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事

     韩城人重视过白事,无论是主家还是亲朋 ,都会把白事当做一件很有仪式感的大事去经营。红事乱了礼数,大家…

     韩城人重视过白事,无论是主家还是亲朋 ,都会把白事当做一件很有仪式感的大事去经营。红事乱了礼数,大家顶多哈哈一笑,戏谑其为“八成”,白事礼数一点不周,就是和主家结了死仇,老死不相往来。今天小区适逢白事,锣鼓和唢呐吹打了半天,唱戏的小娘子腔调顿挫,把悲凉的气氛渲染到极致,四周吃了“旗花面”的亲朋无不打着饱嗝说:这家的响子美。随便聊聊《节用下》的图片
      年少时我曾浪迹天涯,走的地方多看到的也就多,期间最让我诧异的就是外地人的送葬方式。在山东临沂时我住在山头,卧室的窗户可以一览山前的小镇,有时候看见一行人白衣白裤匆匆的送葬,我就很纳闷。问山东的朋友:你们这边白事几天。答曰:三天。我对其简陋的仪式很不解,问道:难道几个人掘地三尺就完了?答曰:然也。
      在新疆的时候见的更多,蒙古人有尸陀林,逝者送到这里,由很有地位的长者剁成块喂了秃鹫,我觉得这高大上,就把自己的网名叫做“尸陀林主”,警示自己要注重精神的修养,摒弃物欲的沉沦。维族人把逝者沐浴,白布缠身,在清真寺诵经后下葬。前者的灵魂飞向了长生天,后者的灵魂回归了安拉,都是以在信仰引导逝者来生的路。
      关中平原历史悠久,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儒家延续了周礼,讲究地位辈分,强调人活着的时候要君臣父子,死了的时候要富葬久丧。墨子对孔子的这个观点非常反对,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节用下》来批判,这篇文章观点明确,喜欢的朋友可以看一下,篇幅还是很长的。墨子认为逝去的人本来就应该回归大地,久丧富葬让国家把金玉良帛埋在地下,让穷人一生都在为丧事忙碌,是贫国穷民之计,应该反对。墨子主张节用、节葬、非乐、非命,核心是对丧事尽心不竭力,但周礼的可怕之处在于其舆论效果,前人厚葬,别人会说你看这多孝顺,多舍得,孝子啊;后人薄葬,别人会说这扣死鬼,人品不行,忤逆啊,以后不能打交道。
      韩城的白事细细品味一下,所有礼数中都有古制的意思。例如寿木三寸,这在商周恰恰是天子棺椁的尺寸。例如次日入殓,也叫宁人,这在周代是天子的仪式,名为小殓。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韩城是七日下葬,仿佛是缩小版的天子仪式。韩城人用“五服”形容亲戚关系的远近,在周礼中把孝服分为五等,用来区分孝子与逝者的血缘关系,“五服”就是血缘亲疏。先秦时期,出殡的时候亲朋会唱挽歌,追述逝者的美德,现在的挽联挽幛即由此而演变,。两周时期,以人、马、三牢(牛、羊、猪)殉葬天子,后来演化为纸人马,韩城人发展了这道程序,有了美女、汽车、小洋楼。
      老刘同志说等我不在了把给我的门户行成美女大票子,哥不爱票子,美女你就从一米五到一米八,每隔一公分烧一个,腰要细,眉眼要亲。
      强子,记于19年8月。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