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

一个偌大的家庭,时时演绎着欢乐祥和的篇章,而这美好的乐章依靠的是代代相传的好家风。   奶奶篇 “家…

一个偌大的家庭,时时演绎着欢乐祥和的篇章,而这美好的乐章依靠的是代代相传的好家风。

 

宅作品的图片
奶奶篇

“家里吃了填个坑,外人吃了扬个名!”这是奶奶在世时经常对家人说的口头禅。

奶奶娘家是个大家族,兄弟姐妹七人,别看她最小,却顾大局,识大体。奶奶是爷爷娶的第二位妻子,一位弱女子走进关系颇为复杂的大家庭,日子不好过,后娘不好当,但她生性乐观,胸怀大度,无怨无悔地承担家中相当多的家务。比奶奶大得多的爷爷去世早,两个大伯另立门户,姑姑出嫁外村,只有十多岁的父亲和奶奶相依为命。在五六十年代,奶奶省吃俭用供父亲读完高中实属不易。

父母结婚后,和奶奶一起生活。父亲在外工作,家中壮年男丁少,力气活需要乡邻亲戚帮忙时,奶奶总是倾其所有,尽其所能,买些肉包饺子,或是蒸白面馒头熬菜。在经济匮乏的年代,只有过年才能享用的美食,人人见了都会眼馋。一晌午的劳作,青壮年们几盅小酒下肚后,敞开怀吃喝。眼瞅着箩筐见底,锅碗干净,我们兄妹几个蔫了吧唧地耷拉着脑袋,啪嗒啪嗒掉眼泪。众人走散,我们唠叨一番。奶奶说完口头禅,又接着说:“家里吃了,只图一时解个嘴馋,不能解决问题。乡邻亲戚帮忙,这份人情可贵,咱把最好的拿出来,心中才踏实。”听着似懂非懂的话,只觉得奶奶这样做是对的。对家人苛刻,善待他人,奶奶的确落得实在厚道之名。

 

奶奶兄弟姐妹多,侄辈男女也不少。因奶奶与人为善,热情好客,也赢得娘家侄辈的尊重。每年正月十二,一大群人都来给奶奶拜年。这时,我们家条件已有好转,吃喝已不成问题。可奶奶依然沿袭她的传统作风,过年所有的好吃喝都留到这天,全拿出来款待客人。大哥笑对奶奶说:“ 您咋这么喜欢待客啊?”“孩子们奔我来的,好好招待他们心里才舒坦。”屋里屋外,划拳喝酒,聊天畅谈,好不热闹。记得奶奶颠着小脚,拄着拐杖,这瞅瞅那看看,忙着招呼众人,一整天都是笑不拢口。

与人为善,善待他人是奶奶留给我们的最大财富!

 

 

父亲篇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父亲这句话,掷地有声。

父亲和郭伯伯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友谊,我们全家老小都知晓。从中学时代起,年长父亲两岁的郭伯伯因家庭所困,提前退学,临走前,把自己仅有的几个玉米干粮送给父亲,并叮嘱父亲好好把书读下去,一份美好的情谊从此延伸下去。

郭伯伯退学后,学得一手木匠活。此后,郭伯伯包揽我们家的木器家具。哥哥结婚,都是郭伯伯亲自上门打家具,没收一分钱。父亲一直把这份情挂在嘴上,记在心中。他家遇到难事后,父亲二话不说,钱财及时送到,帮郭伯伯想办法渡过难关。父亲脾气耿直,仗义疏财,从没在钱财上斤斤计较。和家人谈起郭伯伯,他发自肺腑地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俩脾气相投,这么多年郭伯伯善待咱家,一定要记着他的恩情啊!”

对朋友如此,对家人亦如此。父亲感恩于姑姑和二伯当年的帮助,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回报着这份恩情。

姑父去世后,姑姑也是接二连三地生病。父母亲逢年过节,或在姑姑生日时,都前去看望,不仅送去吃喝,还要塞给姑姑钱。侄子结婚时,把姑姑接来我家住了一个月,父亲买姑姑喜欢吃的东西,母亲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老姐姐,姑姑感动地说:“弟弟心中有我,弟媳照顾得这么周到,我知足了。”姑姑去世时,父亲带着侄儿们厚葬了姑姑。

 

 

二伯刚去世几个月,这哥俩的情谊在我们村也是美谈。父亲敬重二伯,这份亲情纯粹不掺杂水分。二伯年长父亲十二岁,孩子们在外工作,独自一人生活。二伯喜欢喝茶,父亲送他一套茶具。有了好茶,他拿去和二伯一起品,边喝边唠家常。二伯平时爱喝小酒,父亲经常买酒、买肉送过去。在二伯家歇着唠嗑的老人们,看到父亲过去,甚是羡慕老哥俩的情谊。过年时,父亲亲自编写各家对联,挥毫泼墨,对老哥的美好祝愿尽显其中。完毕,侄孙们上门给二爷爷扫门洞,贴对联。父亲脾气耿直,不喜欢花言巧语。对二伯的好,从不声张炫耀。他说:“感恩不在乎言语,重在行动。”

父亲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平时二伯有什么事,紧邻居住的哥哥们总是帮忙照顾。谁家做好吃的,也给二伯送去。二伯病重直至去世,哥哥他们无怨无悔地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

是父亲,让我们学会感恩,重在行动。

 

母亲篇

母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与农活家务打交道。没有文化,却是明理之人。

母亲在生产队干活,挣得和青壮年一样的工分。她憨厚本分,不偷懒不耍滑,人们瞅得清楚楚楚,对母亲所挣得的工分和荣誉,毫无争议。

“许了神神想着,许了人人想着。”母亲告诉我们:答应别人的事情,尽力完成,绝不能失信。

 

蒸馒头和手擀面都是母亲的拿手好饭。听母亲说,以往凡是娶媳妇盖房子,婚丧嫁娶,请人吃喝都需要人力手工完成。本族家人、左右邻家只要有求于母亲,她都会爽快答应,哪怕把自己家的事往后拖一拖。蒸馒头——和面、揉面可都是力气活,没有点耐心可不行。蒸馒头的面头天傍晚和好,一晚上发好面。早上天刚蒙蒙亮,母亲独自一人开始忙活。第二次和面也需要技巧,掺进的碱面恰到好处,蒸出来的馒头才会又白又暄腾。揉面、搓条、切个、上锅……整整一上午,她一刻不停地围着锅台转来转去,累了敲打几下腰,又埋头接着干。看着暄腾热乎的白面馒头装满几大笸箩,她擦把汗,欣慰地笑了。

母亲还说,手擀一大笸箩面条,更是力气活,一上午下来,累得腰酸胳膊疼。言出必行的母亲,在力气活上让众人心服口服。我一直感叹:母亲的身体里到底蕴藏着多少巨大能量?

当年父亲在学校工作。所有的农活和家务活全落在母亲一人的身上。打我记事起,她做什么活都是一马当先,精神头十足,不言累不诉苦。时至今日,精神矍铄的母亲干起活来令年轻人咋舌,以至于我们有时竟忽略她的高龄。以前母亲和二娘加工弹棉花,她手头利索,宽容大度,从不拈轻怕重,不计较得失,因此落得好人缘。

诚信做人,乐观豁达,是母亲传给我们的人生信条。

我们这一代乃至下一代,在好家风的熏陶下,快乐同分享,困难齐解决,责任共担当,演绎出一篇篇和谐的乐章。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