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帐高中任教记

我于1979年9月从武功师范毕业实习至1986年初,有幸在扶风县绛帐高中任教了六年多时间。这里是我走上工作岗位…

我于1979年9月从武功师范毕业实习至1986年初,有幸在扶风县绛帐高中任教了六年多时间。这里是我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站,也是奠定我教学工作基础、迈开我人生之路的第一个舞台,因此记忆深刻,几十年来久久不能忘怀!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各行各业拨乱反正,百废待兴。教育战线行动迅速,力度很大。1979年6月下旬,正在武功师范数学专业学习的我们,为给即将入学的79级新生腾挪校舍,安排我们提前回生源地毕业实习。8月30日,接扶风县教育局通知,安排我和辛来科同学去绛帐高中实习。8月31日,我俩去绛帐高中报到,并参加了学校新学期开学例会。会上见到了在凤翔师范上学的同学马文华,才知道他们也是提前毕业实习。

提起绛帐高中,其所在地名和学校,渊源流长,声名远扬。绛帐镇,原名叫齐家埠街。相传东汉大儒马融,因其以“施绛色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 的独特教学方式而名闻天下。所以此地因“绛帐传薪”的典故,得名绛帐。绛帐镇历史上是宝鸡地区著名古镇之一,也是重要的商贸和物流集散地。上世纪三十年代后,随着陇海铁路建成,设立绛帐车站。特有的铁路交通便利,逐步形成了以绛帐车站为中心的商贸和人口集镇,齐家埠街才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渭惠渠、引渭渠贯穿全境,旱涝保收,物阜民丰;国营公司、商店、医院、邮局等厂矿企事业单位遍布,使得绛帐车站地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都是扶风县的经济、商贸、工业、农业、文化、客运、物流等中心,人口众多,设施齐全,物资丰富,四通八达。逢年过节,更是南半片及杨陵、常兴、槐芽等周边地区人们购买生活用品和物资交流的风水宝地。那时人们逛绛帐站,远比逛扶风县城还兴奋,能在绛帐地区工作、学习更是机遇难得。

绛帐高中是扶风县教育局办的四所高中之一,原址在绛帐镇齐家埠东街。文革期间停课后,扶风县毛巾厂占用其校舍,后搬迁至绛帐车站西北、古水村与侯家村之间近千米的半塬上。

当时为使学生方便上学,推行村办初中,(公)社办高中。扶风县南半片六个公社,就有揉谷、上宋、午井社办高中和绛帐高中四所高中学校。各校按所在片区招生,虽无重点之分,但因绛帐高中办学时间长,又是县办,无论从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学校规模,教学成绩等方面,都名列前茅。数十年来,教学成绩显著,硕果累累,英才辈出,事业有成者比比皆是,社会、学生、家长好评一片,声名远扬。因此招生门槛颇高,除绛帐镇外,可在其他五个乡镇选拔招生,外省市慕名前来者也有不少,是当时优秀初中毕业生的首选学校!能在此校实习,确实是自己人生的一大幸事和难得的机遇。

 

 

第一次沿着两边没有护栏,犹如天梯的数百级台阶向上至半山腰,站在做为学生宿舍的第五级台地,放眼望去,周围景观和学校布局,一目了然,让人幸慰。南边巍峨壮美的太白山,终年积雪,犹在眼前;陇海铁路上,鸣着汽笛的火车,轰轰隆隆,不时穿梭而过;紧挨着的西宝公路,东来西去的汽车,异常繁忙。

