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的一面墙上有长长的一组连环画

一条近在咫尺的窄窄的马路,很久没有走过了。这条马路叫建华路。顾名思义,应该是建设大华纱厂的意思。 今天外出,穿…

一条近在咫尺的窄窄的马路,很久没有走过了。这条马路叫建华路。顾名思义,应该是建设大华纱厂的意思。
今天外出,穿过它算是捷径,自然就走了进去。
没想到,我在路边长长的墙上,看到了一组长长的画面。一路走过去,就像走进了道北的历史之中。
这组画面,很像小时候看的那种连环画,里边有人物,有情节,还有一段漫长的历史。
随便聊聊的图片 第1张
而我,居然也部分地参与到这段历史的变迁中,一时间,五味杂陈。
这组画之所以出现,自然是因为拆迁。这面长长的墙后边一大片楼房,全是大华纱厂的家属楼。
我上下班常常从大华家属院穿过,车少,安静,比走马路边舒服。
随便聊聊的图片 第2张
我见证了拆迁的条幅挂满小区的场景,全是红底的,看着倒也喜庆。接着,业主们挂出了反抗的条幅,一幅幅都是白布上印着硕大的黑字,无端地让人觉得紧张,很有剑拔弩张的味道。我也看到业主们一小堆一小堆聚在一起,交流信息。有人脸上是焦虑,有人是兴奋,不过焦虑者居多。他们抱怨赔偿太少,或者安置的地点太远。是啊,他们就住在大明宫对面,多好的地理位置,却守不住了。环境一改善,土著就得让出来了,哪个土著心里能轻易接受下来呢?
胳膊拧不过大腿。有人搬走了。从楼下经过,能看到搬走的人家窗户变成了一个个大张的嘴巴——窗子被卸掉了,整个楼一下子显出了颓态。
有人还在坚守。现在看来,大势已去,应该也守不了多少时候了。
随便聊聊的图片 第3张这堵墙上的画,画的不是大华,而是整个道北的过去。
第一幅画上就是曾经熟悉的一切:路边低矮的房子,外边堆放着杂物,还有晾晒的衣服。
画上写着这么一段文字:如果你没有忘记,那它就没有离去。多年以后,原在大明宫与火车站穿梭的人们,不要忘记这里曾有一个西安人的江湖,它的名字叫道北,生活在这里的人就称作“道北人”。
这段话让人伤感。不只是道北人,所有人都能从中找到共鸣之处吧。现在社会,很少有人没有离开过家乡、或者离开生活过的地方的体验吧,那这段话就是对所有人说的。

我也算道北人吧,毕竟在这里生活了三十年了。毕业后来到道北,失望是怎么努力也遮掩不了的。随处都是低矮的房子,有些看起来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这还是临街的房子。走进一个仅容两人错身的小道道,那里边就是迷宫,到处是横七竖八的房子。这也是西安啊,比我农村老家的房子、巷子差远了。
那时候还要求家访。我在学生的带领下,七扭八歪,在给人极大压迫感的巷子里穿梭,不知拐了多少个弯,总算走进了南郭上村的学生家里。进了低矮的房门,里边黑乎乎的,东西也摆放得杂乱无章,下脚的地方都找不到。在这样的家里生活,人的心都很难展拓。
家访出来,还必须得学生带着我回到太华路上,否则,我恐怕一辈子都摸不出来。
人啊,永远不要低估了自己的适应能力。没多久,我也就习惯了这一切。有时候我还庆幸,幸亏我没有生活在巷子深处。

这家群众理发店,我似乎还有点印象。这是一家国营理发店,我没有在里边理过发。记得自强路上有一家小小的私人理发店,叫东方理发店,我在同事介绍下去那里理发,吹过招手停,人生中第一次烫发也是在那里,烫的是满头卷的爆炸头,那时候兴这个。后来,太华路上有了一家叫于佳的美容美发学校,理发基本就在这里了。
随便聊聊的图片 第4张
道北的公用自来水龙头,这个绝不陌生。路上隔一段就会有一个。画中的龙头上锁,数量不少,应该已经是一家一个了。我记忆中的龙头比画中更古老,只有一个。从旁边经过,永远会有一些人围在龙头周围。有人排着队等着用桶接水,然后提回家或者担回家。有人用个大铁盆接上水在旁边洗衣服,或蹲或半弯着腰。也有人在旁边洗菜。龙头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哗哗地流着水,没有个喘息的时候。
冬天,家家户户堆在门前的蜂窝煤,阵仗都很大。

物质条件很差,环境也很恶劣,但回忆起来还是有很多温情的地方,比如邻里关系,虽常常吵闹,却绝对比现在密切;小孩子可以疯玩……
这一切都不可遏制地远去了。人生就是这样,不停地在告别旧的一切,也慢慢接受并习惯了新的生活。
日子不就一直是这个样子吗?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