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银元挂钩的求学时代

我听说现在的孩子们一到什么考试或者是一到高考就紧张。我那个时候就是一天到晚的紧张。——乔羽的话。 1939年秋…

我听说现在的孩子们一到什么考试或者是一到高考就紧张。我那个时候就是一天到晚的紧张。——乔羽的话。
1939年秋天,乔庆宝以优异成绩考取中西中学(济宁第一中学的前身)。
入校报到第一件事,就是做校服。
乔庆宝本来已经跟大哥说好了,只让大哥替交第一个学期一个银元的学费,以后学费靠自己考全学年第一名的奖学金解决。

随便聊聊的图片
哪想到学校还要做校服呢?又是一个银元啊。苦苦支撑一家人生计的大哥实在拿不出,乔庆宝只好去问老师,善良的老师想了个办法,说:“这样吧,乔庆宝,以后班级站队你可以不参加!”
得此“豁免”权的乔庆宝,受到安慰,也受到伤害。每当看着同学们穿着漂亮整齐的校服走来走去、说说笑笑的时候,躲到一边去的他,总是备感孤独和伤心!八十多年后,每当乔羽提到这事,仍然是禁不住潸然泪下。
然而,这个穿不起校服的乔庆宝,却赢得了让人刮目相看的学习成绩。
当时学校里的主要课程除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之外,还有简单的德文和英文。文体、绘画、书法等副课,学校也极为重视。为了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不论哪门功课,凡优秀者的作业都被编号存档,年终以存档数量论“高下”,算“总账”。
结果乔庆宝以“四多”闻名全校:一是被存档的作文最多;二是毛笔字存档最多,乔庆宝的欧体书法成为同学里的“一绝”;三是他的画,中国画、水墨画、炭笔画、素描、水彩,编号存档的大约有两百多幅,也是最多;四是生物标本也被存入最多。
乔羽至今仍然记得做标本时的快乐情景:用大葱搞切片最容易,做花草鱼虫的标本最难,也最快乐,当时这些都是乔羽的荣耀,如今成了他的遗憾,那些原件,或因为动乱,或因为搬迁,几乎全部荡然无存了。
样样都要争第一,对于乔庆宝最难的项目是篮球。篮球是高个子的运动,乔庆宝先天不足,个子矮小。可这门功课又不能放弃,对他来说,分数是与银元挂钩的呀,不能不争!他灵机一动,把班上一批小个子同学组成“天马队”,以速度取胜,多练低传球,这一招很厉害,那些身高马大的对手,拼死拼活抢不过他们,小个子队居然占了上风,乔庆宝的银元也就免交了。
这段为“银元”而发奋读书的经历,让乔羽刻骨铭心,没齿难忘。笔者保留着2003年乔羽在济宁一中作报告时的录音整理稿,现将相关话题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乔羽谈话录:
中西中学的学费呀,我记得一个学期是一块银元。可是我家里很穷,指望着一个做店员的大哥维持全家的生活,非常困难。大哥也是乔家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活到96岁,2003年去世。笔者注)。当时一块钱还挺多呢。记得当时的一块钱大概能买一套衣服。还能买两袋面粉呢。这个现在说起来也不算多贵,可是在当时,在我那个家庭里头就算钱很多啦。所以大哥说你别去,我说我得去。他说,去那我家没有这么多钱啊。我说我打听了,我也做了调查研究啦,他那个学校里有个制度,就是每个学期期末考试谁得第一名的话,免费。我说我只要你给我一块钱,一年以后我决不叫你缴学费。正因为这样,所以我的功课就必须得特别好。它不能不好啊,它不好我这一块钱就没地方要去了。而且为了保险起见,我还把保险系数搞得很大。我记得我这个第一名和第二名之间分数相差很多,所以这个冠亚军之间不是只差十分之一秒,就是为了加大这个保险系数,万一你丢掉了就要找一块钱,你没地方找去,所以各门功课非好不行。
我不知道现在学校是怎么计分的,那个时候是百分制,以各门功课总平均分数确定名次,有一门课不行就拉下来了。我的总平均分在95分以上。我当时还算是学校很有名的一个好学生。第一名我保持了很久。中间发生了一次很有意思的事,老师也有老师的心理。不是每班都有一个第一吗,每班都有一个免费的学生。这个班的老师不知出于什么样的心理,他把另一个班里也是每次都考第一的调到我这班里来,我就紧张了。
我听说现在的孩子们一到什么考试或者是一到高考就紧张。我那个时候就是一天到晚的紧张。这位同学叫靳世芳,他在济南,上一次我们聚会的时候他来过。把我们调到一个班里,反正只能有一个第一,我估计他的水平也不会次于我的。他在这学校里也大名鼎鼎。这一学期你猜猜是什么样的结局?(在场的学生回答:只能有一个第一,不是他,就是您。)
不,是并列第一,成绩总分小数点后面的两位数都一样。由于是这样的结局,这位出主意的老师改变了主意把我们俩分开,因为这里有两个免费的,他那个班里头还有一个免费的,学校要拿一块钱呢。下一个学期,他又分到别的班里去了。
所以我说那个时候我的功课好啊,也不是我的天资多么好,是穷逼的,把我逼成这样的。实际上我这一生至关重要的几步都是因为穷被逼出来的。虽然这个逼不太好,但是当时我学得还真是扎实,我为了每次考试能真正的万无一失,所以功课要做得门门次次都要到家才行。
当时学校还有一个制度,每班的学生的作业如果老师认为好的话,他就为你保留起来,一个是展览,当时红楼的走廊里的玻璃窗子,是展览学生作品用的,应该说也不是吹牛,我被老师选为能展览保存的东西比较多。大概有这么几种,一是我的画,那个时候我志在做画家,非常愿意画画。还有一部分就是字,大字小字皆是毛笔字。当时我的毛笔字算写得好的,到现在大家都叫我写字。此外还保存着我的一些作业。不是每星期得做一篇文章吗,每星期有两节作文课,如果老师认为你这一篇作文好的话,他就让你抄一遍,他也重批一遍,勾勾点点,画上圈什么的,写上批语,老师也有这个爱好,他也能展示他有风采啊。他看见有一篇学生的好作文他高兴了,他于是也在上面用最好的字、最好的话来批,每篇作文都批,然后摆在玻璃橱子上展览,展览以后就收起来,编号保存着。我可能是被保存最多的。多年后我再到学校的时候我就问那些东西还有没有。说是济宁虽然经过几次战争啊,都保存完好,现在是片纸无存,都毁于“文化大革命”,这个就不说它啦。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