近观脚下,四周没有围墙,十余亩大且简陋的学校操场在最下面,掩映在绿荫绵绵的庄稼怀抱里,几副篮球架、单、双杠、沙坑等体育设施,错落有致,散布其间;上十余级台阶,一条波光粼粼的引渭渠,从校门前缓缓流过;过桥进了学校大门,是面积最大的第二级台阶地。东西两边分别是门卫收发室、体育老师宿舍及体育器材室;迎面是工字型结构的学校行政办公房,工字两横分别是教导处、会计室、卫生室及团委、文印室,一竖是学校会议室。它的东西两边,各坐落两排、每排三个、共12个人字樑结构的教室,构成教学区。沿中间由梧桐树构成的人行道东走,上十余级台阶,是第三级台地。南边依次是图书室、理化生实验室和校印刷厂;北边是靠崖修建的二层犹如窑洞式的教工宿舍楼。当时因该楼条件好,离教室、饭厅近,少上坡坎,又多住文革前毕业的老教师,而戏称“教授楼”;东边是后勤用房和教工食堂。沿行政区两边台阶,上数十级台阶,是第四级台阶地。中间有十余间教师宿舍,前坡后崖,杂草葱笼,酸枣茂盛,鸟鸣虫唱,春花秋实,特别是早晚初晴,云雾缭绕,犹如仙境,戏曰“神仙台”;沿东阶梯,上数十级台阶,到第五级台地,是学生宿舍区。其下边是79年9月削坡为平修建的十间教师宿舍,因其位置突出,无遮无拦,早迎第一缕朝阳,晚送最后一抹晚霞,又多住年青教师,戏曰“向阳院”,我去后就住在这里。再往西走,就是学生食堂和几棵高大的梧桐树遮荫的露天饭场。整个校园,依塬傍水,挨挨挤挤,散落在塬坡上。据说当年为节省下肥沃的土地,而选址在此建校。

9月1日开学后,学校安排给79级五、六两班教数学课的孙忠诚老师做我的实习指导老师。孙老师是位已退休返聘的老同志,教学功底扎实,认真踏实,对人态度谦和。他见我白天认真听他讲课,虚心请教教学技巧,抽空帮他批改作业,晚守自习,辅导学生,还帮他打开水、泡茶、打扫房间等,十分喜欢,一老一少,配合黙契。

然而不到两周,孙老师的小儿子因重病在县医院治疗,只能请假去医院陪护,他的课由其他老师代上。十年文革,百业停滞,教师队伍,断代紧缺。每年分配的几个工农兵学员,杯水车薪,学校老师人少课多,大都工作超量,课多调整不开;向教育局申请调人,全县高中,点多面广,又值学期中间,根本无人可调。学校只能让我看着学生上自习,数学课进度也因此拉下不少。而孙老师孩子的病,不减反增,不断加重,第二周周末就去世了。孙老师白发人送黑发人,打击很大,身心俱瘁,再也无心教学,辞职回家了。学校急,学生急,我也急!怎么办?

 

恢复高考后,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阴霾,迅速被荡涤一空。学生学习热情十分高涨,也对老师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去掉文革十年精神枷锁的老师们,心情舒畅,工作劲头十足。那真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啊!一天,孟文荃校长对我说:“我观察你一段时间了,看了你档案,询问了你的高中老师解学仕和刘春英,了解了你的高中学习基础,也与五、六班的学生交谈,学校初步研究,由你接替孙老师的课。学校先观察两周,再最后决定”。并叮嘱我,不要胆怯,谁都有第一次,认真去做,刻苦努力,虚心请教,相信你能完成教学任务。我当时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又有两年多当民办教师积累的课堂教学基础,加之在高中特别是师范学习期间,对现行高中阶段这些数学知识,都认真学过,内容熟悉,知识结构清楚,还有守自习时给学生辅导作业的实践,便信心满满的说,既然学校这样信任,我一定努力,尽力完成。

随后我开始走上讲台,实习试讲。我每天的课,都由孟校长、李如意主任、数学教研组长汤得伦及部分数学组老师,三人或四人组成听课组,听我授课,课后面对面讲评。那十余天,自己每天都深入钻研大纲、教材,对每节课的知识重点、难点、逻辑关系、习题解答及配备、板书设计,如何对重点讲深讲透,难点用怎样的方法突破等都认真钻研,还抽空去听同级老师的课,查漏补缺,取长补短,充实提高自己。

经过十多天的试讲,到九月底,孟校长对我说:“挺不错!语言流畅,教态大方,板书工整快速,知识讲解详细准确,习题搭配合理全面,学生反映很好,学校和听课组一致同意,这两个班的数学课就交给你了。希望你一定要保持下去,别辜负学校和学生期望,相信你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从此,我在经过短短一个月的实习后,就正式担负起了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直到实习结束。

