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暂时困难中的高中学习生活

1959年7月,我被桃江一中高中录取。 我怀着美好的憧憬,踏进了高中的校门,连做梦都想奋发读书,三年以后,能考…

1959年7月,我被桃江一中高中录取。

我怀着美好的憧憬,踏进了高中的校门,连做梦都想奋发读书,三年以后,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学继续升造,将来成就一番事业,为国争光,也能光宗耀祖。

图片

 

然而,我和其他同学一样,迎来的却是国家三年暂时的经济困难。既来之,则安之,我没有退缩,仍充满信心,坚定地相信,困难即将过去,胜利终会到来,坚持不懈地朝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
桃江一中原系钟氏湘山中学,解放以后收归国有,改名为桃江一中,并于1953年搬迁至桃江县城桂花园。这里,处于城郊,山清水秀,恬静优雅,的确是办学的理想校园。不过,因为是一所新学校,校园建设、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还赶不上形势的发展,加上国家暂时的经济困难,我们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是在艰苦奋斗中度过的。
我们所处的生活条件是艰苦的。
我们没有寝室,三年中寝室搬了2次。高一时和初中部一起住在大礼堂里。高二和高三的时候,住在塘冲里,说是寝室,倒不如说是大工棚,泥土地,非常潮湿,一到雨雪天,要穿胶鞋和套靴出入,尽是泥巴。

 

 

没有了礼堂,学生集会,晴天在操坪,雨天就以班为单位,传达学校的各项指定。
我们搬了三次教室。高一时,在水井左边的两层楼房里。高二时,在山顶上的平房里。高三时,在一山头上新建的三层楼房里。这是当时学校唯一一栋三层九间的教室兼教员室的新建筑,还是我们高二时由同学们自己做砖坯,请师傅烧成红砖而建起来的。
我们没有食堂。一日三餐,由各班生活委员到事务室领了米,用标准小竹筒量好米放到饭格子的钵子里,放上水。开饭前,生活委员和另一位同学,把饭格子抬到指定的地方。开饭铃一响,同学们端着自己的饭,到工友处领了菜,就各自找地方去吃了。吃完饭,来到洗碗处洗干净蒸钵后,放回到自己的饭格子里。
那时,农村已公共食堂化了,粮食十分紧张。还好,我们学生从入初中,就把口粮卖到粮站,换成划拨粮指标,新生缴费时一同交总务处,就享受国家供应的粮油了。
因此,尽管很多地方缺少粮食,而我们一天9两米是不会少的。而我们高中生是些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大妹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餐3两米还是不够的。特别是菜少没油味,一周吃不到肉是常有的事,更觉得肚子饿。
记得1962年春,我们有5个高三同学实在有些饿,就偷偷地到附近生产队的绿肥田里,各掐了一把红花草嫩尖子,到冲里一位老大娘家里,借她家的锅炒了。大娘十分心疼我们,就连忙给放了一点盐。大家吃得津津有味。
我们的学习条件也是艰苦的。
学校里没有一个像样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室,至于现代连许多小学校都有的电脑室、多功能语音室等,我们听都没有听说过。当然,受生产力和科学发展的局限性,不能一味求全,不能与现代相比,但起码的仪器设备还是应该有的,不能老是靠老师在黑板上开机器,纸上谈兵。
师资力量也是薄弱的,没有几个大学本科毕业的,有的是从小学和初中调上来的,虽有教学经验,却少学识水平。教我们俄语的老师,是刚从常德市一中毕业的。

图片

学生应以学为主,而在青年学生必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思想指导下,那时候,劳动成了我们的主课。
1960年春,我们高五班去花桥支援春插半个月。1961年7月,我班去安陵坪支援双抢33天,除抢收早稻,抢插晚稻外,还搞完了一道晚稻抓禾草,才回家暑假休息。
1961年春,学校为解决教室困难,组织我们高二年级4个班的同学做红砖坯子,在校园里摆开战场,有的挖土,有的踩砖泥,有的做砖坯,在口粮不足,不能填饱肚子的情况下,仍以冲天的革命干劲,竞赛高潮此起彼伏,把我们的汗水洒在了砖坯里。假期里,学校请师傅烧成了红砖。一栋三层九间教室兼教员室的教学楼矗立而起,其所用的红砖基本上是同学们做的砖坯烧制而成的。
我们面临国家三年暂时的经济困难,就这样艰苦地度过了自己的高中学习生活。
我们感谢那个时代,给了我们思想磨炼的机会,学会了战胜困难,在困难中以顽强的革命意志,乘风破浪地前进!
但是遗憾的是,过多的劳动,占用了我们宝贵的学习时间;不完备的教学条件,造成了我们知识中的缺乏;师资力量的不强,使我们缺少真才实学;还有,繁重的体力劳动,生活的艰难,也伤害了我们正在发育成长中的身体。
回首往事,我并不是埋怨社会,埋怨学校,而是要让当代的年青人,以至我们的子孙后代,知道我们那代人是怎样用艰苦奋斗的精神走过来的,懂得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生在福中要知福!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