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关系里的弯弯绕

队友晚上8:45有会,8点半送我们到家之后又紧急赶往办公楼。我督促大娃古诗打卡、准备第二天的课本、炒菜,一通忙…

队友晚上8:45有会,8点半送我们到家之后又紧急赶往办公楼。我督促大娃古诗打卡、准备第二天的课本、炒菜,一通忙活下来已经9点15分,终于开始吃饭。快9点半的时候,姑姑来电,问了我们的情况后,带了一句话“原来你们在忙,奶奶打电话来问二哥为什么不接电话,我说二哥估计在办公室吧”。

随便聊聊的图片

听完这句话,我心里就不高兴了。啥?公婆要找队友,给队友打电话没接,然后打到自己女儿家,问儿子去哪里了?这个逻辑是什么?儿子没接到电话,心里实在担心的话,下一步操作不应该是给儿媳妇打电话吗?这不是才能达到确认的目的吗?

 

我平静了十分钟,边洗碗边拨电话,喊上扑儿,做好准备。电话接通了,扑儿叫奶奶,说爸爸去开会了,我们才刚吃完饭呢。奶奶说,哦,是这样子哦,怪不得。我单刀直入,老人家,我们如果接不了电话,肯定是在忙,不忙了会给你们回过去的。能接的话,肯定也就接了。如果你要找你儿子,找不到,下一步应该是来问我,而不是转过头去让你女儿再来找一遍。

 

婆婆说,哎呀,刚刚是这样子的,你们爸说啷个这家人今天还没跟我们联系呢,我们就打电话问问看,结果没接。那就给你姐姐打电话,你姐姐说今天看到过你啦。那我们就放心了,你们都好好的。那你跟你们爸再说两句吧(婆婆这招厉害,我其实没计划跟公公说话)。跟公公说的时候,我再次重申关于接电话的问题,以及,如果我们确实忙不过来的话,当天不联系也是有可能的,如果你们实在着急的话,可以自己主动,不要一直等。

 

到了这会,我才觉得我把事情搞明白了。也才从谜思当中尝试理解他们的想法。其实怎么说呢,也只有经历这些时刻,我才能搞明白,无论如何,自己也始终是“外人”,就是在经历困难和痛苦时,他们才是心意相通的“一家人”,而我是没办法真的特别特别在意,或是感同身受的。

 

这倒也不是我玻璃心,而是从这些信号当中可以看清楚一些本质。看清楚之后,也能有助于我的日常处事策略。老人家们自从病后都心理脆弱,一门心思全都指望在自己亲儿子女儿身上,对于我来说,我没有感觉到被紧紧依赖,自然也就没那么重的心理负担。写到这里,突然能更理解队友身上的压力。因为这种压力感我也有,只不过来源在于两个娃,两个娃情绪不佳或是身体不适时,我的压力最重,因为总感觉孩子似乎在从我身上吸取能量,想要把我吸干。

 

因为是天天都要联系,孩子们现在除了翻来覆去的那几句话,也不晓得要跟爷爷奶奶多说些什么。扑儿也学会“机智”了,他说完自己常说的几句话,就把手机给帕儿“来,弟弟,你跟爷爷奶奶说几句”,留下帕儿拿着电话一脸懵逼。

 

随着时间的推移,看着自己和孩子们“如此不孝”,我也多了不少对于年老生活的思考。以前我常常觉得,一定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精神寄托,不能一味指望着子女能宽慰自己。因为子女也有自己的小家庭要打理。现在看到这段时间里公婆的生活状态,就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

 

老人们不容易,年轻人也不容易,小孩子们也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要解决,都有属于自己年龄段的难题要解。

 

如今队友常常会说,看这样子,我们自己多为老年生活做些准备,多存点钱,才是王道。还得指望咱们两个人相濡以沫,指望那两个小东西,肯定是指望不上,到时候他们全部都有了自己的家庭,肯定都首先关照自己的家庭去了。

 

过好当下的日子,同样也需要着手为未来做些筹划。越活越清醒,这也就是成长。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