 

 

1980年元月,我从武功师范正式毕业,被分配在揉谷公社石家中学。正月十二去学校报到后,分配我担任初三两个毕业班的数学教学。我决心从头开始,扎实工作,早日干出成绩。但开学第二周的星期二上午,第二节课刚下,只见校长赵明柱手拿调令,和绛帐高中手扶拖拉机司机宋全献一起来找我。赵校长说:“张老师,真不愿你走,还想让你把这两个毕业班的数学教好,今年考个好成绩。但教育局调你回绛帐高中,我不想放也得放,宋师都来接你了”。对此,我毫不知情,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愣了半天,才草草地把行李收拾打包放在车上,和赵校长以及周围几个同事握手告别,满脸狐疑的离开了石家中学。

路上宋师对我说,鉴于上学期实习教学,学生要求,数学教研组申请,学校向教育局打报告,把你调回咱们学校。学校着急,让我来接你回校,下午上课。

这真是石破天惊,喜从天降,我又惊又喜。惊得是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中师毕业,也能正式进入绛帐高中;喜的是自己成为了绛帐高中这个优秀集体中的一员。

 

 

几十年后的2018年,我在参加解学仕老师八十寿诞时,谈到当年的情况,他还说,“十分挑剔、负责的孟校长,对你的课堂教学评价颇高,这是我和他共事多年少见的”。

那时,绛帐高中任教的数学老师,大都是文革前名牌师范院校毕业的老前辈。他们学历高,教龄长,知识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斐然,享誉县域业界。汤得伦老师严谨规范,一丝不苟;解学仕老师激情饱满,挥洒自如;张奎珍老师,女教师特有的亲和力,柔声细语,细腻清新;还有王东海、张佐汉老师等,让人尊敬崇拜!能与这些优秀老师共事,首先是荣幸;其次是胆怯自卑,压力山大!

毕竟,教学工作仅凭一时的勇气和热情,很难长久。必须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教学能力,还要有一颗认真踏实、兢兢业业的责任心,和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甘于清贫的爱心做保证。反思自己,第一学历低,专业知识欠缺,需要不断进修充实;教学时间短,教学基本功还须不断补充完善;年轻气盛,工作方法急躁简单,教学毅力、耐心,更须加强修练。特别是如何细致的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督促后进生转化,让他们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更应是不断探索、终身追求的目标……。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前路漫漫,道长且艰辛,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的跋涉!我决心从79级开始,认真摸索实践,干出成绩,站稳脚跟,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首先是熟悉教学大纲,吃透教材。对大纲中各章节知识教学的任务目的、教学重难点、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的层次要求、数学教学的能力要求和高考要求;教材各章节内容的编排体系、知识教学要求、能力要求、习题选配及处理的措施方法等等,都要胸有成竹,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深浅有度。

其次,要熟悉学生,热爱关心学生。那时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的学习目的明确,学习踏实刻苦。就是要考上大学,用知识改变命运。因而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学风浓厚。老师反而要督促他们,晚上不要睡得太迟,早上不要起得太早,要按时作息,加强锻炼,全面发展。当时自己与学生年龄相差不大,且未结婚,和他们能谈得来,容易沟通。因此,我的小小宿舍就成了他们存放钱粮、吃馍喝开水的生活场所,又是他们探讨学习、借灯做作业的第二学习场所,更是和他们谈家庭、谈人生的沟通场所。饭后课余,篮球场、乒乓球台,又和他们你争我抢,挥汗如雨,切磋球技。不长时间,对他们的学习、家庭、爱好、脾性等情况的了解,比班主任还清楚,成了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他们对我也做到了无话不谈,信任有加,亲如兄弟。课堂教学,日常管理,得心应手,特别是七九、八一级两届学生。

