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学|不去看世界,哪来的世界观

《亲爱的安德烈》中写道:“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

《亲爱的安德烈》中写道:“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弄脏自己的裤脚。”

犹豫过吗?

现在看来,如果上大学是我独立走向世界完成的第一步,那么留学就是第三步。第二步呢?第二步是踌躇和眺望。犹豫要不要做出这个选择,也试图功利的想象留学能带来的回报。经过很多的内心斗争,无数次思考值不值得,考量时间、物质、精力等等各种成本,想要一个带着结果的公式。但事实证明,没有经过实践的眺望是触碰不到天花板的。其实就像别人写出来的经历和感受看得再多也不是自己的。

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那个下午,给爸妈拨去视频电话,焦头烂额的擦着泪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一个朋友后来曾跟我说过,其实在你做选择的时候,你心里已经知道答案了。当时报考的时候在中山和南开之间抓阄,南开五局三胜。其实在高考报考之后,父母能为自己做的决定好像已经越来越少了,但是支持反而越来越多了。所有的决定之后,都是看似孤勇的一往直前,但也是孤注一掷的轻松。

害怕过吗?

在飞机落地之前,是最强烈的一次有想要逃跑的感受。大多数人在太多的未知面前都会有畏惧和退缩的心理吧。可是有限的生命又让我痴迷着未知,倔强的反抗着千篇一律和能看到界限与远处的一切。落地后,第一眼是七点未落下的日头,第二眼是机场地板上用中文写着的欢迎你。十几个小时的飞行,脚还有点飘飘的,但是心,好像落地了。

不远离家,永远不知道家的好处;踏出国门,才会真正的感受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这一年的留学生活,因为疫情的存在,显得更为特别。在异国,身上的标签都会被摘掉,首先是一个“独立人”,然后,就是一个“中国人”。经历过外国人不分青红皂白的冲我们喊“病毒!病毒!”,有因带着口罩而迎来的特殊注视,也在春节活动中遇到华人面孔莫名其妙的无理咒骂,还有小区的黑人小哥日常调戏着说“你好”……

远离了熟悉的环境和接触的人群,在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土地上,会发生很多在我们认知之外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反而会坚定原有的信念和信仰。欧洲的城市也不都是整洁的没有一点垃圾,人们也不是都耐心的等待红绿灯,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亲身感受才能有发言权。就像朋友出国后总是常说一句话“以后谁再跟我说外国比中国好,我第一个打他”。不知道什么时候知道真相和站在真理那边的人们能总是多于胡乱解释和自以为是的人呢。

世界的精彩总是超出想象,每处的不同让人无限徜徉

我记得刚来到里斯本等地铁的时候,对面驶来的地铁上有个黑人小哥坐在座位上,一边微笑一边冲我和同伴飞吻,我俩当时很茫然,但是这个场景却一直让我印象很深。狂欢节时候的露天广场,人们蜂拥在一起蹦着野迪,巴西小哥哥小姐姐们一手高举着一杯啤酒,剩下全身都在自由的舞动。那一刻,我竟有些羡慕他们骨子里的热情和奔放。去北欧旅行的时候,我们仨在卑尔根山顶带着北京的路牌前,碰到了主动为我们拍照的阿姨,还为我们唱了卑尔根的市歌,她同行的朋友说也去过北京……

留学的这一年,有很多不快和突如其来,但是生命中总还是温暖和值得记忆的故事更多。每一处意外的相遇,每一处精彩的不同,都让我感激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还有飞机的发明……

每每由此,我都无比感激这个大大的世界连接着小小的我,把我从一边带到另一边,能让我带着自己的世界观去徜徉这个精彩多变的世界。

世界那么大,去看看吧,突然有一天就在日记里写下,这个世界有多令人迷恋……随便聊聊279UTSU-313的图片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