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波的秦岭

这是一部有史以来拍摄耗时最长的纪录片。 穿越春夏秋冬, 我们记录了住在中国乡村、 秦岭南麓的一家三代养蜂人。 …

这是一部有史以来拍摄耗时最长的纪录片。

穿越春夏秋冬,

我们记录了住在中国乡村、

秦岭南麓的一家三代养蜂人。

主人公彭海波,

是一位隐居大山8年,

只为研究冷门技艺的年轻养蜂人。

他和黑熊斗智斗勇,

带动发展村里的养蜂事业,

试图拯救下一个中国“死村”。

 

这是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携手法国娇兰共同拍摄的纪录片《甜蜜之路》的开篇语。

 

我常常想,当今社会一个36岁的青年在干什么?也许在为养家糊口挣扎在工地上,也许还在苦苦寻觅自己的另一半期待结束单身,也许前途渺茫不知所措地过着每一天…….

 

我们的主人公彭海波今年36岁,已经是两个孩子父亲的他目光坚毅,潇洒俊朗,是长青自然保护区护林员,是带领乡亲养蜂致富的带头人,是青少年暑期亲近山水自然实践活动的优秀辅导员老师,是三次走上荧屏的中国农村优秀青年代表…….

 

在中外合拍纪录片“做客中国—遇见美好生活”中,海波和他的家人、他劳作看护的秦岭、他挚爱的动植物伴随他一起闪亮入镜。2017年海波一家有幸入选“讲述中国精准扶贫成果展览”家庭,作为海选出的全中国九个具有代表性、地域性的家庭之一,美国记者兼主持人克利斯与他们共同生活劳作,近距离感受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并进行跟拍。热情好客、待人真诚的海波外婆、父母、海波媳妇、孩子多次入境,实景再现的护林员跋山涉水艰辛巡山,其乐融融一家人快乐祥和地生活,让克利斯感慨颇多,他深切感受着秦岭深处普通人家生活的不易和精神的坚毅,他对着镜头指着海波说:“我结识了一个了不起的男子。”该片2018年7月作为建党献礼国家地理频道播出,2019年8月入选“壮丽七十年,荧屏庆华诞”视听中国全球播映活动主推片目。

 

“走遍秦岭—秦岭特辑”大型纪录片里,海波和他的蜜蜂、他的山林动物再次入境。暑期夏令营的小记者们从红色陕北来到绿色陕南进行报道采访。作为职业养蜂人,他给孩子们讲解如何辨识动物粪便和脚印,如何正确回避暑热天气里森林里的蚂蝗和水蛭,讲解蜜蜂对于森林植物和人类的重要性,还给来自大城市的学生们观看大熊猫野外生活纪实。国宝大熊猫激发了孩子们热爱自然、热爱国家的情感,蜜蜂团结协作的精神给了孩子们很多启发,更加懂得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

2021年8月由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携手法国娇兰共同拍摄播出的纪录片《甜蜜之路》,再次以彭海波为主角,对他辛勤培育中华蜂的执着和带领村民致富的创举再次进行独家报道和宣传。

随便聊聊的图片

 

我在国庆节后的一次秦岭腹地行走中见到了彭海波,便有了一次近距离的交流和相处。这位秦岭自然保护区的明星人物,我们戏称他为“秦岭第五宝”。

 

彭海波的家,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茅坪镇朝阳村 13 组,属于秦岭南麓。对于外界而言,这个村庄是“与世隔绝”的,百度和高德地图都无法精准定位的地方。土生土长的海波因了这片山水的养育五官清秀,挺拔俊朗,和我们交流中一口慢悠悠的普通话,表达清晰有条理,和屏幕镜头里的从容羞涩没有区别。和人交流时,海波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总是喜欢椅背朝前倒坐着和人说话,很有些孩子气。他抽着烟,总是凝神静气若有所思的样子,但总能及时接住话题并予以答复。

 

围着呼呼叫的柴火炉,海波谈起了他的创业往事。年轻时,他也曾向往大城市里闪烁的霓虹。但因为身体瘦弱,在诸多劳动岗位上都吃不消。兜转了一圈他又回到了故乡,那一年他18岁。

 

回乡后的海波按照祖辈的习惯早早结婚生子,两个孩子相继出生后他四处卖点蜂蜜,为了生存也曾干过偷猎、贩卖野生动物的事情。直到有一次看电视一条新闻惊醒了他,他知道国家要开始对贩卖野生动物行为严厉打击并量刑了,他的人生轨迹从此发生了重大转折。

 

