。在这之后,那个满载着丈夫所有成长记忆的家,就变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空荡荡的老屋。

那座老屋共有六间正屋,一间单独的厨房。土木结构,前面的墙壁窗户以下和所有窗框外围是用自己烧的青砖砌的,其余部分墙体和另外三面墙壁都是用黄土夯打的土墙,房顶是木椽梁竹笆盖着自己烧制的黑瓦,屋里摆放的大都是陪伴了两位老人一辈子的木制家具。听丈夫说,这座房子还是1957年冬天,公公和婆婆妈自己动手一砖一瓦建起来的,后来经历过几次大大小小小的修补,一直住着一大家子人,丈夫兄弟姊妹九个大多是在这里出生的。

随便聊聊的图片

 

初识那座老屋应该是1996年初,我第一次陪他回老家见父母。老屋留给我的第一印象虽然略显简陋,但却充满温馨,因为满屋子的欢声笑语早就掩盖了这座房子本来的沧桑。那天,兄弟、妯娌,三个姐姐都齐聚一堂,加上侄子侄女,满屋子足足有三十多人吧,大家嬉笑打趣,你一言我一语,弄得我一时不知所措,只在内心惊呼:天哪,这房子里怎么容纳了这么多人?

这座老屋是丈夫兄弟姊妹的庇护所。公公婆婆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们一辈子辛劳,在那缺吃少穿的艰苦岁月里,养育了九个孩子实属不易。1997年真正成为陆家的儿媳,渐渐对这个大家庭增进了了解,我越来越觉得这对地地道道的农民爸妈,虽然平凡却也非常的伟大。婆婆妈说,她的孩子都很勤劳善良,排行老四的丈夫是弟兄六个里待人最实诚的。他七八岁时村里来了一个逃荒的老奶奶,被好心的婆婆妈收留,住在特意腾出来的柴房里。那时他每天放学回家总是去给老奶奶提水、整理卫生,家里的红薯、土豆,甚至大家视若珍宝的一点点糖果,都被他偷偷地送给老人。我想,这也许就是成年后的他,心底总是那么善良最早的家风影响吧!丈夫说在他的童年记忆里,父母总是像陀螺一样地忙碌。一个早出晚归下地干活,一个马不停蹄包揽家务。为了九个孩子不被饿死,上世纪七十年代,他们需要按时完成公社的上工任务,然后再加班加点伺弄好自己的自留地。红苕苞谷糊糊、浆水菜,高粱面、荞麦面是他们的家常饭;刨土豆、捡麦穗、放牛割草收柴火,是他们的童年生活印痕;夏天的夜晚,洗个冷水澡,躺在房前的架凳刺条凉席上看星星,是童年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刻……

老房子也是一所最好的大学,而勤劳善良、坚强乐观的公公婆婆则是这所学堂里最称职的教授,他们身正为范,影响了一大家人。1928年出生的公公,1930年出生的婆婆,在我刚认识他们时,他们就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了,但是那时候家里开着加工厂,有十几亩土地,两头耕牛,三五头土猪,还喂着一头母猪,每年生两窝小猪仔……婆婆妈就像是家里的总指挥,公公就像是工长,带领着三哥家、五弟家起早贪黑干活。他们兄弟俩夫妻都在农村,而且当时都已结婚却并未分家。奇怪的是兄弟之间、妯娌之间竟然能和睦相处、其乐融融。有一次,闲聊中我问起婆婆妈,是什么秘诀和三嫂、五弟媳妇相处得这么好?婆婆妈听完哈哈大笑:“哪有什么秘诀啊?我不就是把你们一个个当亲生女儿一样对待吗?你大嫂结婚后和我在一起生活了将近二十年,我们娘俩就没有红过脸。这不,前几年,你三哥结婚,这房子实在住不下了,她们才搬到新房子去嘛!至于她们俩个不吵架,那是因为妈命好,你们这些做儿媳的,一个个都是聪明女啊!”瞧,婆婆妈这“神回复”,惹得我们妯娌几个不由自主地都会心笑了。是的,老大、老二家都是婚后一直和大家生活在一起,才分开住到新房子不久。大嫂、二嫂,多年来一直照顾着所有的弟弟妹妹,和每个家庭成员同甘共苦、相濡以沫,这种感情是血脉亲情,将会永远荡漾在我们的心间!

