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草根 ——写在王瑞林新作《草根的江湖》出版前夕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岁月如流,转瞬即逝。我和王…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岁月如流,转瞬即逝。我和王瑞林从相识、相知到成为好朋友,转眼已是五十年了!回首往事,历历在目。

那时候,我们都是英姿勃发、血气方刚的文学青年,不敢说“指点江山”,也是“激扬文字”吧。王瑞林文学天分相当高,而且才思敏捷,出文章极快。有一次吃着吃着饭,他忽然就停下了筷子,问他“怎么了”也不吭声。我知道他的思绪可能开了小差,正在抓住转瞬即逝的某种灵感,考虑能否谋划成一篇文章。果然,饭后他很快便把一篇洋洋数千字的文章摆到你面前,而且文笔流畅、条理清晰,思想深刻,真让人瞠目结舌。

后来,因为工作原因,多少年接触就不太多了。尽管在每年当中,我们也偶尔聚那么两三次,但酒饭进行时说工作、谈家庭……很少能涉及到文学和创作。

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件事,是在《无极之路》出版后,全国多家电影厂和电视台,争抢着要改编影视剧。上海电影厂为不拾人牙慧,专门把我请去欲改编电影剧本。说实话,我当时已坚持业余创作多年,虽也发表和拍摄过几部电视剧,但都是泛泛之作,没什么影响,确实需要一部“成名作”提振声名!我苦思冥想了数日,许是对无极的情况此较了解,也知《无极之路》中多有夸张、甚至是无中生有、沽名钓誉之词,所以,潜意识中有种抵抗,怎么用心也写不出来。无奈之中,一天晚上和王瑞林通了个电话。王瑞林也认为,作为报告文学,《无极之路》有失真实,于是他说:“成不成名先做人吧!”

真是一句话点醒梦中人。第二天,我告别了上影厂的厂长和文学部主任,毅然登上了返程的列车……如今想来,若当时真写了部“成名作”,估计会一辈子良心受到谴责,再也无颜回乡见“江东父老”了。

王瑞林前几年曾给过我一本《神禾非常道》,那是他的第一本散文杂文集。近两年在刊物报纸和″无极人走四方″公众号上,我不断看到瑞林的文章,竟有了种“刮目相看”的感觉。这本《草根的江湖》是《神禾非常道》的续集,其中的文章仍保持着当年的敏捷、灵动,但明显多了些老道、持重。他结合生活生产实际,从底层平民的视角,借助儒释道等传统文化观点,解剖当下一些社会现象。王瑞林说他这是拾古人的牙慧,但他有自己的心得,把“古人的牙慧”嚼出了自己的味道。

随便聊聊的图片

 

《草根的江湖》是王瑞林才情特点的展露。他记性不强,悟性不错,亲近的朋友们都知道他这毛病。他擅长写散文、杂文,我也曾劝他写一些大部头的长篇小说报告文学什么的。可他说自己这么差的记性,太长的作品故事情节铺排不开、顾此失彼。小文章就不一样了:偶得灵感,即兴发挥,一事一议,一挥而就……这真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了!如果让我写他的集子中如《绝境逃生》《蛙声》《一叶春秋》等那种精致、灵性、充满哲理和生活情趣的小文章,只怕一辈子也追不上他!

《草根的江湖》是王瑞林淡泊率性的展现。瑞林生性淡泊,率性自然。当年调他到县委办公室资料科他不去,宁愿待在计划生育办公室;县委调整干部,拟提拔他任某乡党委副书记,他托人辞掉。退休以后,瑞林看得更开了。闲云野鹤的豁达、通透、淡泊而不失深刻的特点,在他的文章里或多或少地都有所表露。

《草根的江湖》是王瑞林和他的合作伙伴刘孝忠老先生老年创业过程中的真实感悟。我理解,“草根”既是指他本人,也是指他们这个团队。“江湖”既是指他的人生,也是指“神禾公司”,更可以理解为底层的社会生活。其中不少文章都是他在“神禾”经营过程中偶得灵感,发挥而成。将生活的喜怒哀乐,心中的酸甜苦辣,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从文化、从哲学层面深入剖析,证明在现实中存在的合理性,以企理性地面对现实。

燃烧的草根,当然不会有熊熊燎原之势,但当有艾火绵薄之功力。他以此鼓励自己,或许也给世人提供一些正能量。

应作者之邀,盛情难却。终生之友,借此机会说几句心里话,或可以此为序。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