再次,挤时间多听老同志的课,学习他们的讲课技巧和处理教材能力;参加教研组、年级组等教研活动,认真听他们对教材分析、重难点解析和高考趋势研判等意见建议;遇到疑难问题,虚心请教。每天晚上除备课、批改作业外,还要抽时间钻研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和习题,12点以前睡觉,是件很奢侈的事情。当时教辅资料奇缺,自己搜集整理了文革前和恢复高考后每年的高考试题,还搜集了一些外校资料,用腊纸刻写,手推油印成册,连同80年宝鸡市教育局编写的高考复习资料,发给学生学习。其中的每一道习题,我都一一解答,做到要求学生会的自己首先要会!那几年的周末、寒暑假等,时间几乎都用在了研究教学和解答资料上,真是比高考学生还用功!前段时间整理书橱,看到四十年前的这些资料,让我感触颇深。功无枉费,汗不白流,哪几年的努力,成就了自己数学知识和教学能力的突飞猛进。

经过两年实践,到了1981年7月,检验自己教学成果的高考结束后,所任两班学生的数学成绩、均分、班级录取人数和在校排名,均居前列,没有辜负两年的艰辛努力,也得到了应有的荣誉和学生以及学校的认可。81年9月,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循环,又带两班学生数学课。自己没有丝毫松懈,并且认真分析79级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制定了改进措施。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特别强的自然科学,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学生常感难学。人常说教有常法,而无定法,好的教学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做习题,苦学苦读,死记硬背,固然有效,但学生时间紧,课程门类多,精力有限。需要另辟蹊径,找出一种好的方法。总结自己学习数学经验,剖析其他老师教学方法,从79级开始,我有意识的要求学生,一是课堂上必须认真听讲,要听懂每一概念、公式、定理的逻辑关系和典型例题的解答,引领要义;二要及时回顾当天课堂所学内容,不懂即看即问,当日学当日懂,绝不隔夜;三是学会分析归纳,搞清今天所学知识与以前的联系、区别,力争触类旁通,开阔视野;四是及时纠错,对做错或不会做的题目,通过自思、问老师和同学之间互相探讨,找出原因,避免再犯;五是学会利用时间。在高考课程门类多、时间紧、作业量大的情况下,要学会利用课间休息、操场、饭后、睡前等点滴业余时间,回顾分析数学公式定理,总结归类,举一反三。日积月累,必然产生质变,这样数学学习也就不难了。通过以上措施,83年高考结果出来后,各项评价指标较上届又有进步,说明这种方法有效、实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又进一步丰富完善,确实很适合学生实际,学生也乐于接受。

人的潜力是巨大的!有时压力愈大,动力也愈大;目标愈高,向上攀登的劲头更足!通过主观踏实努力,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记得1980年暑假中与上大学的堂弟闲聊,他问我,“你一个师范生,要教高中,压力一定挺大吧,能吃得消吗?”务农一生的父亲也常说,“庄稼误了是一季,学生误了是一生!你要好好教书,别误人子弟!”淳朴的语言,善意的提醒,催人奋进。回想任教这两届,真如炼狱般四年。每天废寢忘食的刻苦努力,但看着学生的成绩和所得的荣誉,感觉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只是有愧于父亲、兄嫂和妻子女儿。他们在家里干着手拉肩扛、沉重无比的农活,做着永远也做不完的繁杂重复的家务活,还有独生女儿的辛勤抚养,作为人子、人夫、人父的我,操过多少心,动过几次手,出过多少力?现在回忆起来,仍然热泪盈眶!自己能成为独挡一面的合格教师,他们也付出了心血和汗水!

