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互动的结果

这几天在外面参加培训。 昨天晚上和小天儿视频,他说:“妈妈,姐姐给爷爷说我老不想写作业,可懒。” “那你觉得姐…

这几天在外面参加培训。

昨天晚上和小天儿视频,他说:“妈妈,姐姐给爷爷说我老不想写作业,可懒。”

“那你觉得姐姐说的对不对?”我问他。

他说:“对。”

随便聊聊的图片

不知道女儿是什么时候给爷爷说的,因为她去新疆参加活动还没回来;也不知道爷爷是在什么情况下给他说的,可能是我不在家,爷爷催他写作业的时候?

然后他又说:“妈妈,我告诉你一个坏消息。”屏幕里,他的表情很平静,“我今天把下周的语文全写完了,我写了7页。”

“哇!姐姐要是知道这个消息,肯定会告诉爷爷小天儿超级勤奋!”我用夸张的语气说道。

他用这个“坏消息”反抗“懒”这个评价。

02

 

我外出前一天,他突然对我说:“妈妈,爸爸竟然说我懒!”

我“哦?”一声,问:“爸爸什么时候说的?”

“就是那天,美洁在我们家玩儿,他竟然对美洁说:‘小天儿就是懒。’他对美洁说我懒。”他语气里满是惊讶和对这个评价的在意。

“我记得爸爸那天喝了些酒,他一喝酒说话就跟平时不一样,你怎么会懒呢?妈妈让你挂衣服你就去挂衣服,让你去倒垃圾你就去倒垃圾,这怎么可能是懒呢?多勤快,是吧?”我赶紧圆道。

他“嗯”了一下。

昨天视频中再提起被评价“懒”这个话题,是前几天话题的延续。

03

 

挂断视频,我想起一句话:生命是互动的结果。

这个暑假,在完成作业方面,他确实没有主动性。无论是爸爸还是姐姐,都是针对这一点给予了他“懒”的评价。但我看到了他内心里对这个负面评价的不接受。或者说,我看到了他的自尊心,看到了他的优秀者的自我镜像,看到了他不愿意接受这个评价的心情。

放假之初,我也曾为每天需要催促他写作业,甚至单纯催促也不行,还需要运用激励或奖励的方式使他完成而有过小小的无奈。但反过来再想想,如果一个二年级的小男生,每天积极主动完成数项作业,我一定也会担心:这孩子这么听话咋办?男孩儿不应该淘气一些费劲儿一些吗?

我们小时候,假期就两本《暑假作业》,不也经常到快开学才狂补吗?但暑假的夜晚跟小朋友疯玩,挖知了洞、捡知了壳的快乐却是童年最快乐的记忆之一,“假期”在孩子的心里,不就是“休息”和“自由”的代名词吗?

不要让别人家孩子的优秀成为自己家孩子的诅咒。

04

 

生命是互动的结果。很多孩子,就毁在“互动”里。

“互动”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评价。大家不经意的语言会塑造孩子,使他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回顾我的整个童年时期,我也清晰地记得被贴过一些标签。

最早的记忆,是在老家我出生的那个四合院儿里。我们一家和我二爷一家住在一个院子里。那年,二爷家第一个重孙女出生了,而且和我一天生日。我比她大整整四岁。

有一天,嫂子(二爷家孙媳妇)站在院子里,大声地对包括妈妈在内的几个人夸我,说我听到孩子醒了在哭,竟然过去帮孩子把衣服穿上了!她语气里满是惊奇和赞叹,也引得大家一阵夸奖。现在算来,那时我应该五岁左右,虽然我当时没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但这个场景却刻在了我记忆中。

 

在老家的那段时间,我印象深刻的评价还有“zīya(a发英语音标æ的音)”,意思就是乖巧、文静、稳重。

 

然后是我六七岁的时候。爸爸已经在小城打拼几年,在最热闹的农贸市场开了一家菜籽农药部,卖各类种子和农药。每到暑假,我都会去住上一段时间。中午大人都午休的时候,我就看店。有人买菜籽,我就拿秤称,一两二两,装到纸糊的小袋子里,算账收钱,流程流畅,账目清晰。不知怎地,顾客的夸赞就传到了爸爸妈妈、姑姑姑父的耳朵里,他们都夸这个“小孩儿”很清楚(方言里“做事好,有条理,不糊涂”的意思”),而他们口中的“小孩儿”指的是男孩儿,女孩儿一般会用“小闺女”来指代。因为那时我的头发很短,又常穿表哥的衣服,看起来就是个小子的模样。

后来常被夸的是心灵手巧。我那会儿喜欢做手工,折纸,用乒乓球、吹塑纸等材料做一些工艺品,一直到小学毕业,也就是童年的尾期。我就是贴着这些标签走进青春期的,从此,开始了追问人生意义的又一个生命阶段。

现在想想,是这些标签塑造了我。那时我还不懂什么叫“优秀者的自我镜像”,但我确实是在这样的自我镜像中一路狂奔到了中年。

05

 

有人说,这是一种必然,因为可能本身自己就优秀,所以这些正面的评价才会成为标签助力你的成长。

然而,记忆中,我也被比较过。你看人家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样。哪怕父母不明确地说“希望你也像人家学习”,但孩子听到这些话,总会不由自主地意会父母的意思。而孩子其实非常不喜欢父母拿自己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比较的潜台词是:你不如人家。

如果一个孩子得到的负面评价远远大于正面评价,这种伤害是致命的。

可很多父母都在无意识中犯这样的错误,拿自家的两个孩子相比较:“你看你姐姐的作业写得多好,你写的字能看?”
“你哥哥小时候可懂事了,你都这么大了咋没一点儿眼色呢?”
“你妹妹这么小就知道心疼妈妈,你咋光气我?”
……

我们也拿自家孩子跟同学比较:“你看xx懂那么多知识,你懂点儿啥?”
“你看人家xx一天都读20万字,你还不读?”
“你看人家xx都会帮妈妈带妹妹了,你啥时候能让我少操点儿心呀?”
……

有时候,我们会用评价为孩子解围:“你没考好主要是马虎,其实你脑子一点都不笨,要是不马虎一定也能考100分。”时间久了,“马虎”就成了孩子的盾牌——他得一直马虎,以遮盖他的不努力。这种评价虽然是正面的,却对孩子有负面的影响。

例子不举了。我想说的是,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有意识地给予孩子多一些有价值的正面评价,尤其是看起来没那么优秀的孩子。这是保护他与生俱来的向上感,保护他的自尊心,使他拥有“优秀者的自我镜像”的重要手段。

而这些,正是他一生汲取不尽的内驱力。

06

 

英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开头这样写道——

有一个孩子,
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
他就变成那东西,
那东西就变成他的一部分。

我略作修改——

有一个孩子,
每天向前走去,
他听见怎样的评价,
他就变成评价的那个样子,
那评价就变成他的一部分。

孩子成长最好的契机是在他做对事,而不是做错事的时候。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给予他正面的、有价值的评价吧。

与所有父母共勉。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