家乡所在地由以前伐木林场变成了自然保护区,年轻精干的他开始担任着这里巡山队队长,他带领队员翻山越岭查看野生动物活动轨迹,严防死守偷猎者对动物下毒手。他还负责定期更换原始森林中隐藏的远红外摄像仪卡片工作,需要将所摄录信息定期上传至某动物野外活动观测研究中心。因为热爱秦岭,他已经转型成了秦岭国家地质公园里动物的保护神。同时,他开始中华蜂大规模养殖的研究实验工作。

 

老家在秦岭深处,交通闭塞生活环境相对落后。但在层峦叠嶂、绿水青山的掩映下,这里又是野生珍稀动物的“天然庇护所”,也是自古以来的养蜂胜地。彭海波生长在这片广阔而绵延的土地上,他的父亲、爷爷,祖祖辈辈养蜂。

 

2008年,一次偶然外出去周至,海波惊讶地发现这里的蜂蜜产量和质量已经领先自己村子很多年。他们正在进行一项成熟的中蜂改良技术,而反观自家,依旧遵循着传统、“自生自灭”的养蜂技法。

 

想到这些,彭海波心里很不是滋味。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朝阳村的村民将始终徘徊在贫困线。穷则思变,带着世代养蜂人的使命感,他开始骑着摩托车走州跨县去学习养蜂技术。随后,他又在专业的公益组织——山水讲座上学习了“活框养殖技术”。年轻的彭海波下定决心,一定要开创适合朝阳村的养蜂模式。爷爷说,顺其自然的古法养蜂更遵循蜜蜂习性,不要去冒险。彭海波偏偏继承了祖传的这股“死磕劲儿”,一定要改良。

 

彭海波将养蜂地址选在远离村庄的老屋周围,他驻扎大山深处,克服没电没网的现实困难,一呆就是8年。他观察和了解中华蜂的习性、自己动手造蜂箱、照料蜜蜂。空闲时间,他就写蜜蜂日志,一门心思地钻研养蜂技术。从第一年的39箱,到第二年的108箱,再到最后400多箱……最后的好收成,印证了彭海波的选择。

 

蜜蜂宛若是自然丢给人类的法宝,但要守好这个宝贝,却需要人类的智慧、勇气,以及相互间的守望帮助。

 

同一时期,他也将适合朝阳村的蜂蜜养殖技术普及和推广给同村养殖蜂蜜的人家,带领大家一起脱贫。同村的人看到了他的收获,也看到了希望。朝阳村民养蜂思想正在悄然发生改变,流程与技术也变得规范。意想不到的是黑熊的出没打乱了村民的阵脚。熊非常喜欢蜂蜜,蜂蜜成熟期,香甜的气味经常会吸引熊来蜂场里偷蜜。被熊捣过的蜂箱里即使有幸存下来的蜜蜂,到了冬天也很难再存活。有一年8月,彭海波拿着蜂蜜去其他地方销售。过了将近两个月时间再上蜂场,发现遍地都是黑熊的粪便,这些家伙还搬走、捣坏了80个蜂箱。粗略一算,产蜜值加上原材料,预计损失了十来万。

 

2020年的疫情,让这一担忧雪上加霜。一方面,蜂蜜产值受阻;另一方面,村子里本来有部分收入,源于外省市孩子来村进行的“自然教育”旅行。大城市的孩子可以在朝阳村学习关于大自然珍奇物种的知识,也可以参观蜂蜜养殖等科普性质的实践和讲座……但眼下,一切归零。

 

彭海波坐在家中一筹莫展时,山水组织引进法国娇兰的中蜂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让海波迎来柳暗花明。

 

娇兰和陕西省首席养蜂专家黎九州来到了朝阳村。大家用了六七天的时间,对整个朝阳村山区蜂场进行了一个整体的调查摸底,给养蜂人寻找科学的解决办法。重新规划了远离居住区、没有农残、没有污染的新的选址,大家还重新组成了一个小团队,有了新的蜂具标准、防护标准和采蜜标准,朝阳村终于有了更新的标准化蜂场。

 

更让海波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了家乡。曾经为了生机奔波在外的朝阳村人纷纷回乡,村子里的养蜂队伍不断壮大。

 

没有蜜蜂就没有秦岭的植物,没有植物也就没有秦岭动物的多样性和珍稀性,国宝大熊猫也将不复存在。蜜蜂与花朵之间在数百万年前就达成的默契,确保着大自然的平衡。食物链断层的后果,是整个生物多样性的消失,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将受到毁灭性的影响。

 

对于海波来说,将一生献给脚下的秦岭,也变得更有意义。生他养他的这块地方如果说曾经的坚守是顺天意,曾经的大山是闭塞落后,曾经的村庄意味着逃离……。那眼下,因为一群小小的蜜蜂、因为脚下的土地,一群善良的人,正在这片土地上开创新的甜蜜的事业,一座中国“死村” 正被海波和他们所从事的事业唤醒,花香正走向山青水绿,甜蜜溢满家家户户。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