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硐拾遗(八)

响硐以两条小河夾一坡之地修成集市,但以打铁为业铁器远销陕西湖北,街道富户很多,但这么多富户敌不住一家,这户人姓…

响硐以两条小河夾一坡之地修成集市,但以打铁为业铁器远销陕西湖北,街道富户很多,但这么多富户敌不住一家,这户人姓方,也是清初从湖北黄陂迁來,发家致富的。从下街望上,方家占了大半,方家祠堂、关帝庙与戏楼、中街愚王宫戏楼,听街上人讲连中街盐市坝方家占一半,连官家也要给方老太爷每年地皮利是,自家炼铁高炉、炒铁炉盘、打铁炉都有,磨房酒房、桟房商铺,连四川太平、官渡、大竹河都有街房商号,方家田广地阔,上至田坝子,下到盐场坝、柳家河、四川水田坝他都置有田地,也算诗读传家。解放前曾参选伪国大代表的方继信就出生于响硐街。在当时镇巴县,方继信可以称得上一个风云人物。

随便聊聊的图片

方继信响硐中街人,生于1911年,卒于1976年。1934年毕业于万源县立小学,1935年又到汉中师范读书,次年转汉中五年高中部,毕业后只身去江西南昌创生学校学习,后转入江西教育厅创办的特训班受训毕业,1938年在南昌第一小学任教二年,1939年方父把方从江西劝回。1940年方继信在本县马王庙小学教书任校长一年。1941年任国民党县粮食科长,1942年任县财政科长,1944年任县三青团总干事,1945年至1948年任县参议会副参议长,国民党党部执行委员,1947年他与县参议员庞文彦竞选国大代表和省参议员,方沒有庞诡计多贿选而落选,方不服,私下活动离开镇巴到南京,1948年3月参加南京国民党召开“行宪国民大会”后,任国民党“行政院”“匪后工作委员会”委员,粤桂专区“反共军”政工处长,旋以身份随国民党去台湾,据内部资料方于1976年病逝台北,终年65岁。方在家娶妻有子女,去台湾后又续一妻,並有儿女。据响硐街和方接触社会调查,方年轻时学问高,性格高傲,作风正派,十分孝道有为母“暖铺”故事,注重家风道德,但坐错了时代车,如审时度势参加革命作用大矣!

 

方继信有一女叫方中印,嫁于渔街何生金之子何德富,如今子孙成群。儿子方周全,后为统战,曾入党,上学至大专,会计师,曾任响硐村煤矿会计,十三年会计工作无失误。曾任县政协委员,汉中市首届人大代表,现退休。

 

上世纪六十年代响硐是公社所在地,公社办公地点就在愚王宫,曾是汉中日报记者的董晓铎,因其兄董晓辉是国民党随蒋去台湾,董晓铎受到政治牵连,与妻刘瑞莲同吋下放到本县响硐公社改造,董是公社宣传干事兼文书,其妻安排在公社后响硐小学教书,他们全家住戏楼厢房,自己煮饭生活,在那困难时机,粮食供应在渔渡,董老师自己背运粮去渔渡。一次夫妻去背粮,两儿子不小心,小儿子丁丁从戏楼摔下,在石阶梯上摔死的悲剧,响硐七十岁老人仍记忆犹新。董晓铎除搞好本身工作外,还努力坚持创造,在了解响硐这块红色土地革命斗争,写出反映川陕革命根椐地人民斗争生活小说《巴山松》在本省作协机关刊物《延河》发表,本应获文艺成果一等奖但因政治原因评委不敢决策,仍发给八十元物资奖励,当时八十元相当董三月工资,相当于现在万元以上奖励,董没有计较,用八十元购买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作为纪念。董在响硐下放三年,干群对他夫妻影响很好,1978年调回汉中日报社。

 

图片

响硐街往山上走,左是小毛垭,右是铁匠垭,在1958年时兴浮夸风,分明亩产五百斤不到,却吹牛产了五万斤,这“丰收”后粮食昨保存,渔渡坝修了万石粮仓,在小毛垭修了千石粮库,修了十几间大仓库空着几年,这年(1963年)不知从何地下放一家人改造到这空房(现小毛垭木材检查站地段),此人名叫邵从军(化名),人传言他是个副师长,又说他是彭德怀警卫排长,高个黑脸,穿一带毛军用大衣,一切油盐柴菜自种自用,米面去渔渡粮站自担,无事时捡拾牲畜粪便滿撮箕后便倒入路边人家粪坑,爱与人交谈,从不吃人茶饭,但遇人受欺侮,他出面制止,当时干部作风简单粗暴,他发现时必出面教训,轻者说教,重者打人,许多地方干部都怕他(包括地、县、区、公社、派出所),也不知他有什么來头,也不敢惹他,他下放时但仍还有一支手枪,他常用手枪打猎,那时生活困难,除自己吃外还用猎物送人。据说他可以到武装部要子弹,文革时他不参加任何派性,但造反派从未抢过他的枪。儿子未当兵前曾叫他走后门安排工作,他活动人叫他去长滩合作食堂去推石磨磨面,儿子在此锻炼两年,后才参军退伍后在现粮食局车队开车。老汉后也学当地百地,穿长衫,穿布鞋,手拄一大烟杆既当拐扙又打狗,他爱走动那黑那宿,住农户必付钱从不占小便宜。襄渝铁路刚通车,镇巴设巴山火车站,停慢车和几车次列车,当地百姓有围车转卖的习惯,铁路民警为安全也制止,邵老汉一次在巴山火车站见民警把一老头鸡蛋扔了还出手打人,邵老汉见状用大烟杆也打民警,民警见他打人掏枪吓他,他也掏出手枪朝天放枪,吓得民警连跑带爬,后听乡里干部说他是老红军、老革命,民警跟他道了谦,邵老汉给他看了不少军功章,以后这民警与他成了朋友。邵老汉上世纪九十年代去了北京荣军干休所。响硐人对邵老汉十分尊敬,他们知道他的故事更多。

 

前文写到响硐村支书刘昌华抢救红色石刻标语一事,今日又特写出。

 

刘昌华,1950年生人。响硐出煤,响硐村有集体煤矿多年起色不大,1978年刘任煤矿矿長后任村支书,刘在职期间在搞好各项工作同时,抓煤矿安全生产连续十八年无事故,村煤矿完成国家税收外,为全村集资办学、新修学校、街容街貌、饮水照明、农田灌溉、农电改造、街道路道等投资七十八万元,人均年收入由七十八元上升至千元,刘在1985年获汉中市“乡镇企业年”先进个人,1995年上北京出席全国煤炭工业表彰大会,並授于全国工业劳动模范称号,当选历届省、市、县人大代表。1996年邮电部为他发行纪念邮票,小型张、首日封一套,这是新中国首次为农民企业家发行纪念邮票。刘昌华现退休,对响硐后來发展十分关注,对响硐历史故事人物十分了解,虽退休响硐村人人都尊重他。他为我写《响硐拾遗》给予不少关注,特此致謝。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