19 83年9月,绛帐高中迎来了大发展。西南角拆去一排教室,拆去工字型行政区,新盖的教学楼和教工宿舍拔地而起,宽敞明亮,干净整洁,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三所社办高中撤点合并过来,加之当年分配的新人,一下子增加了十几位新教师,学科齐全,兵强马壮;高中学制由二年变成三年,教材也由数学细分为代数、立体几何和平面解析几何。自己担任83级三班班主任,负责高一六个班的立体几何课,教学内容单一具体;人多了,工作量稍减;加之高一高考压力相对较小,所以自己就报考了陕西电视大学数学专业函授学习(那时脱产进修名额少,报考还需教育局和学校批准),从学历层次和知识层面,提升拓展自己。1984年10月,自己被推荐参加全县中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荣获一等奖,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上级和学校的肯定认可,自己的教学生涯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那时的绛帐高中,是一个风清气正、团结奋进的集体,有一个心系教师,热爱教育的行家里手组成的领导班子。我所经历的书记、校长、主任任清玉、孟文荃、李如意、葛锋科、许敬武等,除处理日常繁杂的行政事务,始终站在讲台授课,身处教学第一线,因而提出的决策和措施,符合教学实际,有很强的号召力和执行力。他们毫无架子,平易近人,清正廉洁,不搞特殊,从不与老师争名夺利。如评优选先,都把名额让给一线老师。老师们住上了宿舍楼,他们还住在低矮平房。当时什么商品都紧缺,要凭票证定量供应。他们想方设法,多方奔走,弄来诸如化肥、蜂窝煤、家电服装等紧俏商品票证,优先满足教师所需,并送货上门。每年春节,年轻教师婚嫁所需的烟酒糖茶等,优先满足。81年春节我结婚,就是如此。学校成立了互助基金,给急需用钱的教师及时支持。83年我女儿在县医院住院,学校就用这笔钱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心里装着老师,关心解决老师疾苦。王周礼老师在宝鸡住院,学校帮助联系医院、医生,并派人在医院看护;农忙季节,老师们家里急需的化肥、种子,送往田间地头。84年4月我的父亲病逝,坟地所需的砖和沙子水泥,待客要用的粮油肉菜,都用学校的手扶拖拉机帮助运送。……试想,有这样的领导,这样的集体,那个老师能不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的投入工作!

 

那时,绛帐高中又是一个团结互助、充满温暖的集体。同事亲密无间,因事因病请假,课程经学校同意,自觉互调,无偿代课;一把理发推剪,七年时间,全校四十多位男教师,或板寸,或长发,课余时间,都由我来免费打理;84年我因父病逝,家里缺粮断顿,几位双职工老师,你三斤他五斤,把粮票送到我手中;我的高中老师刘春英,更是把她家省吃俭用节省的两袋面和三斤油,让我买回救急。……在写这篇文章时,我仍然时而满面欣喜,时而感动流泪,眼前不时浮现这些可敬的同事和温馨的场景,真让人终生难忘!

那时,绛帐高中还是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集体。课余饭后,同事们或在神仙台、向阳院、教授楼,围坐一起,一支烟,一杯茶,畅聊家长里短,更多的谈教学,谈学生管理;一盘象棋,楚河汉界,斗智斗勇,不时引起周围观众点评叫好;老同志三三两两,沿河岸塬边、地埂村落,散步赏景;乒乓台前,篮球场上,师生、班级,组成的球队之间,或由校体育老师与年轻教师组成的校队,与绛帐镇厂矿单位球队,经常切磋球技,友谊比赛,师生围观,鼓掌加油,场面很是热闹;元旦国庆,团委组织各班、年轻教师或唱歌跳舞,或戏曲相声,表演文艺节目,引得村民都来校观看;晚上,学校唯一的黑白电视,冬在教工食堂,夏在院子树下,无课老师和家属或站或坐,观看新闻时政和文艺节目;更多的老师,上晚自习、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井然有序,充实忙碌;从无酗酒,打麻将等现象,学风正,校风清,人心齐,有活力,借用当今说法,处处充满正能量。