还记得那年我们结婚,因在城里买的房子还没有交工,单位又没法给提供婚房,所以就在老家办的酒席。可是问题来了,丈夫平时回家住的房间太小不适合做婚房,当时老五也已经结婚两年,这座老房子没有更合适的房间可以当婚房了。正在大家都一筹莫展时,三嫂站出来说,“没事,把我们的房间腾出来让给老四做婚房吧!”然后第二天、第三天,这个房间就被重新粉刷一新,布置成我们的婚房了,当然,这是后来我才知道的。说心里话,这样的好嫂子值得尊敬!等到老六结婚后,这座房子里已经住了大大小小三代十三口人,婆婆妈说太拥挤了,还是分家吧。说是分家,其实也只是老三家、老五家重新修了新房子,等一切安顿就绪,搬出去住罢了。截止2005年,那座老房子里就只剩下年迈的公公和婆婆妈俩个人了。

家里的几个弟兄都说要让两位老人住到他们的新房子里去,可是老人执意不肯。没办法,我们只好趁周末多回去看看,家里的弟兄也因外出打工、孩子们外出求学,能在老房子里相聚的时光就是每年过年几天,还有公公和婆婆妈的生日。婆婆妈说,她还是最喜欢老房子里人多的时候,我想她说的应该就是“家”的感觉吧!

老房子厨房外有一个小磨盘,还记得当初婆婆妈和五弟媳妇经常用小磨盘磨米浆蒸米皮,磨黄豆做菜豆腐。婆婆妈先用半桶水将石磨里面清洗得干干净净,弟媳妇从屋檐挑头上取下磨拐,转拐一头塞进上层石磨的把手里,平杆三分之一处套在屋檐下拴好的绳索上,双手攥着把手,弓着腿,弯着腰,准备开工。婆婆妈将泡好的米淘洗干净,用小铁勺舀半勺米和水,迅速地倒入磨眼中。弟媳妇推拉着磨拐,“咯吱”就是一圈。磨拐转回来的时候,婆婆妈再迅速地倒入下一勺米。这样严密的配合,匀速的转动,白花花的米浆便听话地从底层石磨四周的槽痕流了下来,然后再乖乖地汇入磨盘下面的凹槽,流入干净的水桶内。她们动作娴熟、配合默契,偶尔我也忍不住想去尝试一下,但结果总是要么被磨拐打手要么把米洒了,可是她们也不介意,还是耐心地给我讲述动作要领。那“咯吱”、“嘀嗒”的声音,就像一曲美妙的交响乐,现在想起来还记忆犹新、萦绕耳际。

房子右侧有一棵碗口粗的柿子树,每年总是结好多的柿子。成熟的时候,就像挂了一树的红灯笼,漂亮极了。婆婆妈喜欢用它来做柿饼,还留一部分挂成软柿子,等霜降过后,蜜甜蜜甜的,再配上特制的“炒面”,好吃得很。房前空地上有一个公公特意做的兔笼子,周围一圈是竹篱笆,顶上盖了石棉瓦,里面养了五六只可爱的小兔子。拔绿草、喂兔子,那可是女儿小时候回老家最牵挂的事情了。每次,公公总是陪着他的几个小孙孙,边喂兔子边说说笑笑,享受天伦之乐。不过,我始终没有答应女儿带一只回城里来养,这也许成了孩子童年一件遗憾事情了。老屋的后面是一片竹林,一场春雨过后,那些竹笋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探出了头。我们都喜欢吃婆婆做的鲜竹笋炒腊肉,干竹笋焖肉,那味道至今仍冲击着我的味蕾。对,就是妈妈的味道!

