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能自己扛,就甭声张。

2022年,不容易,大家都好好的。盼着疫情的影响早日散去,每个人都能安安静静地搞点钱。 二十多岁的时候,一群年…

2022年,不容易,大家都好好的。盼着疫情的影响早日散去,每个人都能安安静静地搞点钱。

二十多岁的时候,一群年轻的伙计们喜欢凑在一起喝酒吹牛,比谁更惨,然后比一圈儿下来,发现谁都没有那么惨;三十多岁的时候,一群老伙计盼望着可以有空凑在一起喝酒聊天,说着自己还好,不算太惨,然后大家发现都不再比惨了,却又仿佛人人都过得惨兮兮的,有的肚子有了,有的头发没了,最惨不过的就是大家已经不再年轻,没有什么是比这更惨的事儿了。

随便聊聊的图片

一生从来没有算计过别人,到头来却被时光给算计了。

二十多岁的时候,可以花很长的时间去走路发呆看电影吃饭睡觉,然后一天还是很长,最关键的是不慌,来日方长嘛。一晃十几年过去,过了三十岁的年纪才发现来日说来就来,一点都不方长。

三十多岁不管你是拖家带口还是孑然一身,都一定忙忙碌碌地活着,生活方式不管如何迥异,都不过是忙碌的同形异构体。时间成了最稀缺的玩意儿,变得不敢花很长的时间去走路发呆看电影吃饭甚至睡觉,叫醒自己的有时既不是闹钟,也不是梦想,而是焦虑。

傍晚开着车从高架上飞驰,经过这座城池,夕阳正在从西天缓缓沉下,夕阳下的城市很美,那是温暖的色调,像一层滤镜,渲染了黄昏时分的众生,那些忙忙碌碌地穿行着的人们,那些各怀心事的年轻人,那些步履蹒跚的老人,那些活蹦乱跳的孩童,当我们看他们时,夕阳是背景;当我们看夕阳时,他们便成了背景。

本来今年想本着督促自己的目的写一些书评,把读过的每本书提炼成一篇小文章推荐给大家。后来一想,这里面有毛病:一来,如果想听书评,完全可以下一个樊登读书,里面更全面更丰富更有见地;二来,时至今日,除了社会科学的一些基础理论,我越发觉得写在书上的道理大多是行不通的,尤其是那些经验之谈。

社会的退步,往往就出在经验之谈上。

于是,我想到了一句俗语: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我不知道这句谚语出自哪里,一般当我不知道是出自哪里的时候,我就会说这是一句英国谚语。这句话是有两层含义的:第一层是说,旧的经验往往意味着属于旧的时代,旧的情境,时到如今已经过时了,不中用了;另一层含义是说:不要躺在旧的成就上徜徉与自得,于当下,请拿出当下的新成绩来。

这特别契合现在的社会,很多的经验在朋友圈里转发,当然也有很多制造经验的专家,职场生活,包罗万象,我特别怕我也沦落为其中的一员。有些经验注定是属于过去的,有些道理注定是属于别人的,有些专家注定是属于傻子的。尽信书,尚不如无书,更何况有些专家是根本不读书的。上次我看央视的《健康之路》(你看我都在看什么电视节目了),上面说到:话变多,是人之初老的主要症兆。我才恍然大悟,当我们老了就都会变得话很多,然后就可能都变成了“专家”。

并且,我最痛恨“专家”们直接输出价值观。看现在年轻人直播就很好,他们先上数据再上结论,有案例有事实,有理有据,基本不上价值(观)。但老一代“专家”则不同,上手就直接上价值观,把观众听众读者从道德的制高点降维评判,这我尤其不喜欢。以前我说过:得了前列腺炎的人未必就在前列,输出了价值观的人未必就输出了价值。

小学读书的时候是八九十年代,正好赶上了祖国的严打时期,彼时学校里经常请来各种罪状的犯罪分子做分享,讲得妙趣横生,声泪俱下,下不为例,当时我们一听到是流氓犯要分享,都赶紧害羞的拿手捂住眼睛,然后竖起耳朵认真听。

因为这些犯罪分子的分享特别好,因为告诉了我们“千万不要去做什么,不然就会被抓进监狱”,当有人告诉我们如何躲开生命中都要遇见的坑和雷的时候,这是最有意义的分享。因为听过那么多的经验分享,喝过那么多的励志鸡汤以后,深深体会到:别人的成功往往难以复制,别人的教训往往易于借鉴。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其实大抵是一样的,都是一面在埋头输出价值,一面在张口输出价值观,或多或少而已。当一个人输出的价值越来越少,输出的价值观越来越多的时候,就说明他正在或已经变老。

下面我来出一个题罢:

有人把一块美玉献给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说:“我把玉给工匠看了,他们认为是宝物,所以才献给你。”子罕回答:“你把玉当作宝,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给我,那么你失去了玉,我失去了不贪的德,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子罕拒玉的历史典故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事物的价值是变化的,因为其属性和功能具有不确定性
②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
③人们的立场和需要不同,其价值选择就不同
④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与答案