当年,绛帐高中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单职工,肩挑一副担子,“两头沉”。一头是要呕心沥血,競競业业完成的、决不可荒废的教育教学工作担子;另一头是难以逾越的,农与非农的户籍鸿沟,家在农村、夫妻分居的沉重生活担子。82年生产队解散后,联产承包,分田到户,每周一天的休息日(高三补课还常占用),沉重的农活、家务活、干的人身疲力竭!那时交通不便,周日晚七点前,又要拖着沉重的双腿,骑车或步行十几公里,按时到校。家在武功县的同事张捷,每周四十多公里,光骑行跑路,就让人叫苦不迭。想调动回家,政策不允,学校不放,繁琐的手续,真是难上加难。教师那点菲薄的工资,平时又忙在学校,在家帮助别人不多,农忙时,既使想请人也请不到。我虽生在农村,从学校读书到工作任教,诸如拉粪整地、管护收割、夜晚浇地等出力流汗的农活,还可加班加点自己完成,但对农活中扶犁耕种、麦场扬场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农活,根本不会。82年与哥嫂分家,84年父亲去世后,每在农忙时节,都要求人帮忙;若无人帮忙,自己干不好,妻子埋怨,农时逼人,真让我叫苦连天,苦不堪言。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84年前后,人员流动的枷锁松动了,灵活了。教师中,有人改行从政,有人下海经商,有人远走异地他乡,解决各自的实际问题。自己为了解决妻子农转非和父亲病逝、弟弟结婚欠下的经济负担,就于1986年2月,辞职去了青海任教,离开了生我育我的故乡,离开了情同手足的领导、同事和学生,离开了日渐成熟、事业初成的绛帐高中!多少次西去东回,来去匆匆,但每次坐在火车上,路过绛帐车站,都精神集中,遥望北塬,给妻子、女儿遥指绛帐高中,聊解相思之情。从此再也没进过魂牵梦绕的绛帐高中大门!

刚去青海那几年,每到周末节假日,就和同去乐都的绛帐高中的老同事郭兴科、曹连清、罗锐相聚,不时交流老家情况。听到绛帐高中的情况,时时关注。90年前后,他们三人又调回绛帐高中,渐渐没有了母校信息。后与去格尔木、乌兰的老同事张高社、高恩船、任尚文等联系上,他们都已转行从政,经常外出开会,消息灵通。每次相聚,绛帐高中是必谈话题。也知道绛帐镇因扶风县新区日渐兴盛,扶中在新址扩建,绛帐火车站客运撤销,厂矿企业效益普遍不佳,特别是近在咫尺,世界瞩目的杨陵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西扩,发展,日渐颓废。绛帐高中也失去了往日风清气正、一心向学的风采。校园内小卖部、饭馆多了,商品气味浓了;学校部门多了,行政气味浓了;校领导不上讲台,与老师争名夺利,官派气味浓了;学校今天合并,明天撤销,老师们心凉了,认真教学的教风淡了;学生们转学多了,生源少了,认真学习的学风淡了……惋惜、唏嘘、愤懑之情溢于言表。但也回忆起绛帐高中学生灶,大锅熬煮的粘糁子就炝子菜、教工灶肖师的粉蒸肉、臊子面的美味,远比星级酒店的美味佳肴解谗!感叹如今什么都有,却做不来、吃不出那时的味道,实感遗憾、无奈的情感!

2014年在老家过春节,闻听绛帐高中已经撤校合并,其校园也被改造成猪吼鸡鸣的养殖场。昔日书声琅琅、声名远扬的绛帐高中,从此消失!多少绛帐高中走出的学子,多少在此挥洒汗水,奉献青春的老师,多少以孩子在此方便上学引以为骄的父老乡亲,痛失精神家园,让人心痛不已!正月初五回青海时,我特意让开车送我的侄儿绕道去绛帐高中,故地重游。不料大门紧闭,半天叫人不应。站在外面,只看到了近年修建的气魄的教学楼,高高耸立的水塔,加了护栏的两条长长的步道,以及我住过的向阳院,其它都笼罩在浓浓的晨雾里,影影绰绰,不甚分明,好似我此时的心情!侄儿在旁提醒,你到宝鸡还要赶车,只好驱车前行。忽然前方一座高大雄伟、古色古香的独特建筑耸立在高速路旁,上书三个馏金大字“传薪楼”。回望不远处、时隐时现的绛帐高中,两相对比,真是绝妙的讽刺!我想大儒马融若魂灵有知,在此居住也身不安、心不静,更不愿睁开他那睿智的眼睛,看着他昔日施帐传薪、讲经授道、教化民众的风水宝地,数十年为扶风培育了几代人的绛帐高中就此逝去!

别了,绛帐高中!惟愿仍健在的,在绛帐高中任教过的老前辈,健康长寿,颐养天年!与我同在绛帐高中教书育人,挥洒青春的同辈,身体健康,儿孙绕膝,安享幸福的退休生活!我在绛帐高中教过的、学习过的所有莘莘学子,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关于作者: 加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