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量才和深秋书的故事

接前面一期文章,继续和老克勒叔叔聊天: 叔叔:最老的报纸叫《申报》。 我:《申报》的主编是史量才? 叔叔:史量…

接前面一期文章,继续和老克勒叔叔聊天:
叔叔:最老的报纸叫《申报》。
我:《申报》的主编是史量才?
叔叔:史量才是老板,跟我们是亲戚。他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就讨了一个填房的,就虐待这个孩子,好像饭也吃不饱。孩子的逐渐长大,饭量也增大了。
我:史量才他的家庭也不是名门望族吧?
叔叔:地主家庭,就一般的普通的地主家庭,在乡下青浦那边有几亩田罢了(这个是值得商榷的,也有可能是叔叔记错了),吃穿用是不愁的,但是也不是富得一塌糊涂的,他的发迹是靠一个女人帮忙的。
我:我知道,就是他的二太太是不是?
叔叔:是,就在百乐门舞厅认识的嘛,他来也不跳舞,穿那个长衫,很干净,但是语言不多的,几乎没有人陪他来的,他总是孤单一人,坐在那个台子上,一杯咖啡,一言不发,既不像是跳舞也不和人说话,就引起了这个舞女的注意。这个舞女已经有点名气了,她生得很婀娜,也很漂亮,她就注意他,她暗中注意他。后来知道(猜测)他心思,他是干什么的?不知道,没有人认识他,然后她就想办法看他认识。

随便聊聊的图片
我:哦,是舞女要认识史量才。
叔叔:主动去认识他的。这个舞女为什么要认识他呢?她已经积攒下很大一笔钱。她是靠自己在舞厅里面的收入,舞厅不是靠工资的,是靠老板的恩赐的,有时候赏你一笔钱,给你一张支票,就给支票啊,又不会给现金的,你拿个几千块,那要干多少事情了。然后就认识了,认识他了,就成朋友了,然后就聊得比较开了,就问史量才你在上海有什么打算?你的文化程度是怎么样呢?他说我私塾读到《大学》,《大学》是一本书啊,古典的书啊叫《大学》。
我:四书五经里面的《大学》。
叔叔:嗯,然后就可以上公园了,可以上电影院了,然后聊的就比较深了。他说你既然现在还没有事业,我不妨给你个建议,那是干什么呢?我们自己办个报纸。
我:是舞女讲的是吧?
叔叔:是,为啥她晓得要办个报纸呢?广告费啊,那个打开报纸全部是一条条的广告,这一条广告就是100块,200块,乖乖,多贵啊,这一版报纸要几百块盎里来。这个舞女聪明啊,她知道广告费,这一条纸能有多少钱了。
我:那就在这之前,史量才是没有任何的……
叔叔:没有任何的,经济也没有基础,这个家庭背景也没什么大的基础。
我:但是他的内心可能还是有大事业的心。
叔叔:就是家里省吃俭用供他上学,有私塾老师把他教的汉文功底打得蛮好的,一手毛笔字写得非常漂亮。
我:申报是他们接手的,买过来的不是办的吧?
叔叔:是从别人手上买下来,别人在清朝的时候就办了《申报》,什么叫申,上海就叫申,就在南京东路,汉口路,报馆到现在还在,现在是《解放日报》一个小小的办事处了嘛。史量才从别人手上盘过来的嘛。
他买来的时候人家办不下去,他是民国时期的,那要有一笔资金的对吧。那么这幸亏这个舞女她有这笔资金。她感觉不到,她感觉究竟投资什么方向呢?看起来还是投资报纸比较好,需要买几个印刷机,排版印刷。
我:那时候上海的这种机构很少,不多。
叔叔:太少了,上海太少。
我:她还是很有眼光的。
叔叔:太有眼光了,这个女孩子很聪明的。
我:厉害啊,这个我正好昨天看了这么一段,后来就是说史量才好像还应该有个三房,一共有三房太太,后来在杭州给她(沈秋水)弄了一个叫什么山庄,秋水山庄还是什么山庄,到那边去了,这个二太太嘛。史量才后来就遭暗杀了,就在青浦吗?
叔叔:就在青浦这里被暗杀了,他已经从汽车里逃出来了,他和他儿子都在车上,儿子叫施永庚。
我:儿子也被暗杀了?
叔叔:儿子到美国去留学的,回来了,学成归来,但是他不太爱学习,他爱好运动,游泳、骑马,赛跑,骑自行车赛跑啊,这都爱好,拳击boxing。(所以儿子当时跑的快,逃走了,把史量才抓住了)
我:那个时候你们有联系的是吧。
叔叔:那当然了,那个时候就是人们经常要聚会的,要上大饭店,摆个几桌酒啊,觥筹交错,哎呀怎么怎么样,为一点小事,或者某一个生日啊,就大吃大喝……
总结:其实这是已经过去将近100年历史的事情了,但是听叔叔这么讲的时候,感觉还是很鲜活的呈现在眼前,史量才是1880年出生的,到他被暗杀的时候是1934年。
史量才是杰出的商人、报人、教育家和报业巨子,近代中国出色的报业经营者,也就是经营的这个《申报》是从别人的手里盘下来的。
关于史量才和他这个二太太,也就是沈秋水的故事,在网络上去搜的话,是有很多版本的,也是很令人感慨的一段故事。
据说史量才遇害后,沈秋水也是悲伤难抑,咳血不止,在史量才的葬礼上,她身着白色素服,怀抱着那把与史量才共奏过的七弦琴,在灵柩前弹起了《广陵散》,乐曲将终,“嘣”的一声,琴弦断了,沈秋水随即将琴投入了火中……
才子佳人的故事,自古以来,因为口口相传的人比较多,版本也就非常多,以上就是81岁老克勒版本的,这个版本应该也是老克勒叔叔自己听来的。
版本越多,也就让人越想知道当年到底是什么样的,可惜斯人已逝,真实也就被永远地随着逝去的人一起埋藏了,后人所津津乐道的也只是一些看似真实的影子罢了。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