【解析】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 所 具 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一事物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事物自身的属性与功能及其人们对事物的客观需求.事物的属性和功能具有客观性,人们的立场和需要不同 ,其价值选择就不同,③观点正确,①②观点错误。献玉人向子罕献玉,子罕拒玉,都是在其价值观指导下作出的价值选择,体现了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④正确。
选 D

还是那句话,那些道理那么对,你听了那么多,为什么依然没有过好我们的人生?因为许多的道理对你来说就像子罕眼中的玉,看上去很美,听上去很对,可是无法复制的成功经验都没有什么价值,有的只是价值观。

有些鸡汤是这样说的:年轻人要乐于拥抱挑战,越是人生里痛苦不堪的时光,越是你成长最快的时光。

那么问题是:如果一个人一直痛苦不堪,一直在快速成长,那么这个成长到底是为了什么?

其实一个人愿意经历痛苦,正是因为看到了痛苦是短暂的,并且相信短暂的痛苦后是长久的欢愉。所以那些让人成长最快的时光,一定不是人生里痛苦不堪的时光,而是人们能看得见幸福的时光,能心中有梦,眼中有爱的时光。

中国人有时候活得特别拧巴,好像很忌讳说自己过得很快乐,一见面习惯性比惨,也仿佛只有很惨很忙很辛苦,才意味着努力,才意味着成长。

其实每个人一生都是在做同一件事儿,那就是追求快乐(幸福)。

使自己满足与快乐是一种能力,只有兴趣与希望所在才是一个人能量所在,多少的工作与生活,都是从最初的“爱觉不累”走向了“累觉不爱”。

少喝一些鸡汤,少信一些专家,对你所处的世界,多一些辩证思考,多一些接纳包容,终身学习,长线思维,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

治病有诊疗和用药指南,过好我们的人生却没有指南,因为人们可以得同样的病,却很少有同样的命。

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古人所云“四十不惑”,如果在当今社会真要到了四十岁才能“不惑”,基本上就太晚了。三十五岁甚至三十岁之前,一定要不再为人生的轻重缓急,事非曲直感到迷茫与困惑,知道生命里哪些是重要的事,明亮的光,那些是无用的赘,虚浮的尘。

关于人生我有一些观点,想与一些同龄的“中年人”分享:

一、珍爱生命,向死而生

没有人不害怕死亡,也没有人不在走向死亡。我深知我的生命已经走完了大于1/3,小于1/2的长度,想想有点儿可怕吧。有两个方法让我把生死看得特别明白:一个是晚上去看月亮和星星,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喜欢这么做,看着那些接近于“永恒”的东西,会觉得自己真是渺小与微不足道,当然现在城市里很难看到星星了,有时候月亮也看不到,我每次回老家,除了看一看故乡,总要在夜里去看一看那满天的月亮和星辰;第二个方法是看纪录片,关于宇宙的,看着看着就汗毛直竖,冷气倒吸,然后心情慢慢平复——真是幸运啊,我们能来这世上走一遭。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枉来这世上走一遭。如果你问我:怎么才算不枉?我哪里知道,那是你的事儿。还记得《士兵突击》里许三多那句话吗?——“人活着就是要做许多许多有意义的事儿,有意义的事儿就是好好活……”

二、多些打算,少些算计

一直喜欢反复地看《红楼梦》里的判词,十二钗的,正册副册都写得那么好。“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算计这种事儿,终究是最没用的,不但浑搭进去了自己的精力,还终丧了自己的声名,于人生,又得到啥些,有何进益?

反而人到中年,不再是挥斥方遒的同学少年时候,是应该多一些打算,关于亲人,关于自己。如果手头富余,应该买几份像样的保险;如果身体劳顿,应该每年认真做一遍体检;如果陪伴有限,至少应该抽时间多看孩子几眼……

打算好未来几周的日程,打算好未来几月的书单,打算好未来几年的结点,打算好自己人生的打算。

三,多些预测,少些抱怨。

如果人到中年,还在跟人哭穷,跟人比惨,那真的挺惨的。

总有人比你更难,总有人比你更惨,你至少活着很好,既不怕流氓,也不怕流感。

我们要在这些中年日子里多一些关于未来日子的预测,预测那些可能的可能,预测那些不愿的不愿,这些预测只是为了在心里埋一个伏笔,给生命的小说引一条暗线,该来的终会来,到来时,哪怕几多不甘,心中早有所料。

少一些抱怨。我说过,哪怕是爱抱怨的人也不喜欢听别人抱怨,人到中年,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不要哭穷,不要比惨,不要抱怨。除了父母至亲以外,打心眼里盼着你好的人并不多,嚷嚷半天,不如撑起片天。

加油吧,记得要看重自己,敬重自己,保重自己。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