时间回到2008年,那时我们基本上每个周末都回老家,照顾年迈的公公和婆婆妈。帮他们打扫卫生、做做饭,洗洗衣服,定期也给他们洗头、洗脚、剪指甲等。那一年,他们仍然执意住在老房子里,他们仍然闲不住,还在自己种地、养猪。可是,天有不测风云,那年腊月三十,婆婆妈突然摔倒,股骨头粉碎性骨折,坚强豁达的她,特别配合医生,做了置换股骨头的大手术。我们兄弟妯娌轮流照顾,在医院住了一月后,又到老六家住了一个月,婆婆妈竟然奇迹般地可以拄着拐杖下地走路了。我们发自内心地为她高兴,希望她能够完全康复。她又嚷嚷着要回老家,仍执意坚持要住在老房子里,我们担心她照顾不了自己,可是她说在老房子里住了一辈子,早就习惯了,闻着泥土味更接地气,有利于她的身体康复。这道理还真无力反驳,我们只好顺着她的意,只是我和丈夫商量,要尽快还清在城里买新房子的欠账,争取在两年后把这座老房子拆掉重建,也为了让辛苦一辈子的婆婆妈能在老宅基地上住几天新房子。命运总是这样的捉弄人,更多的时候天不遂人愿!2010年1月,丈夫接到婆婆妈的电话,说喉咙不舒服,吃东西总觉得咽不下去。我们赶紧回家,把婆婆妈接到城里送进医院检查,结果如晴天霹雳——婆婆妈是食道癌晚期!那一年,她已经80岁,医生说没办法做手术,只能保守治疗。医生还说她最多还能活三个月!那天,我和丈夫都哭了,我们舍不得她走……婆婆妈生命的最后8个月,是在老五家和医院度过的。后来她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反而特别平静,病床上的她忍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疼痛,直至针无法再用,她也很少呻吟。她嘱咐了她所有牵挂的事情,她说这一辈子能有我们这群孩子她知足了……

高尔基说:“世界上一切的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婆婆妈走了,一生都在用自己的行动教会我们爱和悲悯的她,一定去了天堂!也许是感情牵盼的缘故,自从婆婆妈离世,公公很快就抑郁了。尽管做儿女的我们想尽一切办法照顾,但三个月后,他还是悄无声息地走了。只剩下了那座墙体斑驳、孤零零的老屋……

“轰隆隆”,一阵雷声夹杂着闪电把我的思绪拉回了现实,我才突然发现窗外不知何时已经下起了瓢泼大雨。这雨声,是在传递着我对公公和婆婆妈的怀念吗?抑或是他们在天国,还牵挂着降一场大雨,为孩子们洗去夏日的酷热?

二老就那样匆匆地走了,那座老屋最终也没有被翻建。一方面是当时经济条件跟不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大家实在舍不得拆掉那座老屋,更舍不得破坏那座老屋里那么多美好的回忆!

可是,那座老屋终究还是因为无人再住而日渐衰老、满目苍痍了。三年前,一场大雨,它坍塌了一半;两年前,又一场大雨,它倒塌得只剩下了部分主体;去年年初,村上说要搞农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议拆除;现在,这里已经夷为平地,绿草茵茵了……

生命就是这样无常,去年五弟媳妇也突发脑梗塞抢救无效走了。我知道,再也看不见那座老屋了,那座老屋下婆媳相亲相爱、妯娌和睦相处、兄弟姊妹携手辛勤劳作的场景都已成了美好的回忆……可是此刻,在这电闪雷鸣的深夜,我依然想说,其实人这辈子看似很长,也许会很短,当有一天,你对着的只剩一扇沉默的老木门或者连那座老屋都看不到时,你会幡然醒悟:再也没有以后了!所以,趁活着,一定要好好珍惜!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